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显  李晔  刘力  曾红玲  郑健 《心理学报》2012,44(5):614-624
以真实商标图案为条件刺激, 情绪图片为无条件刺激, 探索无条件刺激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关联意识对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影响。实验通过结合四图再认测验与基于项目分析, 对关联意识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只发生在无条件刺激长呈现水平与无条件刺激强效价水平; 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的产生需要基于被试的关联意识。关联意识在呈现时长(效价强度)与评价性条件反射效应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不支持评价性条件反射的内隐错误归因机制及联想-命题评价模型的相关论断, 部分支持命题性解释模型。  相似文献   

2.
伍广浩  沈政 《心理科学》1999,22(3):257-258,248
与此文有关的交流及通讯,请和沈政教授联系。1前言眨眼条件反射是动物习得的一种反应。条件刺激声音(CS)和非条件刺激角膜吹气(US)多次结合训练家兔,可使它形成条件反射(CR),即给出CS,不给吹气,动物也会产生眨眼反射。行为、核团损毁、电生理等实验证...  相似文献   

3.
对体液免疫反应的条件反射性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糖精水作为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腹腔注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作为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CS)训练Wistar大鼠,3天后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lbunfin,OVA)抗原,观察再次单独条件刺激对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结果发现.一次CU-UCS结合训练导致CS组大鼠对再现糖精水产生厌恶反应,外周血中抗OVA-IgG抗体水平显著低于UCS组。两次CS-UCS结合训练并多次给予条件刺激后,CS组大鼠抗OVA-IgG的条件性免疫抑制效应与一次CS-UCS结合训练及再次给予一次条件刺激的反应类同。这些结果证明条件刺激增强了环磷酰胺对动物原发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这种条件性体液免疫抑制作用是相对稳定和有限度的,不易受条件反射建立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前言 暫时联系接通机制的脑电图研究最近十年来特別受人注意,但絕大部分都是关于动物脑电图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人們不得不改变对古典条件反射接通机制的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識。例如我們現在知道条件反射的接通不仅是大脑皮貭的机能,而是从网状結构直至大脑皮貭的整个大脑的机能。目前一般还认为輸入(条件与非条件刺激)的最初“聚合”位于脑干网状結构;在条件反射逐漸形成过程中,脑干网状結构神經元的活动便逐漸轉向  相似文献   

5.
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实质是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结合诱导的条件性接近反应.条件刺激的预测作用和诱因作用是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重要机制;伏隔核、中央杏仁核和前扣带回在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脑皮层和海马损伤对两者影响较小.DA功能降低可损害信号追踪获得和表达;而脑内DA含量增加可提高目标追踪.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规范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类型和设置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个别地或同时地测量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  相似文献   

6.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1):30-43
智力活动病理变化的生理基础,首先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破坏。 巴南洛夫学派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綜合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說,对任何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和由无条件反应的影响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之間,形成暫时神經联系。这种皮层两个兴奋灶之間暫时神經联系的接通,也就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最簡单形式。  相似文献   

7.
条件性味觉厌恶分化后臂旁核c-fos表达的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口内注入糖精或蔗糖溶液为条件刺激,腹腔内注射LiCl为非条件刺激,在大鼠形成条件性味觉厌恶后进行分化训练,观察味质和嗜好性对臂旁核各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味质和嗜好性对背侧外侧亚核(dls)和腹侧外侧亚核(vls)的c-fos表达无影响;在内侧外侧亚核(ils)和外部内侧亚核(ems),蔗糖诱导的c-fos表达高于糖精,但在外部外侧亚核(els),糖精诱导的表达高于蔗糖;嗜好性刺激引起ils、中央外侧亚核(cls)和cms内c-fos高表达,厌恶性刺激引起ems和els内的高表达。在ils和cms嗜好性与味质的影响各自独立,在els和ems内嗜好性与味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提示PBN内存在味质辨别和报酬评价的代表区,两种代表区有交迭,ems和els对味质信息和报酬信息的整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建立后脑内c-Fos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杰  林文娟  郑丽  谭会兵 《心理学报》2000,32(4):433-437
以新异味觉刺激糖精水的摄入为条件刺激,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免疫抑制剂)或氯化锂(LiCl)为非条件刺激,分别使大鼠建立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在条件刺激日,糖精水在学习组大鼠下列脑区中诱发出密集的Fos表达下丘脑、杏仁核、边缘皮质等,而非学习组在这些区域中却没有或只有少量表达.另外,在丘脑前背侧核、扣带回、下丘脑外侧核、穹隆下器、压部后颗粒皮质、视上核,CY组的Fos表达明显多于LiCl组;而在伏核、杏仁基底外侧核、腹外侧隔核,LiCl组的Fos表达明显多于CY组,这种差异可能是两种药物的不同药理性质所致.  相似文献   

