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四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年,介绍日本反法西斯主义战士户坂润的斗争事迹,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 户坂润(1900—1945年)是日本一位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关于户坂的哲学,吾中华全国日本哲学会的同志如赵乃章、刘相安等同志都曾发表文章介绍过。记得我也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自1935年至1937年间户坂一方面写了《科学论》、《认识论》、《技术论》等关于原  相似文献   

2.
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主义应是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从物质出发理解世界的统一性(物质统一性)的唯物论,还是一种从实践出发理解人类世界的统一性(实践统一性)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本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主张的唯物论乃是一种“人学的唯物论”,他认为“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唯物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近代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并阐明了他(作者)的“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以“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为中心,通过对于各种哲学的批判,说明了作为哲学上三个部门的“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关系。在作者看来,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能具有三者密切的关系。最后,第三部分,是从“我与世界”、“必然与自由”讲到“自然主义”=“人本主义”,阐述了人学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谓“人学的唯物论”,作者认为,就是“把主观看作是身体、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人的唯物论”。他把主观和意识分开,把主观看作身体。当然他也承认客观的存在并承认它是基础,因为不承认这点,那就不会是唯物论;但他却不承认客观的存在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认为如果承认它是实在的东西,同时就必须承认主观和主体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说:“把主观和主体看作是实在的;同这个实在的主观及主体相对立并且脱离这个主观及主体而独立的客观,就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此,作者把“那种把主观和主体完全加以观念化而主张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实在的唯物论”叫作“客观主义的唯物论”。他并批判说,这种唯物论可以说是“实在论”,是同“客观唯心论”及唯心论一脉相通的;甚至可以走到“武断论”。这种批判,我们绝对不能同意。我们认为,同唯心论一脉相通的,正是“人学的唯物论”。我们看,“人学的唯物论”所谓的“主体”,显然是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从主体超越到“无”和“神”,这当然是唯心主义;但是,虽说“人学的唯物论”是从主体超越到自然、存在和历史,但也不能如作者所说是唯物论,而却是一种唯心论。因为他认为不承认主体、主观的实在性就不能承认客观、存在的实在性,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性。这显然不是唯物论,而是二元论或折衷论,结局还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4.
在主体唯物主义争论结束后,日本唯物论研究自50年代下半期起转入低潮,民主主义科学者协会于1957年解体。札幌、大阪、东京等地相继组织地方研究会,1960年结成各地方唯物论研究团体的联络机构,“日本唯物论讨论会”,发行会刊《唯物论研究》(共发行23期)由于受到国际共运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影响,日本唯物论研究会于1965年不得不停止活动。进入70年代,唯物论研究又逐渐复兴,1973年创办全国性刊物《唯物论》(半年刊),  相似文献   

5.
(一) 在印度,哲学唯物论早在古代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一点在吠陀经典、奥义书以及纪元前四世纪的乔谛梨耶(Kautilya)的著作中是有确凿的证据的。唯物论尽管被唯心论者们视为“伪说”,加以迫害,然而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唯物论都有很多的信徒。因此唯物论常常不得不隐藏起它的真实面貌。赫·奥尔登贝格在他的“印度哲学”一书中说,就连在佛教兴盛的时代,通晓唯物论(路伽夜陀-斫婆伽的体系)也被认为是学识渊博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1 意识问题,这是“哲学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列宁全集》第38卷,第63页)然而又是任何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是不可能科学地解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意识问题的科学解决有了可能。列宁指出:“对‘精神肉体二元论’的唯物论的排除(这是唯物论的一元论),就是主张精神不是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是第二位的,是头脑的机  相似文献   

7.
共产主义世界观、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讲的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主义的宇宙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49页) 一百四十年前,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非常懂得生活,它知道,自己的结论无论对天堂的或人间的贪求享受和利己主义,都不会纵容姑息。”(《马克思恩格斯全  相似文献   

8.
8月10日的《科学时报》评注了一篇奇文:《“法轮功”功理——超常的科学》(以下简称《超文》)。《超文》的倾向与《迷信是人的一种思维态度》类似。该文引经据典,认为法轮功是“超常的科学”、“法轮大法”是“超常的唯物论”。该文概念混淆、逻辑不通,简直是荒诞不经。值得注意的是,该作者是一位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员,不能不让人感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影响之广、毒害之深。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但还是满足  相似文献   

9.
李存山 《哲学动态》2007,1(6):41-4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对一个哲学家思想的真正考验。在纪念张岱年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当我们缅怀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中国哲学史和文化研究三个方面做出的学术贡献时,有许多内容可以述说。本文谨略述张先生在哲学理论上的两个重要贡献,在我看来,这是经受了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的两个重要贡献。一道德之“变”与“常”1933年4月27日,张岱年先生在《大公报·世界思潮》发表《关于新唯物论》。他在此文中提出:“新唯物论或辩证的唯物论,实为现代最可注意之哲学。”“唯以新唯物论与现代他派哲学对较,然后乃可见新唯物论之为现代最可信…  相似文献   

