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上海公众心理健康观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桑标  宋志虹 《心理科学》1998,21(5):407-411
本研究初步调查了上海公众的心理健康观,发现①上海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体上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致,多数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②公众对心理健康内容及心理异常表现的认识与心理学家的标准近似;③“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及“心理冲突”等三项是影响上海公众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④公众对目前心理医生的认可率不高;⑤约三分之二的公众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⑥提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观念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怀斌 《心理科学》2003,26(5):932-933
1 前言  人的行为受观念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如此。如基于2 0 0个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 ,有较高的精神信仰 (spirituali ty)水平的人表现为较少的精神问题。Levy等发现 ,有积极生活观念的人 ,比持消极、否定性生活观念的人多存活了 7.6年。有报告消极的竞争观念与与身心症状、抑郁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 ,对“心理健康”现象的看法也影响着心理健康行为。如美国人常常认为 ,“心理疾病的人是不稳定的和有危险的。”等等。这样的看法 ,导致了人们回避与心理疾病的交往 ,障碍了心理患者就医。Corrigan认为 ,心理疾病的耻辱化标签和偏见加…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基本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哲学史上,主张天赋观念说(inéisme,或译为天赋论)的思想体系大致有五种类型:第一,“回忆型”,把认识看成是对天赋观念(理念)的回忆;第二,“逻辑型”,主张认识是天赋观念的逻辑展开;第三,“能力型”,认为天赋观念是人天生具有的认识能力或禀赋或倾向;第四,“工具型”,认为理性思维是物质实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天赋的认识工具;第五,“形式型”或“范畴型”,即提出认识是把感官材料或感性知识纳入天赋的形式或范畴中。 根据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和一部分有关哲学的书信,我们认为他的天赋观念说的涵义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双方满意度的关系,对分布于不同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其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总分与自身服务满意度、来访者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与自身服务满意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胜任特征高分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自身服务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多数与知识、技能有关;与来访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均为来访者能感受到的与咨询关系建立有关的条目。  相似文献   

5.
什么样的人具有资格担当心理健康服务人员, 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的问题。国外有关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的研究主要涉及: 核心胜任特征与特殊胜任特征、能力与胜任特征评估、胜任特征模型及其开发、心理健康服务不同具体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 这些研究对于改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录用与管理有着重要指导作用。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局限在于很少关注如何运用已确认的胜任特征去评价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003年,我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试点工作。利用新农合试点县卫生服务调查资料,从卫生服务需要量、利用率、医疗费用以及从新农合得到的费用补偿等方面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参合农民的受益情况。结果显示,贫困农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大,卫生服务需求的未满足程度较高,从合作医疗中受益相对较少。认为不同经济状况的参合农民在卫生服务利用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7.
小组咨询是一种人际互动的助人过程。本通过对一例“自我认识”小组咨询的探索性实践的总结,认为小组咨询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心理咨询形式。  相似文献   

