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忧虑     
陈琴 《天风》2008,(16):22-24
其实.上帝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他愿意随时帮助我们.除去我们一切忧虑.只要我们确信并安静等候. 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圣经中教导我们作为上帝的儿女要常常喜乐,但我们心中却常常忧虑.无论你担忧的是健康、婚姻、学业还是工作,我们都应当记得:我们是神的儿女,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不是要在忧愁中变老,而是要在主里一天天长大,战胜忧虑,过喜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蒙福之道     
赵必雄 《天风》2001,(3):34-35
怎样才能蒙上帝祝福?恐怕会有人以为就是凭信心向上帝祈求,其实这固然可以叫人得上帝的恩典,但不能称蒙上帝祝福。那么圣经给我们启示的蒙福之道是什么呢?人若能把追求上帝的国和义放在首位,生活的一切自然会蒙上帝的祝福。  相似文献   

3.
美在哪里?     
一路行歌 《天风》2009,(9):58-58
离开伊甸园的人类,追求美,向往美,却得不到真正的美,因为人类的美感被罪性辖制了,因为撒但嫉妒我们通过审美的途径去认识上帝.  相似文献   

4.
犹太教是一种伦理一神教,这决定了它必然放弃对上帝的知识论态度,转而使用实践理性去确证上帝的存在。不是神性的生活,而是人的生活,人对上帝的虔诚回答成为犹太教的真正内容。所以,人在最内在的意义上发现自己与上帝的永恒联系并从中找到生活意义的神圣源泉。借助这种对人们的精神本质与上帝之间关系的道德确证,犹太人响应了上帝对他们的召唤:认识唯一种,相信它,印证它,在它那里寻找到一切的意义,在它那里得到庇护,这就是犹太伦理一神教所公示于世的真理。拜克的观点凸现了犹太教的实践理性品格,有利于实现犹太教的现代化转化生成,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普世主义的宗教。  相似文献   

5.
邢渭娟  吴新望 《天风》2022,(1):8-10
<正>经文:约17∶15-17;雅1∶16-17"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参雅1∶17)作为基督徒,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要活出属上帝的性情,又要在属地的生活里活出见证,这应当是一个出世又入世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明白信仰真理,在为人处事中要有智慧。在生活中践行出信仰之美,是最有力的见证;爱上帝,爱生活,是最美的状态。上帝赋予了我们传福音、救灵魂的负担,他把教会建立在地上,托付给我们。我们要尽心竭力地做好,同时在侍奉中要懂得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6.
自从人类脱离野蛮、蒙昧,走向文明以来,就开始对时间、空间的思考。什么叫时间?它的过去、现在、将来是怎样划分的?它是有始有终还是无穷无尽?奥古斯丁提出:既然上帝创造了一切,也包括时间。那么,在上帝没有创造出时间之前,有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这个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时间,上帝又是  相似文献   

7.
书拉密女 《天风》2009,(2):50-50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让我们感觉很棘手的问题,或者遭遇到让我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事情,甚至患难和重担也会突然临到我们这群人身上.这时候,我们就会问上帝,你在哪里?你为什么不爱我?为什么离弃我?我们总是一味地去询问上帝,却不反省--当真的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在仰望上帝?  相似文献   

8.
王从联 《天风》2022,(10):51-52
身体健康是服侍上帝的本钱.道理虽如此,但现实中却常有教牧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那么就不用关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其实那种想法是在试探上帝,上帝不会因为我们的错误观念就废掉生命健康的法则.教牧对待自己的身体,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顾自己,为主烧尽;二是过分强调个人健康,不愿意付代价劳苦服侍."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特别重视教导人要谦卑,是因为她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上帝与人之间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种“被造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理智和道德上的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谦卑在上帝面前。“凡以谦卑态度敬拜上帝的人也能谦卑待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友善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以平等地位与人对话。主耶稣在马太福音7章12节教导我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谦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国基督徒,相信我们都发自内心地感恩,感恩上帝的眷顾,感恩有如此坚强有力的党和政府带领着全国人民抗击疫情,使今天的你我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摆在许多教会面前的现实是,活动恢复了,可回来的弟兄姊妹却比疫情前减少了很多,事工开展比之前难了很多,牧养工作比以往辛苦了很多,甚至奉献金额也下降了很多……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3)
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基督徒该有怎样的态度?本文从圣经伦理出发,给您十点建议:1.谨慎不害怕。上帝固然有全能可以保守我们免受一切伤害(参诗91),但他同样赐给了我们常识,让我们尊重上帝创造的规律,上帝保守,我们谨守。我们要有信心,也要谨慎,但不要害怕。做好我们的本分,把结果交给上帝,相信上帝必为信靠他的人预备美好的恩典。  相似文献   

