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以道德品质教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评价、道德行为几方面,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必须在讲清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才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提高道德认识 《青少年修养》课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方能转化为道德感情,并落实在行动上。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道德概念、道德观念和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是由紧密相关的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的。所谓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形成发展过程。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各种开端。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可以从培养道德情感入手,可以从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做起,也可以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但采取何种方式或途径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并不是随意可以确定的,而要视其教育者的经验、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教育对  相似文献   

3.
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探索儿童道德认识的结构与发展规律,在儿童德育中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包括一整套逐步形成的结构,它是通过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不断互动而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说明,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的道德认识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正象列宁同志所说:“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①本文,想从西方“道德发展阶段论”以及人们对它的评论和研究中,探讨中国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一些规律性趋势,以便为道德教育提供一点心理学依据。“道德发展阶段论”本世纪三十年代就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欧洲腹地日内瓦提出。可惜,反映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任何反响,直到五十年代后期,人们才回过头来对皮亚杰的早期研究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目前在西方循着这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从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受社会主义教育的一般规律所制约,又受德育过程的特殊规律所制约。因此,研究德育过程的特殊规律,对有效地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使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一、科技道德教育的课程结构科技道德属于职业道德,而一般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责任、道德情感、道德规范,职业纪律、行为和习惯内容。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内在品德修养动机和社会外部要求来讲,科技道德教育的结构以“三专题复合式结构”为最佳,即第一专题“科学与道德”,重点讲科技道德责任,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等道德情感。第二专题“科技道德规范”,讲道德要求和道德认识。第三专题“科技道德品质修养”,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旨在促进道德行为的完美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这样就构成了科技道德教育中各有重点而又有联系的三大块,并使第三专题的内容以正反馈的方式反送到第一专题,通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产生的社会效果,又会进一步促进科技道德责任感的深化。于是形成闭环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7.
自道德现象产生时起 ,人类的道德生活就与一定形式的制裁或赏罚紧密联系在一起。道德赏罚是道德功能的重要表现。基于当前人们对道德赏罚这一概念的混乱认识 ,本文陈述了道德生活中赏善罚恶这一普遍存在的事实 ,并在对历史上有关思想分析的基础上 ,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文章给出了道德赏罚的一般定义 ,即道德赏罚是缘于行为主体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好坏的奖赏或惩罚 ,同时初步确定了道德赏罚的主客体、内容、方式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改革对道德的影响是通过最能反映人们道德面貌的关键环节——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因为道德行为既体现了人们道德品质的优劣、道德境界的高低,又是形成一定道德品质、达到一定道德境界的必要途径。它是窥见社会道德状况的着眼点。所以,把握经济改革对道德变更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必须解剖经济改革中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问题 道德意识是德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力习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意识倾向调节的。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不仅可以影响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加速他们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在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在一个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品质是其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当一个人实施现实的道德行为时,道德品质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支配系统而发生作用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只是静态的个性品质,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体现自觉意志的道德活动过程,是通过自觉的选择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种行为规范下所形成的善恶评价、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等。根据个体道德的形成过程,道德可划分为个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三个层次。所谓道德素质,就是指创造个体在这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道德的作用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践活动,从而调整社会关系。在创造领域就表现为指导创造实践活动,纠正不利于创造的行为,从而协调  相似文献   

12.
蓝红 《学海》2002,(2):156-159
道德情感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它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估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处境时所产生的内心情绪体验 ,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出于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生发的情感 ,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 ,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作用 ,是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一、道德情感的特点道德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社会性情感。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道德意识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理性与感性相融合一般地说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对任何一种道德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聊城市产生了以孔繁森、张海迪、季羡林、徐本禹、白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道德人物,直接促进了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道德建设。他们崇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既有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有时代精神的呼唤,还有自身的人生磨练,更离不开成长过程中党和组织的培养。重视区域性道德模范人物的发掘和总结,加强对区域性道德模范人物的道德品质的研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强化地方政府的投入和引导是将区域美德转化为有效道德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们道德品质的磨炼、道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道德进步的实现,都离不开每个社会成员主动、自觉的道德活动,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如此,它必须以增强每个职业人员在认识和对待各种职业道德关系中的主体意识为条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使职业道德建设收到迅速、稳定的实际效果,更要注重于提高每个职业人员主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注重发挥每个职业人员在职业道德建设上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在马克思主义职业道德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判断,自主地、自信地进行道德选择和职业道德决定,勇敢地、坚定地  相似文献   

15.
略谈道德相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道德相对主义割裂道德特殊性与普遍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否认道德的客观标准和道德普遍性的理论实质和实践危害给予了分析批判,指出其对于我们引导人们明辨道德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遵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公民道德原则规范,吸收人类历史上有价值的道德资源,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都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他们在道德规范的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作出的反应。就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说,道德认识或知识是前提,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是两个内在的条件和力量,道德信念是核心和主导,这些因素都以道德实践活动为基础并由道德实践联系和统一起来;学生通过道德实践中的反复行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意志和信念,从而养成更高一级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老龄道德资源是老龄道德品质及老龄道德文化成果的总称。老龄道德资源的代际传承是道德辐射与道德内化的统一。其伦理效力在于促进年轻一代的道德社会化,并通过道德资源的资本转化,推动实物资本增值。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惩罚及其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惩罚作为一种非强制性的制裁手段对于规约和范导道德行为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惩罚通过公共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和道德良心等对违背道德法则的行为或坏的道德品质予以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体的道德权利予以限制和剥夺,从而促使该道德行为体实现由恶向善的转化,达到维护道德良知的、重申道德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近数十年的英美伦理学与关于世界的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即世界观和智慧,处于分裂状态。认识现实的启发性功能被归到自然科学科目上去了。伦理学变成关于“不能记述的对象”——价值的科学。对道德的认识,被归结为关于道德和伦理语言的理性思索。科学之外不存在真理性知识的偏见,对于把道德作为社会的、客观的和整体的现象的研究发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偏重于用非哲学的方法(逻辑的或者语义学的方法)去研究用哲学加以分析的那些道德方面。道德被减化为个别因素:规范和正当行动,从而损害了道德体系的特殊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