9.
陈伟海  乔婧  杨瑜  袁加锦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85-1596
暴露疗法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行为疗法。当被试反复暴露于可引起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如白噪音), 但却不伴有非条件刺激(如足底电击)时, 恐惧记忆将被消退, 形成消退记忆。但恐惧记忆并未从根本上被擦除, 当被试在消退训练以外的情景暴露于条件刺激时, 已消退的恐惧记忆将会重现。海马、内侧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脑区及其相互连接的神经环路是情景诱发恐惧记忆重现的生理基础。情景变化诱发恐惧记忆重现过程中, 海马可能是通过直接投射至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或通过边缘前皮质间接调控杏仁核基底核、杏仁核外侧核的功能, 产生恐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实验采用评价条件化(Evaluative Conditioning)范式, 将新异刺激(相当于条件刺激, CS)与情绪词(相当于无条件刺激, US)配对呈现, 最后测量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程度。三个实验通过设置表面故事, 控制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配对关系, 并改变任务的加工深度, 揭示了情绪词调节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调节不依赖于对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以及被试的任务状态,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的联想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五)条件反射与学习人脑电活动的条件反射与学习研究绝大部分均狭隘地仅以α波阻抑现象为指标。早期的研究(H.Jasper与C.Shagass,1941,与1943等)便曾证明借传统的α波阻抑现象可见条件反射的建立。一般常用的方法为用不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轻声作为条件刺激,用能引起α波阻抑现象的光刺激作为非条件强化。当轻声与光刺激多次结合后,若单独轻声刺激连续2—5次引起α波阻抑现象便表示条件反射的建立。借上述方法也可探讨分化或延缓条件反射等。例如用高音作为阳性刺激信号与用低音作为阴性刺激信号或用节拍器为条件刺激,延迟10—20秒再进行非条件强化等(K.  相似文献   

12.
该理论是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儿童心理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拜耳兹(Bales)、杰拉尔德.帕特森(Gerald Patterson)。他们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家庭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分系统,它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角色和位置构成的社会系统.家庭既在整个社会系统里起重要作用,又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首要系统.家庭是社会系统的观点强调了家庭内人际行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攻击性和自尊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存在很大分歧。为了综合以往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整体关系,分析造成分歧的原因,81项原始研究进入了元分析。结果显示:(1)攻击性和自尊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2)自尊的不同结构与不同类型的攻击性呈现不同的相关模式。攻击性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呈负相关;攻击性与自尊稳定性和相倚性呈正相关(3)年级和攻击性量表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攻击性与高自尊异质性之间的关系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刺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刺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这两种不同刺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5.
医学教育中的动机: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研究者和心理学家认为,满足需要、强化行为、体现个性、减少不适,以及获得个人的发展和实现是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动因。基于回报的价值和对回报期望值的不同,人们对动机作了种种解释。Bandura把动机形成与刺激联系在一起。他断言,所有的人天生便能选择他认为有价...  相似文献   

16.
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环磷酰胺的注射为非条件刺激(UCS),糖精水的摄入为条件刺激(CS),并以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为免疫指标,糖精水的饮用量为行为指标,通过改变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来观察条件反射性厌恶行为与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的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一次性的还是两次性的CS-UCS结合训练都能使动物明显地建立起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然而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只在两次性CS-UCS结合训练后才  相似文献   

17.
1、概述有关小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已了解得很多。从行为的观点出发,小脑在运动学习(motorlearning)中的作用已经被猜想了很长时间。一些特定的理论已被提出,以试图解释小脑是如何使得平滑而熟练的运动得以执行。在这些理论中,设想小脑本身就是学习的存贮部位。例如,按照Marr/Albus模型,根据经典条件反射的术语,已提出非条件刺激是由爬行纤维传导,而条件刺激是由苔状纤维传导。结果,记忆痕迹则被存贮在浦肯野细胞中。  相似文献   

18.
预设理论     
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是由英国哲学家P.F.斯特劳森(P.F.Strawson)在《逻辑理论导论》一书中提出的。预设理论建立在对古典逻辑的批判分析基础之上,是语言逻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预设的真值分析斯特劳森认为,古典逻辑在一个假定之下,都成立。就是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类学     
理论的形成背景生态人类学一语的启用虽是60年代以后的事,但M.莫斯和E.普里查德(Pritchard)都早已对人类进行过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根据民族志的调查资料,莫斯认为,受环境因素的制约,爱斯基摩人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冬季社会集中期和夏季社会分散期,他指出,爱斯基摩人的宗教、道德的表现形式和其需求的不同层次等,与这种分散和集中  相似文献   

20.
常逢锦  李新旺  崔睿思 《心理学报》2015,47(12):1454-1464
条件刺激短暂呈现并消失后, 奖赏立即呈现, 多次匹配后诱导出动物对条件刺激(信号追踪)或奖赏呈现装置如食盒(目标追踪)的接近。条件刺激与食盒间的距离是影响信号/目标追踪反应和损害联结学习的重要变量, 成瘾药物能够增加奖赏的诱因动机, 进而增加个体的奖赏寻求行为。距离能否通过损害联结学习而减弱成瘾药物的动机放大作用尚未见到报道。本实验采用autoshaping模型, 考察8、30和60 cm距离条件下吗啡处理对大鼠信号追踪和目标追踪的影响。结果发现:(1)信号追踪随距离增加而减少, 目标追踪对距离不敏感。(2)急性吗啡处理减少8、30和60 cm条件下信号追踪而增加8和60 cm条件下目标追踪, 慢性吗啡处理在8和30 cm条件下减少信号追踪增加目标追踪; 消退检测中, 吗啡前暴露减少8和60 cm条件下信号追踪而增加60 cm条件下目标追踪。(3)辨别反转学习中, 吗啡前暴露使30和60 cm条件下的大鼠偏爱旧信号、辨别力受损, 减少8、30和60 cm条件下大鼠对新信号的接触。这些结果提示, 距离较少影响吗啡的信号追踪抑制作用和目标追踪增强效应, 而易化吗啡前暴露对反转学习的损害。说明距离是易化成瘾药物对联结学习不利影响而非反转其动机放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