12.
陈巧凤 《天风》2001,(7):26
我想真该平静下来作一次忏悔了,在慈悲仁爱的上帝面前。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那么地有爱心,有耐心,再加上信心。但这所有的一切在这段远离上帝的日子里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的软弱、虚伪、假冒为善。我是那么地有爱心,帮助好多人;我是那么地有耐心,主日带领主日学的小朋友,我是多么地有信心,为病人代求。但是所做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虚伪。的确、其中所存的只是“人爱”,没有“神爱”。是啊,在教会里谁不认识我呀!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走上了一段远离神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笑对人生     
许多时候,生活的各种诱惑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飘浮不定,却又伸手可及,而当你终于忍不住伸手去触摸它时,它却如流星般转瞬而逝了。生命中的一切就如人的情感一般,当你陷进一段感情的时候,你总是无法让自己比平时更加理智些;总是会头脑发热,连自己也分不清到底是在做些什么,甚至你不明白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只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让心里的那个人更加快乐而已。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无法证明超自然的上帝存在,最多只能引入一个多余的概念,而它并不像我们探索自然规律一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事物;究其本质,上帝是个与科学无法相容的概念,尽管我们无法确切地证明上帝不存在,但是,相信上帝存在与相信任何荒谬的东西存在一样;信仰上帝也不能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使人高尚。举行祭拜上帝的活动不但无用,而且浪费时间和金钱,增加不必要的紧张。在知道无用后,比之将浪费的东西捐给食不果腹的人,是一种麻木不仁的行为。然而不管怎么说,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不管是什么信仰都应被容许,因为这是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5.
瑟南古《人的原始本质沉思录》是 19世纪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1] 。瑟南古在这本书里描绘了一幅符合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思想的世界图画。那是一幅机械力学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的图画 ,善恶之分在其中不再时兴。上帝根本不存在 ,世界也不是上帝创造的。瑟南古没有表示任何遗憾 :大自然中一切浑然无别 ,因为一切皆是必然 :一切皆美 ,因为一切皆有定。个人若是孤立的 ,就微不足道 :他的原因 ,他的目的皆在其身外。一切绝对单一地、不可战胜地存在着 ,除其自身之外不存在其他原因、其他目的 ,除了其本性的规律之外不存在其他规律 ,除了他的永恒…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独立而坚强地站起来,正视这个世界;正视它的好的事实,它的坏的事实,它的美和它的丑;如实地看世界,而不要怕它。用理智战胜世界,而不仅仅是奴隶般地被来自于世界的恐怖事物所征服。整个关于上帝的概念得自于古代东方专制政治。这是一种对自由人  相似文献   

17.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18.
袁世国 《天风》2004,(11):34-36
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祷告,因为我们在生命和生活中遇到了自己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祷告作为如愿以偿的方式是十分错误的,却是我们常常在祷告生活中运用自如的。还有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祷告的技巧来改变上帝的旨意,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的祷告是与上帝亲切的对话,从而在上帝的里面寻求人生的答案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开启双眼     
李荣表 《天风》2002,(1):52-52
“走路的人,不但需要有光,也需要能看见的眼睛。”当我看到这句话,想到了我和母亲蒙主拣选的经历,真的很激动,存着感恩的心,将上帝给我的这份奇妙恩典与大家一起分享,将一切的荣耀归给我们的天父上帝。我们一家生活在广西德保一块旯旮贫瘠的土地上,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的父  相似文献   

20.
“向钱看”和“一切向钱看”到底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向钱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一切领域、一切情况下都以“钱”为目标,但它同样也没有把它限制在某一领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向钱看”,在本质上只能是“一切向钱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任何观念的产生,都有其社会的经济的原因。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