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主义的旧版本关于科学主义的旧版本,说法也很多,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1.“科学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77年。它的原意是指“作为科学家特征的方法、精神态度等等。”2.随后我们便发现了一本专门讲科学主义的书,英国学者汤姆·索雷尔的《科学主义》,书中指出:“科学主义就是这样的信念: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它最有权威,最严肃和最有益。”  相似文献   

3.
1989年初,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我曾说:“能不能建立新的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是我们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含义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从天人合一的传统中汲取有价值的成分,把它熔铸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框架中,或许能构筑起既有民族特点又富时代色彩的哲学体系。”(《当代哲学主流: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89年第2期)当时,讨论天人合一思想价值的文章还不多。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天人合一的正面意义受到了重视和…  相似文献   

4.
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当后现代思潮逐渐席卷整个西方哲学的领域、纯粹的科学主义被解构之后,如何从“形式理性”和反理性主义的狭隘与片面中趟出一条科学理性进步的合理途径?郭贵春教授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正是对这一问题作出的独特而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作者敏锐地注意到,随着哲学运动的语言学、解释学和修辞学转向,科学哲学的进步也表现出两个极其鲜明的特征:其一,它所提出、求解和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均在一定意义上与语境问题本质地相关;其二,通过…  相似文献   

5.
2002年12月25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著名柯文慧的文章《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随后网上登载了一批学者就“科学主义”的有关论题进行的争论,特别是“反科学”、“反科学主义”、“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生态危机是否归咎于科学的发展”等等。“反科学”、“反科学主义”,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思潮。当前学者们又讨论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认识科学的深刻含义、理解科学精神,向公民进行科学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先进文化,有很大的相关性,也是我们《科学与无神论》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学者出于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发展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双方的论点如何,只要是摆事实、讲道理,进行一种理性的探索,就是有价值的。为此,我们想开展这方面的讨论,进行思想和学术上的交流,提供出一部分学者对此类问题的观点,以供读者了解,并欢迎大家积极提供争鸣稿件。  相似文献   

6.
“科玄之争”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2月14日,现代新儒家学者张君励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对科学主义提出批评。演讲词随之发表于《清华周刊》第272期(以下引张氏语,来注明出处者,均见此文)。同年4月,科学主义者丁文江在《努力周报》第48‘49期上发表了《科学与玄学卜文,加以批驳,斥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思潮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主要思潮之一。它在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中是最早发生的。其基本点在于强调并放大科学意义和科学方法,认为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对宇宙人生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主张把哲学建立在实证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哲学沿着科学化、实证化的方向发展。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与发展、影响和演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以中西文化碰撞、交流、融合为背景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近百年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双重哲学运动。一、科学主义思潮的崛起科学主义思潮的发生,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戊…  相似文献   

8.
把现象学理解为一种统一的哲学运动(尽管运动内部有许多变化)的方法,就是把它看作是对西方文明“危机”的激烈反应,西方文明的特征就是它自诩拥有种种科学。这种“危机”的核心,正如胡塞尔所说,就是科学主义,所谓科学主义就是科学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的意识中合理性因素的本质、它的潜能和意义、它与人同世界关系之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始终处于哲学关注的中心。众所周知,哲学本身是作为世界观的合理化过程而产生并发展的。但在不同的时代,哲学思想的这个一贯的课题自然带有其特殊的形式,在不同的缩影中突出起来,在当代,如果在全球的、全人类的范围中考察该课题,那么,它首先与科学技术文明发展的特点,与科技文明产生的意识形式有关。 首先在科学发展、科学合理性、科技文明的形式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合理性意识之无可争议的成就,导致了唯科学主义的流行。用H.赖兴巴赫的话来说,对唯科学主义来说,对科学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世俗化世界观中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开始起能确定无疑地回答世界结构和人的存在的所有具体问题的宗教作用。同时,当代清楚表现出来的科技文明的破坏性、反文明的后果,造成了坚决反对唯科学主义地崇拜科学合理性的人。现在,有人在很大程度上把科技文明的种种弊端和罪行,归咎于科学合理性的传播。因此,抗议把科学的作用和潜能唯科学主义地绝对化,常常变为极端消极地对待科学,并表现为特殊的现代批判形式——不仅批判在此背景下以唯科学主义形式出现的唯理论,而且批判真正合理性的潜能。反对咄咄逼人的唯  相似文献   

10.
转化范畴在唯物辩证法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按照过去流行的讲法,它隶属于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同一性的一个含义。《哲学研究》1983年第4期发表了荣开明、赖传祥两位同志写的《转化是相对独立的总体范畴》(以下简称荣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转化过程本身不是矛盾同一性的一个含义,但转化的趋势和可能是矛盾同一性的一个含义。同时,文章把辩证法的所有范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认为矛盾转化与联系、发展是处于第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