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部分成瘾者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治疗,即其自知力损伤是成瘾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自知力在成瘾及戒断过程中十分重要。然而,不同的研究对自知力的概念化存在差异。并且,研究主要依赖自我报告的施测方式,行为测量工具较匮乏。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厘清了包含行为、临床、认知自知力的自知力概念框架;此外,提出使用差异评分的方法对自我报告存在的因果循环矛盾进行优化;最后,提出临床、认知自知力实验范式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家而族--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燕玉 《学海》2002,(6):139-141
中国女性文学在 2 0世纪 80年代的崛起 ,是与“家”联系在一起的 ,或叙述家庭的离散聚合 ,写两个人的故事 ,或叙述母亲及子女的爱怨情深 ,写两代人的故事。发展到了 2 0世纪 90年代 ,由家而族的拓展线渐渐呈现 ,从家庭叙事走向家族叙事 ,出现了一批写几代人和一个家族的故事的中长篇小说。这种女性家族叙事的特点是什么 ?它意味着什么 ?启示着什么 ?是很值得考察的。当然女性的家族叙事并非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早在 3 0年代就有丁玲的《母亲》问世 ,以其《红楼梦》式的框架演绎母辈的生活和心路的历程 ;40年代更有张爱玲的《金锁记》成…  相似文献   

3.
人怎样反映现实世界,他怎样获得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构成了心理学的一大部分内容。人能够超出感觉经验的狭隘范围,深入到直接感知所达不到的事物本质之内。人能够透过事物的个别特征而认识事物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列宁指出过,认识的对象,当然还有科学的对象,与其说是事物的本身,毋宁说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分析一只杯子做成的材料,那么它是物理学的对象。如果分析杯子的价值,它就是经济学的对象。如果谈的是杯子的美学性质,那它又成为美学的对象了。因此,事物不仅直观地被感知,  相似文献   

4.
黄光耀 《学海》2005,1(3):161-168
毫无疑问,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焦点性话题之一,它在许多学科的争论中,都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核心话语之一.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说:"仅仅在十年以前,不论是学术著作还是通俗读物都很少使用这个术语.而现在,这一术语已经从无人使用变为无所不在;如果不提到它,任何政治演说都是不完整的,任何商业手册都是不受欢迎的."①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全球化这一问题时,却感到有些茫然.大量有关全球化的论著既缺少清晰的分析方法,又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和严密的逻辑推导,更没有提供一种前后一致、令人信服的历史解释,所以使人很难准确把握全球化的内在本质之意.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全球化本身拥有极其复杂的内容,其进程尚未完结;另一方面则与研究者所选择的视域有关,许多学者是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全球化的,结果赋予了它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意义并由此引起许多争论.看来,对全球化研究的某些重要问题进行宏观性整体审视,这对真正地理解全球化的基本精神或许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人生价值研究的若干问题胡宜安(华南师范大学510631)价值问题是近年来思想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众多的论者撰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拟就近几年来人生价值研究中提出的一些主要问题作一综述,以供深入探讨。一、人生价值概念界定与结构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讲讲实事求是》开头有这样一段文字: “①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②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③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  相似文献   

7.
学术刊物不同于学术论文集,它不应成为单纯的学术成果的汇编,而应该办成有利于探索和发展真理的学术争鸣园地。这就要求加强刊物的评论性,使学术评论在篇幅上占有相当的比重。花更大的气力开展学术评论活动,是科研工作的社会性和主体性所要求的。近年来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中,人们日益意识到,主体性的确立和发挥是与交往活动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密切相关的。而对于学术界来说,学术评论活动则是发展社会交往、增强研究工作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哲学研究的主体性当然也应当体现于学术评论的水平上。在学术评论活动中,研究成果的评价(包括书评、书刊评介、读者评议等),当然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需要根据学术发展的现状和要求,就研究工作的问题意识,研究动向,流行的学术思潮,研究者的价值观念、研究态度和方法,学风和文风等一切关系到学术繁荣的方面和问题,组织和发表专题性的评论文章。对于学术部门、社团的学术活动,学术会议,学术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等等,也都可以说三道四。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和发展良好的学术气氛和环境,有助于学术理论人才的成长。不言而喻,在学术评论活动中同样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评论中不同见解之间的平等讨论;对发表的评论本身也可评论,开展正常的批评和反批评。对于那种借评论摘“一言堂”,以势压人,发泄宗派情绪,人身攻击或吹吹拍拍等不良作法,当然不能提供任何市场和方便。没有学术评论的活跃,不会有大家所期望的学术繁荣。本刊有志于此虽久,但尚远未尽如人意,痛感此事难度之大。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许多学者的呼声和努力,使我们相信新局面是能够打开的。本刊开设“学术评论”这个专栏,在逐步增加评论性文章的比重的同时,也将设法更多地发表来自广大作者和读者的评论。对于思想深刻、方向正确、切中时弊、语言生动活泼的学术评论,应看作是不亚于(有时甚至高于)一般学术著作和论文的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并将这个原则充分体现于各种实际措施中(如稿酬从优等)。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正是般若学兴起的时期,佛教界内部曾出现了专门解释般若思想的“六家七宗”的几个学派。佛教的般若学还和玄学相互融摄,相玛影响,推动了社会思潮向前发展。魏晋时期的佛教已经涉及了整个社会各个层面,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不受其影响。特别是中国北方后赵王石勒、石虎、后秦王姚兴等人崇佛尤甚,佛教正是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得以迅速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勃兴,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活动日益频繁,大量天竺僧、西域僧  相似文献   

