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李春碧,李洪金近日重读江泽民同志“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讲话,深感读书学习意义重大。由此令笔者想起些许内涵深遂、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读书对联来。中华民族历来以崇尚读书著称于世。古时有这样两副烩炙人口的对联:“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唯读唯耕...  相似文献   

2.
对联历史源远流长,极具民族特色,独步世界艺术之林。一些有胆有识的创新奇联不落俗套,出奇致胜,令人拍手叫绝。一、不对之对。按说对仗工整是对联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遵守。可民国初年,一位知名学者偏偏不循常规,为袁世凯写了一副没有对仗的挽联:袁世凯“千古”中...  相似文献   

3.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4.
续字联又称“添字联”,即在原对联的前面或后面再添上一些字词,使其含义加深或发生改变。千百年来,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续字联的故事,可谓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5.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续联,即在已就的对联前后加上一些适当的文字,使它与原意发生急剧转变,从而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一念突兀,由惊而喜,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报》82年4月18日普刊登了一副破除迷信的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这副对联为什么能破除迷信呢?这副对联上下两联是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征是,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而否定后件则必然否定前件。因此,如果肯定“经忏可超生”与“纸钱能赎命”是真的,那就必然要肯定后件也真。可是迷信论者却不承认后件是  相似文献   

7.
联语赞医德     
正闲暇之时,翻阅有关对联的书籍,不禁发现有些对联或颂扬医生高尚医德,或赞美医生高超医术,或赞叹药店主人重义轻利,现采撷几副对联,与大家品赏,并以此致敬年初奋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清代名医程道州所撰的对联。联语自然妥帖,犹如叙事一般。在程道州看来,只要人家能健康,自己贫困无所谓。读联知其人,其高尚医德尽在联中流露,令人敬意。  相似文献   

8.
正作家陈忠实数十年本色不改,待人朴实真诚,有“邻家翁”风范。认识陈忠实的人,男女老少总是交口称颂“这老汉真好”。面对“挑刺”虚心接受批评2011年9月,陈忠实为西安一家老字号餐饮店撰写了一副对联“两千年世纪交替春去春来春发生,八十载沧桑不改原汁原味葫芦头”,很多人都津津乐道。然而,一位普通楹联爱好者姚格却发现了对联有“三病——联尾病、失对病及失替病”。姚格指出:“对联有铁律‘联律通则’,即  相似文献   

9.
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他小时候写的一副对联。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通过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造诣极高,下面要说的是关于他的对联故事。相传,辽国派使者来中原,苏东坡奉命接待,使者知道苏东坡是一名士,席间便出了一联:  相似文献   

10.
楹联,亦名“楹帖”,俗称“对联”、“联语”,是一种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也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情并茂的文学艺术。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株灿烂奇葩。五台山是中国佛教著名圣地和旅游胜地。自古以来就有不少高僧大德、文人学士、  相似文献   

11.
对联,又称楹联,俗叫对子。它的基本要求是:上下两联字数要相等,意思要相对,平仄要协调,但每副对联的具体字数却不限制,长短不拘。对联的内容,多数是针对实际,有的放矢,对客观事物有所断定。从逻辑上讲,对联往往是联言判断。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副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联断定了“墙上芦苇”的性质,下联断定了“山间竹笋”的性质。上联下联各是一个支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上联下联两个支判断构成一个联言判断。有的对联内容,或者是夸张过头,或者是概念含混。这样的对联如果要看作联言判断,那是不恰当的联言判断。如峨眉山中一座古寺膳厅门口挂的那副对联。  相似文献   

12.
逆转联赏趣     
所谓“逆转联”,就是在已经写成的对联上方或下方,增添或减去一个或几个字,使其与原联之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同时,这其中往往伴随着风趣幽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张挂在餐馆酒楼的对联,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有餐饮妙联传世。现撷取数则古时餐饮妙联,以飨读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是清朝京城一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微服私访,见京郊小巷里有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店,店名很别致,便进店就餐。酒菜倒也洁净整齐,  相似文献   

14.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15.
在《联言判断的种类与负判断的等值》一文中(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6期),李守秀同志(以下简称李文)将联言判断分成“顺联判断”和“逆联判断”两种所谓顺联判断指“断定几种质相同的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在繁花似锦的对联园地里,曾产生过许多妙趣横生的戏联。它或讴歌、或讽喻、或劝诫、或戏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赵勤如 《天风》2006,(10):21
众所周知,基督教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悠久历史,时至今日两千多年来,已形成一整套的文化特色。福音对联在中国教会信徒中影响很广。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传统, 是汉文字组合的艺术精品。故被人们誉为是“诗中之诗”、“词里佳句”,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精品”与“瑰宝”。它语言精练,哲理深邃,意境优美, 韵味隽永,遣词典雅,格律严谨等。它可咏物言志, 又可描景抒情,既有实用价值,更有观赏吟唱意义。  相似文献   

18.
醒世佳联     
富有诗情画意的对联,历史悠久,浩如烟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以劝语入联,意趣横生,使人受到深刻启示。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联看来似乎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其实是劝勉人们行为端正,多做好事,勿做坏事。还有一联:“泪酸血咸,尽使出口甜手辣,怎道人间无苦海;金黄银白,直看  相似文献   

19.
楹联又叫对联。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带有警策、哲理的对联,十分深刻,充满思辨,发人深省。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此联写木炭,但又说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何须有路寻无路莫道无门却有门此联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思辨,尤其是“莫道无门却有门”有  相似文献   

20.
狗年话狗联     
2006年,是狗年。狗又称犬。以机智勇敢,忠于职守,赢得了人们喜爱和尊敬。古今文人以“狗”字题联的趣事不少。下面采撷数对,为太平盛世的狗年增添情趣。号称“对联才子”的钟耘舫曾自题一副春联,联语曰:“谋生梦好鸡常破;索债人多狗不闲。”联语不但对仗工稳,而且意趣横生。试想:谋生的“美梦”刚刚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