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90岁成人的短时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研究了102例50—90岁成人的短时记忆,其中85例进行了较详细的体格检查。以22例20—25岁青年的记忆检查作为对照,结果看到: 1.在图片自由回忆、逻辑故事识记、数字广度识记三个项目上,记忆都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退的明显趋势; 2.识记逻辑故事时,对中心意义的记忆减退较分节记忆减退缓慢,顺背数字的记忆广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小较其他项目都要缓慢,表明老年记忆减退有其特点; 3.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或老年性变化与记忆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块提示法,以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共104名为被试,考察语词记忆指向性遗忘效应的机制及其发展.结果表明:(1)各年龄段被试都明显存在着指向性遗忘效应;(2)指向性遗忘效应是提取抑制和选择性编码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成人之间作用情况可能存在差异;(3)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认知抑制能力差异显著,随年龄增长,认知抑制能力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3.
3—14岁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少年在记忆发展方面有些什么特点?我们在研究智力超常儿童记忆特点的同时,对3—14岁常态儿童的记忆发展情况作了探索。主要了解他们在记忆广度、识记速度、记忆的精确性、保持的持久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测试项目:①数跟读,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广度;②按形填数(3—6岁儿童用“按图填色”),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识记速度;③图片再认,主要是测试被试的记忆精确性。以上三项基本上属于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是对5—1l岁儿童记忆发展中若干特点如:记忆的策略、复述的出现、意义的组合、元记忆(Metamemory)等方面所作的研究。实验的结果指出:(一)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记策略水平不断提;记忆的容量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入小学后有了明显的变化。(二)训练可以促进儿童记忆策略水平的提高;但有一定的年龄范围;(三)记忆能力的发展受文化教育的影响,知识的丰富与记忆策略的掌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实验就我国小学儿童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识记曲线进行实验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我国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某些特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分层随机抽取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共96名.每年级32人.实验材料:方块汉字以及相应的汉语拼音各两套,每套十个双字词.实验方法和程序:1、测定方块汉字的识记曲线:主试把一套方块汉字,用自动幻灯机按每秒1张的速度(间隔1秒)逐张呈现一遍。呈现毕,即要求被试在记录纸上默写。重复以上程序,共五  相似文献   

6.
刘泽文  郭谦  葛列众 《心理学报》2010,42(3):406-414
采用DRM研究范式,实验一使用示意图提示,探讨特异性视觉特征对于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而产生的变化;实验二使用位置提示,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会显著减少错误记忆,而非特异性视觉提示则会显著增加错误记忆。(2)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能力所致。(3)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不显著,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削弱作用,但这种影响在10岁和12岁儿童间没有显著性地增长。(4)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0岁和12岁儿童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这种影响从8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幼儿对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择3—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具体图片与抽象图片两种材料,分别交叉使用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两种方式,探讨不同年龄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期幼儿确实存在内隐学习,幼儿对抽象材料的内隐记忆效果优于外显记忆效果;幼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两种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Deutsch 对目标结构的划分及定义出发,考察了目标结构对6—9岁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标结构对6—9岁儿童合作与竞争行为有显著影响。(2)儿童在合作目标结构下,合作行为随年龄增长的趋势不明显.(3)在竞争目标结构下,竞争行为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长。(4)儿童竞争策略的发展早于且优于合作策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问题提出大家都知道同样的记忆结果,可能是通过不同的记忆过程、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取得的。本实验要求被试用画图记忆法识记某些词。被试要完成这种作业,则必须把词所表达的概念同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求被试具有一定的慨括和抽象的水平,并且对所形成的联系的内容和慨括性能作出判定。这种联系的难度愈大,思惟活动参与的要求愈多,进而可说明他的记忆水平愈高。我们曾用“看图记事法”研究指出:中班儿童能初步概括出中介物与识记对象间的关系,开始能进行间接识记,但这种概括还带有具体性。大班儿童在概括这种关系时,已经很少有具体性,而且开始能灵活地运用间接识记。本研究探索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种间接识记又会有些什么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轮组法对96名中小学生被试进行了记忆情绪词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发现:(1)被试记忆三类情绪词的效果之间差异显着,其中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最好,不愉快词的记忆效果次之,中性词的记忆效果最差;(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词的情绪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呈逐渐减弱的趋势;(3)词的情绪性对男生记忆效果的影响要大于对女生记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种快速记忆法个案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洪礼 《心理学报》1990,23(1):99-105