9.
王亚琴 《心理科学》1998,21(4):367-368
人们对时间的记忆,包括对时点(temporallocus)、时距(tempralduration)、时序(temporalsuccession)三种不同信息的存储.要弄清时间记忆的本质,应将时点记忆、时距记忆、时序记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进行探讨。因此,时点记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时点记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因为时点记忆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对个体健康情况的了解,对消费活动伯社舍调查,对目击者证词可靠性的确定等。关于时距和时序的研究,已做过文献综述(黄希庭,1993;黄希庭,郑涌,1995;王振勇,黄希庭,1996),而关于时点记忆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两个“必然”的必然结合理论界对中国推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性探讨,主要是从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需要层面:实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改革和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等;二是规律性层面:民主政治就是法治化政治,市场...  相似文献   

11.
经济伦理学:从构建体系走向问题意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经济伦理学研究现状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伦理学学科,在我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一方面,国际性经济伦理学术交流的开展、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伦理学术著作的翻译出版,使得我国的经济伦理学研究能够与世界接轨,经济伦理学研究者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动态和潮流,这是支持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得以进步和发展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全国性和地区性的经济伦理学术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各地举行,国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呈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ocial animals are provisioned with prosocial orientations that operate to transcend self‐interest. Morality, as used here, describes human versions of such orientations. We explore the evolutionary antecedents of morality in the context of emergentism, giving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biological traits that undergird awareness and our emergent human forms of mind. We suggest that our moral frames of mind emerge from our primate prosocial capacities, transfigured and valenced by our symbolic languages, cultures, and religions.  相似文献   

13.
Consciousness raising was developed in the radical feminist wing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It was originally envisioned as a means of creating revolution. The reform wing of the movement took up consciousness raising after 1970 partially in response to grassroots pressure and partially to attract members. As consciousness raising spread, the political content began to disappear. Ultimately, consciousness raising moved into the orbit of the group therapy move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raising from its revolutionary origins to convergence with group therapies is tied to the history of radical feminism and to a change in its practitioners. The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raising reflects not only the power of the therapeutic view, but more significantly, brings into question the value of the process both for the movement and for individuals, as long as political content is left out.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文化哲学不论在理论体系建构上还是现实问题的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似乎仍要为其合法性作论证,仍要为其理论限域作界定,学界对于其“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仍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和顾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对意识哲学的思维范式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检讨,这种范式仍然在主导着人们的哲学思维。文化哲学仍需解决合法性论证、理论限域的界定和批判意识哲学这三重任务,而现代性研究恰恰是澄清以上问题的“试金石”。首先,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和优先性在于对哲学之文化属性的自觉。“虽然文化一直作…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导致知识启蒙与理性批判之间产生如下内在矛盾:知识增多的同时,作为生活更高目标的超验价值及意义日益被质疑和消解,启蒙的公众教育也在消解公众美德和审美能力这些启蒙运动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且,启蒙运动带来的工业化、世俗化日益把生活分裂为碎片、“散文”,从而使得崇高、本质日益式微,虚无主义日益甚嚣尘上。德国浪漫派试图通过找到更根本的原我来克服之。从后来促生唯物史观这个角度来说,浪漫派对这个作为根本指归的原我的理解,最有意义、最应加以讨论的就是它针对德国唯心主义的“意识先于存在”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文晗 《现代哲学》2021,(1):111-118
现象学自其创始以来,就将伦理学视为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胡塞尔看来,关于现象学的伦理学的考察需要从意识开始。与胡塞尔相似,列维纳斯对于伦理学的研究也将道德意识作为其研究的核心。然而,与胡塞尔将道德意识奠基于意识表象行为基础不同,列维纳斯在批判表象优先性的同时将道德意识视为奠基性的。并且,列维纳斯将其对表象的批判和对道德意识的阐释,分别对应于"观看"和"倾听"两种模式。这也成为我们检讨列维纳斯与经典现象学异同的一个有趣入手点。  相似文献   

17.
18.
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理念转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的社会秩序,从政治秩序到经济秩序再到道德秩序,都建立在强力基础上,不仅建立的过程依赖强力,维系的过程也高度依赖强力.道德强制的优点是效率高,能够迅速迫使被教育者不得不遵守既定的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某种教育者所偏好的理想道德秩序.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维系成本很高,难以实现"服从"到"内化"的升华,从而达到理想化的道德自觉.从道德强制到道德自觉,意味着从理念到路径的双重变革.  相似文献   

19.
20.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