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全部源于自身的无明烦恼,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也就是人类不相信自己内心的能力与潜能,只相信外在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佛教以心为首、以心为本,修习佛法便是一个育心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即是"闻→思→修"。人心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这就是心文明。心文明意味着一场人类自我的革旧图新,一次精神生命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2.
学诚 《世界宗教文化》2013,(1):18-21,120
人类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和不幸全部源于自身的无明烦恼,烦恼是人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信心”,也就是人类不相信自己内心的能力与潜能,只相信外在的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佛教以心为首、以心为本,修习佛法便是一个育心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即是“闻→思→修”.人心将是最宝贵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这就是心文明.心文明意味着一场人类自我的革旧图新,一次精神生命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人本身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矛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类根本的生存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哲学上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原则。围绕“价值选择与人类生存”这一主题,由湖北大学哲学系主办、国际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最重实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呢?古往今来所有的人都在不懈努力地追求和探索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都不能正确认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名利、爱情,以为拥有这些就能得到幸福。然而,今天物质文明这么发达,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依然烦恼重重,痛苦不堪,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想从佛教的观点来谈谈这个问题——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一、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会活得痛苦,答案往往因人而异:有人会说…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类以道德的方式追求的终极目的,但不同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却有较大差异。在"现代性"道德对传统伦理"价值的颠覆"社会转型后,人按照自然权利追求幸福的物质生活,保障幸福的前提条件。在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理性刺激和推动下,人们的物质欲求由手段遮蔽目的,使人的幸福追求系于"手段王国"中,沦为不断递进的欲望或幻觉。现代人需要激发自身的道德超越性,在现代文明进步成果的道路上,沿着作为"目的"的幸福伦理指向,通过关注和敬畏生命,协调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走向幸福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圣辉 《法音》2002,(11):3-4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佛陀就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佛教是一个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友善的伟大宗教。两千五百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佛陀的弟子严格地遵循、实践了这种慈悲的精神与和平的思想,使得佛教成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不曾用武力传播教义的宗教。在佛教的历史上没有一页是被战争者的火焰燃烧过,或被异教徒屠城的浓烟熏染过,或被充满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染红过的。佛教挥举的武器只是一把智慧之剑;佛教承认只有一个敌人,那便是我们人类内心的无明烦恼“贪、、痴”。因而在我们人类的文明史上,佛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成是和…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个令人深思的话题。人人都在盼望幸福,却很少有人说自己幸福。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四大幸福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人虽然得着这些,但仍感觉不到幸福。人活着常被忧虑所困扰,痛苦所缠身,真是“人生不满百,空怀千岁忧”。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难以界说的状态?是个容易消逝的感觉?还是个可以测度的事物?我们从《圣经》中看到,神造人时将一个“永远”无限放置在人的心里,以致人间所有的“幸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层面的普遍繁荣和社会的极大进步,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然而,科技并非只是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忧愁、痛苦和危机。由于科学技术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原则,导致技术理性膨胀,人的价值理性的失落,偏离了人的根本目  相似文献   

9.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生活在这世界上痛苦总是多于快乐,这是人们所共知的。我们总发现快乐实质上并不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多,而痛苦却总是暗藏在人生的每个角落,等待着心灵的一次又一次的承受。人类与天主失去盟约之后,伴随罪恶的到来,人类免不了痛苦、灾难与死亡。苦难是人生的最好老师,因为主耶稣先为我们尝了苦爵。天主造人的时候,给人的欲望之心太大了,人的欲望永远满足不了自私的需求。人的每—个目标是瞬息而逝的,占有了一件东西,当对这件东西不再爱不释手时,便会对这件东西的欲求逐渐消失。于是,欲望又以新的形态出现,即新的痛苦就会伴随其它形式席卷而来。 人生像商品,谁都想在外表包上一点光彩的东西,以迷惑别人的眼目。人有痛苦的时候总想饰掩;反之,凡是出风头,凡是有值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视阈中,人的心理痛苦是未曾满足的和被阻挠了的欲求;心理痛苦的主要来源有:抽象的思虑、不好的性格、担心别人的评价、失去无法替代的东西、报复、愤怒、仇恨和缺乏需要的力量;治疗心理痛苦,需要意识到:痛苦总是以某种形态存在、解脱痛苦的程度是评价幸福的标准、要培养自身的福祉、合理解释孤独、重心放在自身上、获得他人的欣赏.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一生的幸福、快乐、发展、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美国学者卡耐基说得好: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良  相似文献   

13.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14.
王颂 《佛教文化》1994,(3):25-26
放在我面前的是一本小册子。翻开几面,我立刻被书中质朴而亲切的语言、简易而深刻的道理打动了。这本小书叫《幸福之道》,是台湾“安祥禅”的创立者、导师耕云先生近期的一篇演讲。 谈到幸福,可以说这是人类漫长的思想长河中浴如烟海的诸多著作所共同讨论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会有舒适与不舒适的感觉。无知的小孩子有时会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有时却彩着大眼睛显出很兴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封建文化统治,性观念的历史包袱何等沉重!不知曾有过多少人因为性而钟情、怀春、兴奋、冲动,而困惑、埋怨、烦恼和痛苦;又不知曾有过多少人由于性知识的愚昧、贫乏而受到人体自身的惩罚……被列为科学领域中最后一个“禁区”的性科学,是该受到充分重视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一部小成本港片《一念无明》近来成为热门话题,这部讲述"个体的疯癫"与所谓的"社会的文明"之间力量悬殊的博弈让观众看到现代文明的冷酷。导演带观众看到了喧嚣华丽现代文明之下的丑陋一隅,在精心设置又不着痕迹的叙事安排中,让观众反思当下社会的"疯癫与文明"。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脚步一程一程走过,空气中满是玫瑰的幽香,我沉浸在念玫瑰经的幸福与安祥之中,忘掉了来自身外的一切烦恼与痛苦。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2)
当我们从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着眼,瞻望未来人类文明的灿烂前景时,不能不被横亘在不远处的文明危机的厚重阴霾遮障视线而深深忧患。现代文明隐伏的危机,早已被罗素、汤因比、贝恰、池田大作等东西方智慧精英所敏锐洞察,呼吁拯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感触到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迫切性。正如池田大作所说,这场危机是文化危机,是人的文化活动所制造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遭受自然界报复的危险;二是人自身精神田园的荒芜,心理失调、道德沦丧等及由此而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世界大战的危险。这两方而的危机,皆由西方文明片面发达物质、征服自然以满足人类欲望的方向所导致。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它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而呈现各种形态。虽然幸福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是人类却从未放弃过追求幸福的生活。 长久以来,许多人在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幸福概念。他们认为,拥有一些奢侈的消费品诸如昂贵的汽车和一幢别墅就能够带来幸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并不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即使是初恋带来的喜悦也不足以被人称之为幸福。因为这种喜悦一般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就连“休假能带来快乐的心情”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美国拥有全世界唯一把幸福作为研究课题的科研机构。他们主要研究为什么有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