8.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对小学三到六年级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儿童的尊重观念,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认为尊重就是有礼貌,尊重对象的特征和尊重原因都是要求对方品质好或学习好。尊重的对象既有长辈又有同辈,提到尊重同辈的显著多于只尊重长辈的。不同的人际背景下,儿童的尊重观念不一致。(2)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发展特征,表现出从单向尊重到双向尊重的发展趋势。不同人际关系下的尊重观念的发展特征不同,对父母和老师的尊重主要为单向尊重,对朋友的尊重主要为双向尊重。(3)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康德道德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众所周知的。他试图证明他称之为绝对命令的那个一切道德判断的纯形式的第一原则。他宣称给我们提供了这一绝对命令的三种不同的表述;事实上,他至少给出了五种不同的说明。最为人熟悉的两种说明是所谓普遍性原则:“按照同时通过你的意愿可以成为普遍法则的行为准则去行事”以及人性原则:“你的行为要把你自己或任何别的人的人性总是当作目的、而不只是手段来对待”。康德道德哲学具有的传统困难,也被认为是众所周知的。不甚清楚,绝对命令的各种说明是否真具有同一含义。如果行为者狂热到普遍要求最放肆的行为,普遍性原则似乎就不产生我们将从直观上称之为道德结论的那种东西。在直观上人性原则是富有吸引力的,但这一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没有症状就是心理健康”;有的说,“良好的习惯多于不良的习惯就是心理健康”;也有的人说,“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所接受就是心理健康”;还有人说,“心境快乐就是心理健康”。存在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集心理健康理论之大成,提出心理学应着力研究最健康人的培养。他提出了近20条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李凌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0,23(5):537-541
本研究调查分析了家长、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的认识.因素分析表明,家长主要强调四个因素"精神和神经病症"、"良好品行"、"健康人格"和"循环性";教师则强调五个因素"精神分裂症状"、"神经质"、"好学生标准"、"不良人格"和"不良品行".公众对于情、意、个性及社会适应等同心理健康的关系认识较为清楚,但对认知、品行及体征与之的关系认识则片面和模糊."好学生标准"对判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 overall goal of this assessment was to verify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Hmong living in a mid-west community in order clarify the format, content, and feasibility of provid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Hmong in the future. Using a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CBPR) model, we held four focus groups with 36 men, women, adolescents and professionals, all of Hmong descent, as well as interviewed 28 individual medic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providers in the Eau Claire community. Our Hmong sample was frequently unclear about what “mental” health meant, indicating a low level of mental health literacy.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mental health needs in this refugee and immigrant population. Participants described problems consistent with depressi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xiety disorders, somatoform disorders, and severe social stress and acculturation difficulties in every generation. Elder people and male adolescents were described as the most disaffected and in need of immediate services. It will be critical to addres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before designing future interventions. Treatment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moving barriers and incorporating culturally sensitive methodologies, while continuing to work closely with our local mental health providers and Hmong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in the UK, service user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vocabulary of people providing and purchasing mental health services. However, we are not convinced that much needed change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will be achieved as a function of increased commitment to market consumerism. We argue here that service user consult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hould take account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inequalities on mental health and o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his perspective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fundamental change in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nd helps us to appreciate the strength of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dynamics involved. We describe here how this perspective has motivated and shaped our own efforts to collaborate responsibly with service users to chang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编问卷以714名城镇中年人为被试,考察了认知评价与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社会政策变化对中年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积极的。(2)认知评价、心理控制感在中年人对社会政策变化感受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徐华春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4):1006-1009
在回顾了美国、瑞典等国家心理健康服务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启示:1.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基础;2.在心理服务的教育与培训中,应当尽量兼顾普及知识与提高专业化水平两个目标;3.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包含各种社区可用资源的综合性社区服务;4.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从本国文化与国情出发,因此还需要更多这方面的文献总结与实际诃查工作;5.心理健康服务应当全面而有区别地实施予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人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一类型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以往研究中常用的概括化心理疾病词和具体心理疾病词作为心理疾病内隐污名间接测量概念词或类别标签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相较于与积极词配对的任务,两类概念词与消极词(心理疾病态度词)配对的任务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研究表明概括化概念和具体疾病与反映人们对心理疾病患者真实态度的消极词存在更紧密的自动联结,是人们头脑中表征心理疾病的概念词或类别标签,可作为内隐测量中的心理疾病概念词用于污名评估。  相似文献   

19.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advocated for addressing a variety of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needs for 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 Factor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lation of collaborative approaches of service delivery across disciplines, however, have not been rigorously examined. TAPP-C: The Arson Pre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is an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firesetters provided collaboratively by fire service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adopter, innovation, and 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APP-C implementation, protocol adherence and extent of collaboration by 241 community-based fire service professionals from communities across Ontario.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ssemination factor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program implementation, adherence and cross-discipline collaboration. Moreover,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both within discipline (intra-disciplinary) and across disciplin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的年级与性别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依  罗良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6,29(3):704-707,683
本研究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访谈及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的年龄与性别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得分在自我调控、社会应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四个因子上没有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主效应;在“社会应对”和“学习”两个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二年级男生在“社会应对”方面能力的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维度上,一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