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实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探讨学生快速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实质。根据快速阅读理解测验成绩选出小学六年级优生、中等生、差生各 3 0名 ,共 90名 ,随机分成两个等组。首先对两个组的被试进行阅读预期测验 ,测定他们根据文章的部分信息预期文章基本内容的水平 ;第二步进行阅读找错测验 ,要求实验组快速阅读而对照组以平常速度阅读一篇有若干明显错字的文章 ,然后要求他们在作业卷上标出这些错字。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快速阅读水平越高 ,他们对阅读材料的预期成绩也就越高 ;同时 ,被试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发现文章中错字的数量要比正常阅读的情况下要少。据此初步认为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的过程 ,是一种更多地利用概念推动 ,较少地需要材料信息的“预期—证实”的信息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采用皮亚杰及其学生研究认知发展时的任务为测验题目,编制成测量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测验.通过对2240名中小学生施测,结果表明本测验不仅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而且也具有适中的难度.然后以一所中学特长班学生为被试,通过对他们进行测量,并将测验结果与同年级普通班学生的认知成绩进行比较,结果存在很明显的差异.最后对中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测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来Shavinina等人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结构观,认为智能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认知经验和智能表现。在此基础上,他们分析了未来智能测验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并进行了初步的测验编制尝试,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测验方法,如“完美计算机”、“概念整合”以及“问题建构”等测验。Shavinina等人所提出的新智能观以及关于智能测验的新技术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代表了智能研究的又一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中测验焦虑者的MMPI测定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测验焦虑是指他们对重要的或关键性考试所引起的焦虑反应;高考前和高考期间高三学生的焦虑情绪是最典型的测验焦虑。有的学生由高二升入高三起就开始对高考产生焦虑,这种相当长时期内常焦虑、易焦虑的特点已成为人格特征的一部分,称为特质性焦虑(trait anxiety)。大多数考生临近考期会有程度不同的焦虑,这种在短时紧张情境下引起  相似文献   

5.
编制了“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该测验有文字、数字、图形三种测试材料,包括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认知、类比推理、抽象概括6个分测验。793名1~4年级小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验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4-5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凡  施建农 《心理学报》1992,25(1):22-29
本研究是“学生空间能力和几何能力关系”研究的一部分,以小学4、5年级学生为被试(共117人),以空问表征能力测验和几何能力测验为测验工具,初步探讨了学生空间表征与几何能力的关系。对数据结果的分析表明:①就总成绩而言,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表在成绩明显高于四年级学生的成绩,但并不是空间表征的所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②就空间测验的总成绩而言,无论是四、五年级分别考察还是总起来考察,空间成绩与几何成绩之间的相关显著,但就各个分项而言,并不是空间测验的各项都与几何测验成绩有显著相关;学生的几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回归方程:Y_i=0.5736X_i+0.7635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活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好学上进、聪明认真、成绩优良、遵纪守法。但心理学家在与优秀学生的长期接触,包括心理测验、日常观察、访谈以及心理咨询中发现,在这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心理并不健全,或者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缺陷和误区,40%~60%的优秀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优秀学生心理综合征”特征。“其中女生比例更高。”心理专家说,“他们是一群需要引起关注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8.
标准参照测验中的信度估计公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希镇 《心理学报》1996,29(4):436-442
标准参照测验是与常模参照测验不同的一种测验,在标准参照测验中,一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不是和他人相比较而是和某个已经设定的标准作比较。如果测验是从某功课论域中随机抽样构造而成,则使用者希望知道考生在这份测验上的观测分数与其在该功课论域上的分数(假如已知)的接近程度;如果使用者想根据测验分数对考生作掌握分类,则他们关心这个推断与假设考生论域分数已知时所作推断一致程度有多高。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信度估计进行探讨,得到几个有用的估计公式。  相似文献   

