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户换位型思维是创业者进行机会识别并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忽视了其模式、形成机理及对机会信念绩效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基于结构映射理论与注意力参与模型解构用户换位型思维模式,包括吸收式、归纳式、启发式和分析式;然后,从“个体-用户”双元视角探讨与用户有关的先验知识、灵活的角色导向、认知复杂性以及用户需求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等因素对用户换位型思维形成的正向影响;最后,以机会信念形成速度和创新性为绩效指标,阐释用户换位型思维模式对机会信念形成绩效的影响,并考察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和调用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管理策略对用户换位型思维模式与机会信念形成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将丰富用户换位型思维的内涵,拓展结构映射理论与注意力参与模型的解释范围,也为指导创业者运用用户换位型思维去识别机会提供参考,对创业者思考与理解用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品设计领域的消费者审美体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费者从产品设计上获得的审美体验会影响他们对产品的感知和购买.审美体验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科学研究、信息处理模型和情感反应过程三部分.具体图形与结构元素、一般化的设计要素、个体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设计的审美体验,而审美体验会进一步通过溢出效应、感染效应和对比效应等方式影响产品性能感知、产品评价和购买意向.未来研究应解决已有研究结果间的矛盾并继续探索美学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沈模卫  沈勇  梁君英  乔歆新  陈晶  陈雯  陈硕 《应用心理学》2008,14(3):195-202,207
以大学生即时通讯工具(IM)用户为被试,采用因素分析技术探讨了IM使用体验的结构,并建构了IM使用动机与使用偏好和使用体验的关系模型。结果发现:(1)IM使用体验主要包括功能性体验和情感性体验两个基本维度。其中,前者主要涉及控制感、易用感和卷入感等三个因素,而后者则主要涉及乐趣感、愉悦感和互惠感等三个因素;(2)基于上述模型形成的“IM使用体验问卷”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3)基于人际沟通动机的IM用户更关注IM的易用性、可控制性和卷入程度等功能特性,而基于信息获取动机和休闲娱乐动机的IM用户更关注IM的愉悦性、乐趣性和互惠性等情感特性。  相似文献   

4.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完整感受, 电生理技术可用于测量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实时体验。皮电、心电和脑电是用户体验研究领域最典型的三类电生理指标, 主要涉及用户体验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状态的测量:在皮电相关指标中, 皮肤电导水平能有效地反映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绪唤醒度和认知努力程度; 在心电相关指标中, 心率对用户的情绪体验敏感, 而心率变异性对用户的心理负荷变化敏感; 在脑电相关指标中, α波和β波是用户情绪变化和心理负荷的有效指标。目前, 这些指标在情绪类别的识别上还缺乏敏感性, 并且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未来的研究突破点可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探讨用户体验过程中情绪类别的识别, 二是整合多种指标对情绪状态进行实时的识别, 三是关注美感体验的生理测量。  相似文献   

5.
自我威胁无处不在, 以消费应对自我威胁是个体采取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自我概念的多维性、应对威胁过程中认知、情感、情绪等多因素的介入, 以及威胁源和应对行为的交叉性等原因, 当前的研究呈现出结论分散、不连贯, 甚至矛盾的情形。基于导向-路径的整合模型回顾了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研究的动态, 归纳出个体的多种自我威胁应对策略, 揭示了不同应对策略间的多层次交叉补偿机理, 以及自我威胁与消费行为间的多重关联方式, 并揭示出个体通过产品的全价值系统和自身的全感知系统进行自我威胁应对。基于导向-路径整合模型有助于对消费行为领域自我威胁应对研究形成整体连贯的认知, 揭示其内在规律, 并有助于理解当前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个体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6.
退休是个体在特定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行为及动态过程。退休模型包括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退休过程模型和退休结果模型三类。其中,退休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前因变量模型和退休多水平模型,分别从个人-环境和宏观角度提出了影响退休的各类因素;退休过程模型包括退休决策三阶段模型、退休时间过程模型和退休适应动态模型,分别从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揭示了退休过程的心理特点;退休结果模型分析了退休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退休四阶段模型是在西方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整合模型。未来研究应丰富研究对象的类型、揭示影响退休的心理学变量的作用机制、加强应用性并进行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户体验设计非常强调使用者的主观感受,"以用户为中心"是其最为核心的思想,站在用户的角度审视一切使用细节是其重要的设计思路。因此,重视目标用户的感知因素,避免孤立地谈产品功能或运转机制,通过合理的设计将用户潜在的、具体的感知诉求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才能使用户体验达到令人耳目一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幸福体验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实践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路径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损耗路径;(2)工作资源通过工作-家庭促进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资源增益路径;(3)工作资源中的上司支持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正向影响;(4)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交互影响员工幸福体验,高要求高资源的工作组合下,员工的幸福体验水平最高。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内在心理机制,提出工作资源作为"利之刃"和工作要求作为"伤之刃"共同影响员工幸福体验的"双刃效应"。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幸福体验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前体验设计的方法多用于服务与交互两大类产品设计中,在传统产品的设计领域,体验设计的理念还不普遍。通过对体验设计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得出当前体验设计的几大主要研究方向,即"界面交互设计中的体验设计""无意识的产品交互体验设计""基于用户使用情景下的体验设计"。可以将这些理论结合传统产品设计的方法,从而对传统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以及再创新。  相似文献   