作者以自己为被试,运用自己创造的一系列数序形象挂钩法识记105位化学元素名称和300位圆周率数字,结果表明:运用此法记忆顺序性极强、数量很大、难于记住的材料快速高效,能倒顺背诵和随点随背,能冲破前摄和倒摄干扰,使识记很快通过短时记忆而迅速地顺利进入长时记忆,在识记后的开初(26小时)遗忘不多也不快,在隔一天以后进行检查(复习)并强化未记牢的材料,可使保持率在数百日后不下降,因而作者认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应界定为机械识记的遗忘曲线较为妥当。作者在文中第一次较详细地公开了在一天内就能倒顺背诵105位化学元素名称和300位圆周率数字的数序形象挂钩法及其关键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实验采用DRM研究范式,探讨非特异性视觉特征对8岁、10岁和12岁儿童错误记忆的影响及其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变化。实验结果说明:(1)8-12岁儿童错误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可能是由于儿童随年龄增长不断地发展其形成要义痕迹表征和要义连接的形成能力所致。(2)非特异性视觉特征提示对8岁,10岁儿童错误记忆不产生显著影响,对12岁儿童影响显著,这种影响从10岁至12岁呈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英文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词的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自从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就一直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成为富有争议的领域。康纳德(R.Con-rad,1964)的一个经典实验使人相信短时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但国内已有实验研究(莫雷,1986;刘爱伦等,1989)表明,汉语词从总体上是以形状编码为主。这些实验所得出的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业已表明,短时记忆是随情境而变换编码策略的。然而,这些实验局限在同一思路上,尚没有考虑到被试的有关经验对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影响,从而难以对短时记忆编码方式问题作出更完整的说明。本实验改变惯常思路,不用母语为记忆材料,  相似文献   

14.
庞虹 《心理科学》1991,(6):23-27
本文研究了小学儿童有关组织策略知识和记忆监控的发展以及它们与记忆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1.组织策略知识和记忆监控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发展;2.前者与记忆行为的关系较弱,后者与记忆行为的关系较强,并且这两者只促进年长儿童的记忆行为。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儿童以及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三组被试都表现出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且效应发生在低频字上;(2)随年龄的增长和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汉字识别的错误率降低;而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呈现递减的趋势.小学三年级已经发展出多义词的识别优势,小学五年级的反应模式与大学生的基本接近.最后,从语义反馈量、加工方式差异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提问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图片和文章两种不同形式呈现实验材料,以小学二、四、六年级的90名小学生为被试,要求他们对实验材料进行提问,从而考察儿童提问的发展以及刺激材料属性对提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2)刺激材料属性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的提问产生了影响,六年级儿童对图片的提问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优于对文字的提问;(3)小学儿童的提问元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数码奇象记忆跟踪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礼 《心理科学》2007,30(3):693-697
作者1985年创造自然数码奇象记忆“数序形象挂钩法”,用300位圆周率数字做了19年跟踪实验,结果与艾宾浩斯曲线大不相同:1、运用此法记忆顺序很强、数量很大、很难记住的材料,快速高效,能扫除前摄和倒摄干扰,能使识记很快通过短时记忆而快速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能倒顺背诵和随点随背,在识记后开初遗忘极少极慢,在间隔5年内的12次检查中,遗忘很少很慢,保持率多次接近100%,在此后十四年内的六次检查中,依然出现遗忘很少很慢的显著效果。2、艾宾浩斯曲线应界定为机械记忆保持曲线和原本的机械记忆遗忘规律;作者19年保持曲线是自然数码奇象记忆保持曲线。3、33岁左右至52岁左右可能是奇象记忆能力较强且平稳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完成的76名受试者(17—30岁)的词对记忆实验中观察到某些与记忆动态过程有关的规律性现象;本文应用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激活扩展理论(Theory of spreading Activation)对于词对记忆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对不同“词对”短时记忆测验正确率的比较和对错误答案的分析。该分析表明激活扩展理论对本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合理的。因此;本实验也对激活扩展理论给予了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词切分任务,以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和大学生共902人为被试,从发展视角探讨了助词切分的左侧粘着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各年级被试均表现出显著的左侧粘着,且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2)当助词左邻副词、动词时,左侧粘着在小学二年级就已出现,并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但当助词左邻名词、形容词时,在整个小学阶段未出现左侧粘着。表明助词切分的左侧粘着既受读者阅读水平,又受左侧词词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对于系列材料的长时与短时记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系列材料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如Murdock(1962年)研究了词单上的单词数量和每个单词的不同呈现时间对记忆效果有不同的影响;postmanphillips(1965年)研究了从事一项智力活动对刚才记过的词单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