9.
王鹏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2011,31(3):270-277
相对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表现性测验的突出特点是任务的真实性水平较高。表现性测验是一种认知导向的测验。在国外教育、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能力评价中,一系列表现性测验已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表现性测验可用于国内学生、教师的能力评价,辅助人才选拔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表现性测验开发过程中若合理应用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现代测量理论,对于提高测验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表明,“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符号”测验反映年龄特点较为敏感,年龄差异表现最为明显。又有作者报告,“符号数字”作业是较“数字符号”作业更为敏感的测验。两项测验的性质和测验方法是类同的。但二者的刺激项和反应项是相反的。在“数字符号”测验中,一个数字与一种符号配成“数字——符号”对,刺激项是具有高度空间定位提示作用的连续数字;而在“符号数字”测验中,刺激项是随机符号,其空间定位提示作用极低。因此,从联想学习记忆过程来考虑,“符号数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心理表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数学能力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假设是数学成绩好的儿童心理表征能力也强。参加实验的被试是64名在校的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是11─12岁,男女各半。数学测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直接空间表象操作的题目,另一部分是需要逻辑推理和图式知识进行计算的应用题。心理表征能力用的是两项空间表象操作测验:Form Board Test(FT)和Surface Development Test(ST).结果表明儿童的数学测验成绩和空间表征能力呈正相关,数学测验成绩得分高的儿童空间表征测验的得分也高,说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空间表象操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受试者为20—35岁倒班和正常白班护士共46名。倒班组在上小夜班前和次日大夜班后分别给予一次智力活动测验,正常白班组两次测验的时间和时间间隔与倒班组相同。测验结果表明:倒班组两次测验仅在“数字符号”项目有部分显著性差异;而正常白班第二次测验在“数字符号”和“计数”两个项目,均较第一次测验取得显著进步。这提示倒班对于注意、记忆和反应操作速度可能有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林  唐燕  王竹颖 《心理科学》2000,23(5):609-610
1 引言  自 1 985年 ,在北京第八中学办起了超常儿童教学实验班 ,是用来满足超常儿童特点的特殊教学。十几年来 ,已有五个班的小学生在短期完成了初高中全部教学、升学的工作 ,应该说 ,这样的特殊教学对超智儿童的早期开发有积极意义。少儿班学生达到了知识的“超常”是有目共睹的 ,西方一些教育心理专家对这样的特殊教学效果也点头称是。现在的研究是采用多种能力测验考察进入一段教学后高智力学生的智能心态 ,为保持和修改超常儿童中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测验》是查子秀研究员1 986年主编的智能测验。该测验分出…  相似文献   

14.
提高智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天敏 《心理学报》1983,16(3):9-14
为了找到一个提高智慧的最好方法,我们准备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是开始的一次探讨的报告。 在这次研究中,我们的受试是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各一班,共98人,另外初一一班47人是对此班。在实验开始的前一天;三个班同时作了一次智慧测验。智慧测验用的是经过本文作者译编的《欧提司自我考试》高级甲型。实验结束的第二天,三个班又同时作了这个测验的乙型。两次智慧测验之间,每天上午两个实验班同时进行“动脑筋练习”10分钟,共进行了46次。结果初一实验班的第二次平均智商比第一次的增加了8分;高一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第二次平均智商与他们第一次的相比,变化都不大。 这次取得的研究结果,就连我们自己也不敢十分确信;我们认为必须作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的编制及标准化工作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这套“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该测验包括数字鉴别、心算、汉字旋转、数字工作记忆、双字词再认、三位数再认、无意义图形再认7项分测验,其软件程序用C语言编写。为了使测验标准化,并获得有代表性的常模资料,在全国6大行政区取样2443人进行了测试。该测验适用于具有小学4年级以上教育程度的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年龄范围为10—90岁。为学生和成人两部分样本编制了两套各年龄组量表分换算表。该测验的区分度、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及效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延缓测验”的方法,运用“弗斯坦工具强化”(FIE)对小学四年级一个教学班的35名学生进行了短期的智力训练,结果表明FIE 是训练学生智力的一个有效工具:训练后即时测验的效应值为1.32σ,延缓测验效应值为0.T6σ。本文还分析了FIE 训练对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效应;对智力的发散思维成分和聚合思维成分的效应;以及性别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林德提出“道德行为与发展的双面理论”,并设计了著名的“道德判断测验”,在20多年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我们以中文版的“道德判断测验”为测量工具,以724名12-27岁青少年学生为被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C分数随年级提高而有所提高,但不同年级之间有一定波动,说明学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但存在不稳定因素。男女生C分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内部各年级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质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机械能力成套测验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能力成套测验”是应选拔、招收及培训机械技术工人的实际需要,编制的一套机械技术操作能力测验。它包括纸笔测验及操作测验两大部分,共计13个分测验。经过预测、题目分析及有针对性的取样,在天津三所技校抽取了280名技工,进行正式施测。结果表明:纸笔测验及操作测验再测信度分别为0.83和0.92;纸笔测验及操作测验成绩与等级评定结果的多系列相关分别为0.44和0.57。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书育人和心理卫生工作中,青年学生在考试问题上存在着行为困扰与心理障碍的事实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关于编制“考试行为困扰与障碍心理测验”的初步研究,包括对测验因素及题目的筛选,对测验信度与效度证据的搜集,以及对测验样本的数据分析等。研究者认为,尽管该测验的相关研究有待深入,但测验的设计是沿着科学与可行的思路进行的,其信度与效度也是基本可接受的,故该测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我校过去的心理学考试,一般采用笔试,着重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进行了考试改革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心理考试在测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