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薇  郑钢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6):908-915
家庭照料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因素影响照料者心理健康,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早期研究多关注家庭照料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相关个体水平变量所起的作用,当前研究中逐渐增加了对照料积极方面的关注,同时更加强调背景变量和个体间关系变量的作用。该文介绍了家庭照料研究中两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压力过程模型和双因素模型;总结了不同水平上的各种变量分别对照料的积极和消极作用途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家庭照料者研究发展呈现出的两个趋势:理论模型更为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关注点由个体水平变量转向反映个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变量;并对我国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个体心理的基本特征,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始于婴幼儿期,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这在中外心理学界已有诸多研究。但是家庭结构形态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不同结构的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有不同的影响?发展水平是否有所差异?这在国外还很少研究,在我国则是一个空白。弄清它,更好地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处于个性形成与发展关键期的幼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对不同自理能力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老年人抑郁症状;(2)对个体而言,家庭支持是较稳定的支持来源,受个体年龄和健康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朋友支持变动较大,随年龄增长和健康水平的下降,朋友支持逐渐减少;(3)社会支持对不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高于对可完全自理老年人抑郁水平的解释率;(4)对于生活可完全自理的老人,朋友支持比家庭支持有更大的预测作用,而对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家庭支持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4.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个体的早期客体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与人际关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早期与父母等家庭成员在互动中形成的早期客体关系。个体的心理困扰往往是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是个体早期客体关系不良导致的。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初步形成了家庭是如何通过客体关系影响个体心理的机制,并给父母和孩子分别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启发,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季浩  严进  国维潇 《心理学报》2022,54(2):182-191
职业污名对从业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研究从个体职业身份的视角解释职业污名的作用, 忽略了从业者个体身份认同的多重属性。本研究基于身份边界理论, 提出职业污名会通过牵连家人污名这一机制影响从业者的离职倾向。另外, 这一机制的强弱取决于个体的家庭卷入程度。本研究通过对分属不同职业的384名从业者的3轮问卷调研发现, 家庭卷入调节了牵连家人污名在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当个体的家庭卷入水平高时, 这一中介作用更强; 家庭卷入水平低时, 该中介作用更弱。本研究在理论上提出并检验了职业污名影响的新机制, 同时对实际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家庭学习环境作为个体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对个体早期乃至未来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81名年龄在53~67个月的学前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了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作用。结果发现:(1)控制个体性别、年龄后,家庭学习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的解释率分别为9.2%、4.4%和9.6%,均大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对三方面技能的解释率;(2)进一步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前教育经历后,家庭学习环境仍可显著预测个体早期语言、数学和社会技能,解释率分别为7.4%、3.2%和8.5%;(3)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同方面与儿童早期发展不同方面的关系不同。其中,家庭学习活动是儿童早期语言和数学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丰富生活经验是儿童早期社会技能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作用至关重要。个体通过模仿"重要他人"的行为举止逐渐变成自己的特质,或者是受到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而力争向这些榜样学习。那么在个体的这种观察学习中,榜样是否起决定性的作用?除了榜样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会就榜样、自我效能感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详加介绍。  相似文献   

8.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朝阳、昌平三个区的13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班级环境气氛量表以及群体态度测验,考察家庭经济环境和学校班级环境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群体态度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老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班级内聚力对于个体歧视知觉、满意程度对于群体歧视知觉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同学支持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老师支持则对群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3)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的流动儿童,环境因素对其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个体歧视知觉方面,同学支持是态度中立组和态度偏城市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班级内聚力则是态度偏流动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在群体歧视知觉方面,老师支持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组均表现出最为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和社会个体的实质表现为精神的展开,世界历史即是一个摆脱偶然性达到普遍性的教化的历史,个体成长则是一个消除自身特异性接受必然性的灵魂的改造过程.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将教育视为个体灵魂的改造活动,而将教化看成是自我意识即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环节,教育本质上是伦理世界的事情,教育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实现其伦理性.  相似文献   

10.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成分,作为个体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亲子关系会对子女与他人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模式产生影响:在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更多的友好、信任,反之则会表现出更多的怀疑和恶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