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一体与世界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今天为止的整个人类的历史是从分散的人群走向一体的世界和谐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应该追求世界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华应该是和谐主义的,而不应该是霸权主义的.世界走向和谐是世界各国利益的需要,也是人类整体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也为世界走向和谐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增强整体意识,坚持世界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博爱主义;其次,要强化世界组织的作用;第三,要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而不同 构建和谐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坚持和而不同,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厚的内蕴和巨大的张力,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探索、思考。人类世界,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构成的世界,和而不同则是引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相处进而“协和万邦”的普世原则。应该认识到,构建和谐世界,要靠全人类共同努力,长期奋斗,应该有各国都能认同,都能遵循的原则。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为贵”思想理念,不失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中蕴含着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子慎战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衢地合交”的政略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有效手段;“不战而胜”思想可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战略选择;“先为不可胜”的实力慑敌思想可为构建和谐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理念有着深厚内蕴和巨大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实现大同”等和谐思想。要构建和谐世界,必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5.
墨子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面对一切湮没在利害关系之中的无情无爱世界,面对各种犯罪、恐怖活动和局部战争,以墨子的兼爱理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世界和谐,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图阐述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构建当代世界和谐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道之义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第二十五章中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  相似文献   

7.
如瑞 《法音》2006,(5):56-57
非常荣幸能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作为中国比丘尼的代表发言。在如此盛会上,世界佛教精英、南北传佛教四众弟子以及热心佛教事业的海内外人士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令与会大众切身感受到佛教界的和谐与安宁。本次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非常适时又应机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未能得到圆满解决。这些不和谐的问题皆是由众生内心的无明、贪欲和瞋嫉所引起的。因此,爱好和平的人们以及包括佛教在内的各宗教团体都急切呼吁“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并且在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方…  相似文献   

8.
林其锬 《中国道教》2007,6(5):33-37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支柱,是形成民族的重要自然力。中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若从东汉汉安元年(142)祖天师张道陵感太上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诸品经,正式创立道教算起,迄今已有1865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1,(2)
2010年10月20日,联合国第65届会议第34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2月第一周为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2011年2月1日,正值我国农历新年前夕,联合国举行活动,纪念第一个世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2009,(2):6-21
2009年3月28日,江南三月,春雨普润。来自世界近50个国家的17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政要和社会各界人士云集风景如画的江苏无锡灵山,出席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共祈世界和谐、众生安康。  相似文献   

11.
论儒家伦理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儒家伦理应发挥重要的作用.儒家伦理中所蕴涵的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等人类共生主义的道德理想,是人类谋求共同生存与发展、和谐与进取、完善和提高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理念和目标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确新的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打不起来;二是确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三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历史潮流;四是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充分确立了中国21世纪的外交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政治的价值取向由正义战争向和平伦理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社会与世界是人类安全与快乐生活的基本条件,因此有智慧及慈悲心的人无不努力促进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古德云:“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果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新。”凡事要成就必须因缘具足,因此要和谐世界就要了解成就此一结果的种种因缘,及促成此众缘和合的方法。“众生无边誓愿度”,佛弟子本着佛法慈悲的精神,无不希望众生能离苦得乐,适逢现代多元、多变、物质文明发达、人欲横流及人与人之间互动密切的时代,世界浮现许多问题,以致人心常感到不安,因此社会与世界的和谐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4.
身振 《法音》2006,(11):10-12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家和万事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与国的和谐,有利于人类的和平发展、社会的祥和稳定。但当今时代,环境污染、恐怖主义、战争流行、贫富悬殊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宗教因人而产生,也因人而存在。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强烈冲击着伦理观念、传统信仰、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物质文明的同时,亦时感精神空虚、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5.
坪井俊映 《法音》2007,(10):11-12
我是日本净土宗门主、总本山知恩院第88世门迹坪井俊映。今年三月,我接替前任门主及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前任会长中村康隆继任门主及会长。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生产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哲人,孔  相似文献   

17.
法灯 《法音》2007,(10):9-11
以世界和谐为主题,第十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谨向为大会成功召开而辛劳的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在韩中日三国佛教领导共聚一  相似文献   

18.
世界和平与发展需要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世界和谐是构建性的。以世界和谐为伦理诉求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遵循公正与共生的伦理原则。同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有关主权、人权、国际责任、人道主义等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19.
惟觉 《法音》2012,(5):9-10
各位法师、各位朋友: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即将落幕,但我们的心依然沉浸其中。这是一次心灵大洗礼。在顶骨舍利的佛光注照下,千僧万众的诵经声带来宁静与祥和,嘉宾胜友的精彩发言闪耀出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佛教的古老智慧和现代魅力。  相似文献   

20.
和谐世界理念:一种新的政治伦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世界理念是基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积极反应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世界观,是综合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对平等、正义、和平等普遍价值的共同追求的新的国际伦理观,是由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新的全球治理观。和谐世界理念是新的世界观、新的国际伦理观和新的全球治理观所构成的一种新的政治伦理,和谐世界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