11.
化身认同是个体在使用和体验游戏化身的过程中,自我知觉发生暂时性改变,并与化身在情绪和认知上的联系暂时加强的心理现象,它为理解化身效应提供了新视角。目前,化身认同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三维和四维结构模型,其神经机制也得到初步揭示。影响化身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游戏自身特点和个体因素。影响效果方面,化身认同与游戏体验、游戏成瘾、攻击行为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未来的研究,仍需深入探讨化身认同的概念与结构,研发更加有效的测量工具,拓展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变量,并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民族冲突是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 其社会心理机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项目拟以我国西部地区藏族为例, 纳入社会威胁情境因素, 并整合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类别的心理本质论框架下的群际冲突研究。其基本理论命题是:民族冲突形成并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基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情境层面的多水平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项目拟通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三个实证研究, 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关于“民族”的心理本质论对民族冲突的预测和影响作用, 探索民族身份延伸和社会威胁情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从而揭示民族冲突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旨在为构建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奠定基础, 为跨越民族界限、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仝宇光  李颖  陈杰 《心理科学进展》2023,(11):2025-2039
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共情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效,共情与文本阅读共享的脑区三方面进行剖析。未来亟需在基础加工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多维研究,促进读者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群体动力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是研究群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它以动态的和系统的观点,分析和研究群体中人与环境两个方面的诸多因素,及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群体的行为规律。人们的行为取决于个人的内在医素和外部条件,受动机支配和影响,在动机激励下进行的,随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行为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个人行为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行为的方向、向量决定于内在的力场与情境力场的相互关系。人们之所以有这样或那样的行为,都是受到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兴趣、需要等等,这些都属于内在的动力因素,它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一个群体不是个体的、抽象的、简单的结合,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  相似文献   

16.
名人推荐者道德声誉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有关名人广告的研究,以信息源可信性模型、信息源吸引力模型、匹配假设和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关注的主要是:名人的可信性、吸引力和名人-产品形象一致性。且在西方消费者中进行。本研究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对名人广告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一个名为“道德声誉”的因子,影响对名人推荐者及所做广告和所推荐产品的评价。该因子通过“可信赖性”的中介作用对广告态度产生影响。道德规范在中国消费者社会化过程中被认同和内化是该因子存在和产生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望海军 《心理学报》2012,44(6):830-840
现有关于品牌忠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发现, 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是品牌忠诚的决定因素。尽管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应该从动态的视角认识忠诚的概念, 但是现有文献却没有随着时间推移来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发展过程。为了弥补现有营销文献中这一理论的不足, 本文提供了一个关于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同时影响品牌忠诚形成过程的动态研究。通过一个纵向情境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作用增强了, 而品牌情感的影响作用减弱了。并且, 消费者对品牌的不一致性体验会削弱这种效应。最后, 研究指出品牌情感和品牌信任对品牌忠诚共同的影响作用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减压类APP的主要目的便是缓解用户自身的一些压力,在这种特殊类型的APP产品中,情感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其情感化设计要在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三个维度引发用户的情感化体验,就必须充分了解目标用户的情感需求,以提高用户使用的忠诚度。因为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产品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样用户会对产品产生相对应的黏性。目前,市场上很多减压类APP,其情感化设计体现得并不够明显,应从视觉效果、功能构架以及互动形式方面,深入挖掘目标用户的特征与情感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品质,让理性的APP设计带上一层情感的色彩,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激情。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60年代Edwards首次用实验研究人类推理是否遵循贝叶斯规则以来,国内外贝叶斯推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困境:对影响贝叶斯推理的客体因素和主体因素研究未成体系,解释理论莫衷一是。未来的研究应该重新审视客体与主体的关系,系统整合和多角度分析影响贝叶斯推理的因素,尝试以三重加工心智模型解释人类贝叶斯推理行为,并对以往的解释理论进行融合,从而更好地揭示人类不确定性决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视觉化表征是代数应用题表征的一大类型,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视觉化表征的理论主要有视觉-逻辑二维模型、理解-转换模型、表象表征理论和图式-图像表征论, 四种理论模型各有其特殊的方法学意义。代数应用题的视觉化表征主要受到题目视觉化程度和认知负载等刺激因素以及自我效能感等认知因素的影响, 最后, 本文指出了在代数应用题视觉化表征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因素探索中的进步以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