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秦齐学考》是一部厚重的书。六百多个页码合订一册,不可谓不厚。析中有考,考中有析;独见俯拾,新意迭出,不可谓不重。是书共9章33节。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即先秦齐学在学术上的地位、一般人对先秦齐学的认定、本书的研究动机与过程、本书对题目的界定。第二章从齐国地理、政治历史、民生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对先秦齐学赖以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立  相似文献   

2.
齐国历史年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齐国历史年表(起公元前1122年,迄公元前771年)公元前(以下简称前)1122年己卯周武王(姬发)十三年齐太公(姜尚亦日吕尚)元年武王封太公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西北一里)。曰齐(侯爵),以夹辅周王室。(姜尚是齐国的始封君主)太公“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旧殷商诸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莱人,夷  相似文献   

3.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博大精深,是先秦时期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国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是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铸造精良,币文俊秀,代表了先秦货币的铸造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钱币学会编辑的《齐国货币研究》的面世,则标志着齐国货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  相似文献   

4.
先秦齐国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初分封立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止,前后存在了约有八百年之久。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又发展成为七雄之一。齐之所以存在时间如此之长,又是诸侯国中强国之首,固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艺  唐宁 《管子学刊》2010,(3):38-45,97
先秦时期的齐国,在其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文化,而作为齐文化组成部分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异常地繁荣。其繁荣的原因,与悠久的传统、统治者和民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而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深厚。研究齐国音乐繁荣的景象和原因,不仅是齐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文化研究在国外陈书仪"齐文化"这个概念的名称,在中国,只不过是近十几年才叫起来;在外国,对先秦齐国的一些文化现象,至今还没有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的探讨。但是,对先秦齐国的文化典籍、圣哲先贤及其思想的研究,起始时间并不晚,而且也不乏高质量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7.
春秋齐国社会变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国的经济变革在“陈氏篡齐”之前齐国的陈氏家族,原是陈国的贵族。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因陈国发生内乱奔齐,齐桓公封他为工正(管理工业的官)。齐陈氏从陈釐子乞开始,就采取了争取民众的措施,即借给农民粮食用大斗,收则用小斗,为夺取齐国姜姓的政权作准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陈和之时(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公元前404年),正式列为诸侯。  相似文献   

8.
齐国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作为治国的一种手段,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先秦齐国也不例外。本文借助现有齐文化典籍,就齐国教育思想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力图阐明其关于教育的地位、方针、内容、方式和目的,以求为当代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休闲生活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临淄蹴鞠与休闲生活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休闲生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起源于2300年前的古齐临淄蹴鞠既是一项充实休闲生活的文体娱乐活动,又是现代足球的母体,更以其极强的休闲性文化功能丰富着现代人们的休闲生活;蹴鞠与休闲生活,古为今用,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