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交伦理涉及外交活动和对外交往的道德问题、价值问题和意义问题。从纵向看,外交伦理是国际关系发展及其内涵价值演变的结果;从横向看,外交伦理是利益和价值的融合,这种利益既包括国内利益也包括世界利益;从外交伦理的内容看,既指作为主权国家对外交往中的伦理规范,也包括从事实际外交行为的人员对国家的忠诚及其个人在外交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因此,外交伦理既与国际关系伦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重叠,也与个体道德有着交叉和融汇。  相似文献   

2.
纵横家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智慧群体,也是当时列国外交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有的放矢、善抓机遇、国无常友亦无常敌的思想认识以及外交活动须以国力为本的外交策略对于当前国际社会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郑筱筠:"外交"这个词实际上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我们对"外交"的内涵与外延不断的重新确认,既反映了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处理方式的演进,也体现出我们对这个领域或这方面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传统的"外交"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但时至今日,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上的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外交"已不再仅仅是政府间的"外交",非政府组织和力量在国际事务和国际交往中,正在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族群发挥其国际影响力的一个主力军,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或者说是不可轻  相似文献   

4.
"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和平队是肯尼迪政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外交的重要举措之一.肯尼迪建立和平队的初衷是利用美国在经济、技术和文化上的整体优势,同苏联争夺广大的中间地带.他的手段是通过和平队志愿者的工作,为受援国公众在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带来切实的好处,赢得这些国家公众对美国的理解及好感,从而向发展中国家展示并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这一过程本身加强了美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并为美国的涉外部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使得美国的对外决策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寓史于诗”是我国古文化的一大特色,笔者在搜集唐代中外交往有关资料时,比较系统地查阅了《全唐诗》,从中发现“中外交往”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这类诗歌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涉及面也广,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对外交往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为此,本文根据已掌握的唐诗“资料”,对当时的中外交往状况作一探讨。1、关于唐代中外交往的盛况,两《唐书》中已有不少记载。仅以遣使的国家和地区而论,《唐会要》记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5,(8):3-7
一、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使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六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佛教对日本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入隋…  相似文献   

8.
中东剧变推助了中东地区伊斯兰力量的此消彼长,"重整和分化"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态势;原因在于,一是阿拉伯社会民众社会诉求改变的表现、二是伊斯兰文明核心价值观重塑的表现、三是阿拉伯民众欲挣脱阿拉伯"和平与民主"困境的表现;这场复杂的阿拉伯民主运动更使得我国的中东人文外交面临诸多挑战,但却蕴含更多新机遇,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5)
在今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亲自出访的国家超过18个,建交国家超过36个,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寻周恩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活动,分析他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所进行的设计,展示他为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大国的魅力做出的卓越贡献。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今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阿合作论坛的发展、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对阿民间外交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在更好地回应阿拉伯国家"向东看"倾向和服务中阿各领域友好合作方面,民间外交须承担更大的责任。当前,对阿民间外交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建设上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从内容、机制、渠道等方面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1.
刘欢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8-148
中华民族被誉为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文明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礼”文化全面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也植根于中国的政治哲学中,“礼”以其丰富的内涵彰显着其独特的价值,并且时中国外交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晏婴作为齐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对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晏子春秋》为据,就晏婴佐政期间提出并践行的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进行了论述,认为晏婴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外交家。晏婴根据齐国国情及国际形势提出了“外归其义”,“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的和平外交思想并践行之,使齐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在外交实践中,晏婴还创下了折冲樽俎,面对强手而不辱君命的光辉外交业绩。  相似文献   

13.
在北齐时代,佛教达到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顶点,这与北齐佛教的政治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北齐皇权的直接支持下,佛教取得了近乎国教的地位。这种政治化既表现在皇室和大臣对佛教的尊崇信奉上,也表现在佛教与北齐政治事件的紧密联系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北齐的佛教直接继承了十六国北朝佛教热衷参与政治的传统,二是因为北齐的佛教势力对北齐的统治持支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统一后 ,欧洲强权结构的变化是俾斯麦同盟体系成立的历史背景。它的目的是通过联合欧洲主要国家来孤立法国 ,维护欧洲现状。同盟的基础是俄、奥、德三个君主大国的保守联合 ,这也是同盟最薄弱的环节。保加利亚危机发生后 ,俄奥关系破裂。布朗热运动又使法德关系趋于紧张。这就为法俄接近创造了条件 ,俾斯麦同盟濒临崩溃的边缘。然而 ,俾斯麦却借助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纵横捭阖化解了危局。这是俾斯麦外交艺术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时期 ,同时也充分暴露了他所推崇的现实政治外交谋略的基本缺陷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天保六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颁布《废李老道法诏》,令道士剃发出家为僧。此事虽有佛教徒自神其教的成份,但佛道论争与废除道教一事却非伪造。文宣帝本欲沙汰佛道二教,然最终废除道教者,其原因有三:迷信佛教,缺乏政治家气度;指导思想不清,政教冲突为宗教斗争代替;北齐胡风兴盛,且文宣帝饮酒过度患有精神疾病。文宣帝废除道教后,仍然与道士有交往。及至北齐废帝时期,道教势力再次壮大。藏内文献与《资治通鉴》记载文宣帝禁绝道教的影响,有夸大失实之处。  相似文献   

16.
1.中日两国具有悠久的睦邻邦交关系史, 如何评价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中日佛教关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历史经验和宝贵启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从西汉开始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录。公元前一世纪,北九州一带的日本民众就通过朝鲜半岛与西汉朝廷有了交往,东汉初年光武帝授予遣使朝贡的倭奴国国王以印绶。南朝宋齐时代,日本朝廷遣史通好往来就有8次之多。6世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后,两国人民的交往更为频繁,以佛教为核心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牛超丽 《美与时代》2023,(1):117-119
以北齐天保时期刻凿的小南海石窟石板经书法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北齐文化范围进行研究。自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后,与佛教文化传播密切相关的石窟、寺庙等就跟着兴盛起来,逐渐在全国各地显现。现存的北齐佛教刻经和造像题记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等地,而位于河南安阳的小南海石窟中的刻经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北齐时期佛教发展和造像题记的重要载体。小南海石窟的石板经是隶楷杂糅的书法风格,也是北齐时期复古思潮在书法意识形态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朱峰 《宗教学研究》2017,(2):190-198
美国驻华外交官柔克义是理解宗教与外交复杂关系的典型范例.一方面,与宗教相关的学术研究,不仅促其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外交官,影响其与宗教团体关系,甚至左右其外交职位的升迁降黜;另一方面,宗教问题是其处理对华外交的重要手段和利益诉求,在处理美国涉藏政策、抵制美货运动、美在华条约权力等问题中发挥重要影响.其中,宗教与外交间相互交集,亦碰撞摩擦,而外交人员对宗教的学养和认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局运用宗教因素处理外交事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宗教》2021,(3):44-45
广东省佛教协会发挥广东在对外交往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互学互鉴。五年来,广东佛教界与东亚、东南亚、欧美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交流日趋密切,与当地佛教界、学界、政界乃至国家(地区)高层领导进行对话,通过讲好中国佛教对外交流故事,培育知华、友华力量,拓宽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必须超越时"做人"的常识化理解,从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关系视阚而非日常私人交往领域来重新审视"做人","做人"是一种德性,内含着人的本质性规定.同样,对"做人"的评价、对"好人"的认定也要超出日常的私人交往领域,为"做好人"确立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和宽松的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民主社会公共交往扩大的背景下,按照新的"做人"观念学会做人应成为个体道德建构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