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且是比较特殊与复杂的社会现象。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它的出现,存在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及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普世教会关于教会本质探究的教义规范出发,从教义学层面追溯了古公教会对《尼西亚信经》所界定的教会本质的四个属性,即,统一性、神圣性、大公性和使徒性的理解和诠释,探究了教会教义之权威性体现:教会信仰,公会议与四大信经。  相似文献   

4.
<正>上帝是公义的,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处事待人亦当有公义之原则,而不能借一个"爱"字以偏赅全近年来,笔者常听到有人说:"教会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教会里只能讲爱,不能讲理。"果真如此吗?教会里是否需要由相应的纪律来维持秩序呢?若教会中有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管教和惩戒呢?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9,(7)
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轰炸以后,美国圣公会首席大主教弗兰克·格律斯沃德致函美国总统克林顿,认为此事件是一个“悲剧”,是“骇人听闻”的,他说:“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作出真诚实在的道歉。”大主教把这封信函的副本传真给了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韩文藻,并附上了他给韩文藻博士对这一可怕悲剧表示“歉意、愤懑和失望”的信件,信中表达了他对中国教会十分友好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翁雅各 《天风》2014,(8):25-28
李载禄的“万民中央教会(简称‘万民教’)”是韩国的异端之一,将其错谬加以归纳,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神化、破坏圣经的权威、谬讲救恩、错误的国度观.  相似文献   

7.
光盐 《天风》2008,(23):38-39
基督是教会的元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领袖是神家里的管家和仆人,是神手中所使用的器皿。这是最基本的圣经原则,也是众信徒共知共识的真理。教会领袖不只是按地域登记注册的法人代表,而是一班  相似文献   

8.
如今的人(当然尤其作为一个生活在大陆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会将教会和大学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很难将二者联系到一起来考虑。然而有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即在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在1520年之前建立,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称、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的只剩下85个,这85个中有70个就是大学,另外15个是以教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1]不仅如此,透过综合了解两者在历史中的发展进程,总会让人觉得它们之间有着一种莫名的契合之处。本文着力于概括介绍教会与大学两者的发展历史,并从其中找出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借以说明教会历史与大学成长史之比较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忠牧 《天风》1998,(11)
为帮助传道人。尤其是作义工传道的同工能了解做教会工人的一些基本认识,重视自己所领受的职分,做一名爱国爱教的时代工人,建设好各地城乡教会。本刊从本期起刊出“工人的职责与工作”系列文章。请留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督教已进入后宗派时期,尤其是原来人数多的圣公会、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会都已实现了联合礼拜,这是中国广大信徒所喜悦的。 但是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一股教派抬头的倾向,且有蔓延之势。如某地教堂落成典礼,基本  相似文献   

11.
李静 《天风》2000,(11)
今天的教会还在地上,就必须要适应周围的环境。中国的基督徒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就要在这个地方为神传扬福音,为基督作好的见证,因此,应当正确看待教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一、教会应有爱国的见证 基督徒应当爱国,因为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主耶稣的教训和圣经的真理。 主耶稣就是一个爱国的榜样。他生在犹太国,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  相似文献   

12.
转身之美     
他家住山东泰安,在北京读大学期间,结交了一位澳洲友人,两人热情相约有朝一日一同游览泰山。但直到10年后,他们才找到实现心愿的机会。彼时,两人都已过了而立之年。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友人患了医生也束手无策的绝症,已生命无多。两人第一次相伴登泰山,或许也将是今生最后一次了。他祈祷上苍能特别眷顾他们,赐予他  相似文献   

13.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我问老人,满目青翠,弄盆枯枝败叶鱼龙混杂,岂不大煞风景?老人说,我这姑且叫拾遗补缺吧,有了它的点缀,小花园才称得上是四时佳兴。新陈代谢乃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4.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  相似文献   

15.
枯萎之美     
小区有位老人,养花弄草,我喜欢光顾他的小花园。奇怪的是,堆红叠翠之中,还有一盆死树,特别刺眼。而且,老人还像伺候花草一样煞有介事地给这盆死树浇水。这棵死树,原是一个门面开张,别人送的发财木,俗称摇钱树。这种树,属亚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树死了,被主人遗弃,老人如获至宝,将其捡了回家。  相似文献   

16.
青苔之美     
正青苔,有种惊心的美,是大自然的原色,大气磅礴。在古宅,幽静的青石板路上,满覆青苔,湿,翠。青苔似乎为江南而生,若江南的园林里少了青苔的身影,仿佛像是缺少了宁静与诗意,有了青苔的存在,你才能轻轻地小步慢行,有了青苔,人的心,就能更加贴近了光阴的纬度,那是时光的尤物。在沧浪亭,黛瓦青砖的院墙上,爬满了青苔,远看青绿,似一幅画,一幅时光的青涩画,悄  相似文献   

17.
和谐之美     
无事堂前,忽然热闹起来了。“执著”与“放下”,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辩。执著说:“我对,你错。”放下说:“我对,你错。”执著说:“你错。我,才是成就  相似文献   

18.
19.
简约之美     
悠悠万世,何为至美?非姹紫嫣红,非桃红柳绿,非气象万千。简约之美,乃为至美。姹紫嫣红,逞一时之芳;桃红柳绿,逞一时之盛;气象万千,逞一瞬之奇;而简约之美,万古不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细微之美     
细微之处,最易忽略,也最易遗失。然而,细微之处,看住眼中,便是风景;握在手心,便是花朵,拥在怀里,便是阳光。细微之处,透露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在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往往饱含着文明的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