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左派学者试图开创两者的对话渠道,并做过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探索.英国学者克莱尔(Andrew Collier)继承了这一理论传统,在其新著<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1]中,从基督教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他详细论证了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展开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对话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全面阐述了二者联合的目的和基本任务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克莱尔的理论观点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婚姻是人生大事。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上帝是主礼人,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因此婚姻的含义不仅是指男女双方结合成为合法的夫妻,更是一件崇高和神圣的事情。基督教认为,上帝设立婚姻礼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使人得伴侣;二、养育下一代;三、培育敬虔的后裔;四、防止淫乱;五、使身心得满足。基督教的婚姻以两性相爱为基础,以一夫一妻为形式,以美满的家庭生活为内容。两性相爱是基督教婚姻的基础。两性在生理、心理、性情上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丧葬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凝重厚实的意蕴,如何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既能体现神学内涵又能适应处境地演绎基督徒的丧礼是教会的一大挑战。本文试从基督教《圣经》对生命的态度和基督教的丧礼出发,从中发掘基督教丧葬神学的意义,以期引发思考,从中得着帮助。  相似文献   

4.
5.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12,(3):66-F0004
该书与作者的《为什么我从牧师变为无神论者》、《基督教幻相及其消逝》构成三部曲,以令人惊异的强大力量批判了基督教信仰、宣告了基督教的终结。主要论述了基督教基本信条的荒谬性、剖析了圣经形成中近东神话的作用、揭示了上帝形象只是人的需要发展的反映,批判了基督教赎罪观等基本观点,指出科学与宗教不相容,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8.
本书立足《仪礼经传通解》整书,结合先秦至清代各类文献,遵从文本文献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的原则,研究《仪礼经传通解》各部分之间的异同点,考察朱子学派在礼学文献、礼例、礼图等礼学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影响,勾勒出被隐蔽的朱子学派礼学发展史和接受史,对朱子礼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填补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正> 胡培晕(公元1782年—1849年),字载屏,安徽绩溪人,胡匡衷之孙。家学渊源,重以笃志博闻,所得殊多。尝病《仪礼》贾疏多失,遂有重疏志,初意专解《丧服》,故从丧祭起手。先成《丧服经传》、《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次及《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诸篇。研精覃思,积四十余年,成《仪礼正义》四十卷。自述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部关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的著作。内容包括古代基督教、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基督教。书中介绍了基督教的教义、神学、哲学、礼仪、节日、教堂和修道院;介绍了世界性基督教组织、基督教在世  相似文献   

12.
13.
该书是作者朱丽亚·景于1977年在日本东京一家出版社出版的234页研究专著。她认为,儒学作为一种纲常礼教在社会秩序中的主宰地位已不存在,但是在四千二百万海外华人中却正在获得新的生命力,作为一种宗教情感出现在家庭关系中。自  相似文献   

14.
吴宁 《哲学动态》2001,(7):36-38
诡辩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理论意义上看 ,诡辩问题终究是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并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都批判了诡辩论。从实践意义上看 ,我们正面临大变革的时代 ,在我国当前把诡辩问题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决不是象牙之塔里面的工作 ,而是现实生活的必需。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加剧 ,倘若人们都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以利害代替是非 ,那么 ,就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诡辩论。…  相似文献   

15.
林金水教授主编的《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对基督教在我国台湾地区前后三百多年的传播历史精心钩稽、全面梳理,使基督新教各派在台湾起伏跌宕、曲折复杂的发展经历跃然纸上,并给人带来鉴往知来的深刻警省。在当  相似文献   

16.
宗教,其核心之处就是生与死的智慧,就是死亡阴影下人类生命的种种挣扎与抗争。对恢博大观而又独具灵性的基督教生死智慧做现代诠释。窥视基督教生死智慧的规脚,进而描绘其使人安身立命的神学弧线,无疑是莫尔特曼《来临中的上帝———基督教的终末论》(曾念粤译,香港道风出版社,2002年)一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然而,从死亡学的视角,静心品读这部当代神学大家的宏篇巨著。使人深刻感  相似文献   

17.
由罗冠宗、曹圣洁、沈承恩、徐如雷、王毓华、陈忠等几位基督教著名人士撰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一书是近年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一部力作,也代表了中国广大基督教徒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关系认识的一个新水平。 (一)该书从多方面介绍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关系。罗冠宗先生虽自谦该书不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但全书实际上涉及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大量的具体事例说明了西方列强利用  相似文献   

18.
《仪礼·丧服》作为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古代文献,不仅记载了周代丧服制度,而且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在周代礼制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仪礼》一书历来以难读著称,《丧服》篇尤其如此。这不仅因为其文字难以疏通,更重要的是由于时代悬隔而使今人对于遥远古代的丧葬制度与习俗难以认识清楚,可谓当年不能究其辞,累世难能通其义。故治丧服之学者寡,其研究成果亦稀。然而,竟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学者,遵循师命,知难而进,辛勤笔耕,孜孜以求,积数年之功,终于在高深莫测的丧服学园地犁起…  相似文献   

19.
《仪礼》十七篇与周公和孔子均有一定的关系。说《仪礼》与周公有关 ,并不是像古文学派那样认为周公是《仪礼》的作者 ,而是认为《仪礼》中的部分篇章反映了宗周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 ,也就是说《仪礼》所载的内容肯定有一部分属于周公当年“制礼作乐”所制定和实施的遗制。说《仪礼》与孔子有关 ,也并非如今文学派那样认为《仪礼》十七篇完全是由孔子圣心独断而创作出来的 ,而是认为《仪礼》当主要是由孔子根据宗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礼仪规制加以编订整理而纂辑成书。当然 ,这并不是说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都是孔子整理后的原书 ,因为现存的《仪礼》十七篇除了孔子整理过的内容外 ,可能还包括七十子后学所编订和增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