10.
据1963年12月1日出版的日本《唯物论研究》第16期报道,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定在1963年12月7日在东京明治大学大学院举行第二次研究大会,讨论“和平共处和意识形态”问题。“日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是由“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发展来的。“东京唯物论研究会”的研究大会举行过两次。第一次在  相似文献   

11.
一般苏联心理学家都认为,苏联心理学是在同关于“心理、意识”的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三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对“心理、意识”既要克服唯心论的理解,又要克服种种机械唯物论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谢·列·鲁宾斯坦(1889—1960)在其《马克思著作中的心理学问题》(1934)一文中首先十分明确地  相似文献   

12.
一、科学日益明显地揭示着,主体能动性是按双层双向建构的关系发展着:第一层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建构;第二层是群体与个体的双向建构。通过这种不断地双向建构活动,主体的能动性日益提高。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作为历史主体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历史客体)相互间是个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3.
统计数学的发展,对于我们认识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必然论者根本否认偶然性的存在,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必然的,“一切事实都是由一种不可改变的因果连锁,由一种坚定不移的必然性所引起的。”必然论貌似科学,但实质上正是机械唯物论,其极端就导致宿命论,他们所说的必然性只不过是“永恒的神意”或“天数”的化身而已。牛顿力学曾取得辉煌的成就,而与此同时,机械唯物论也逐渐趋于顶峰;机械唯物论完全否认偶然性,企图用拉普拉斯式的决定论来解释一切。他们认为,宇宙在给定时刻的状态可以由适合无穷个微分方程的无穷多个参数来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天、地、人和万物起源诸问题的探讨,分为对立的两派:一派是宗教唯心论的解释,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的化生,由于至上神的意志和力量所创造;一派是朴素唯物论的解释,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的化生,由于精微的“原始物质”自身变化的结果。我国汉代(包括前汉和后汉)关于原始物质的理论,对于天、地、人和万物起源的解释,这里根据一些片断的记载,总括来看,它的基本观点是属于朴素唯物论的。其所以基本上会是唯物论的,大抵因为从先秦的时候,唯物论的自然观跟神学的自然观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名古屋经济大学哲学、社会思想史教授铃木正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邀请于6月3日至12日访问了我国。在访华期间,他与我国学者就战后日本唯物论哲学进行了学术交流。铃木认为近代日本唯物论哲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以中江兆民为代表的明治唯物论,其二是以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中心结成的“唯物论研究会”为代表的战前唯物论,其三是战后唯物论。在谈到战后唯物论时,铃木说,作为思想史家,我在把战后唯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特点,唯一正确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方法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里涉及的问题背景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世界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美国入侵南斯拉夫政治危机问题;“知识经济”的宣传问题;信息产业革命问题;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作为参考的现在西方世界流行的主要观点:IMF、WTO的新自由主义观点,JohnHogen的《科学的终结》,Fukuyama的《历史的终结》,LeisterThorow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胜光、朱恩池二同志在《“世界是物质的”还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见《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原理。我认为,不是“世界是物质的”提法本身不科学,而是李、朱二同志在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科学命题时,违背了矛盾同一律,把“世界是物质的”这个命题的两层含义各所指的不同使用对象混淆了。“世界是物质的”这个科学命题,说的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而不是精神的世界。物质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总根源。具体说它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二是世界的共同本质是物质。由于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才决定了人们能把整个世界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现象。也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就是分别在这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来,日丹诺夫的《在关于亚历山大洛夫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对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工作是起了影响的。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批评了亚历山大洛夫的哲学史定义——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发展的历史,而提出他自己的哲学史定义——“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规律底胚胎、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现在进行的讨论中,我们有些同志主张哲学史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另外,有些同志还是坚持哲学史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论坛荟萃     
谢永康 :从人类学范式看马克思哲学的定位(1 )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因为就整个哲学史即哲学思维范式的演进过程来看 ,它属于现代的人类学范式 ,这不仅表现为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的决裂 ,更表现为其与现代哲学诸流派处于共同的存在论境域因而具有对话的可能性。 (2 )马克思哲学是唯物论 ,它与以往各种形态的唯物论一样以“物”的原则解决存在论问题。人类学范式下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表现为其肯定物质性的人类生产活动的优先性和基础性并由此通达原始的人类活动。以上对马克思哲学的定位问题的解决 ,也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诠释。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名唯物论哲学家颜元(1635—1704年),以他对宋明理学的猛烈抨击和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颜元在哲学认识论上,坚持“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唯物论反映论观点,对宋代以后成为认识论上重要问题的“格物致知”这一命题作了唯物论的独创性的解释,丰富了中国哲学史上认识论的内容;在知与行——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强调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