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来自武当山的陈清觉、张清夜、穆清风等道士相继入蜀,使四川全真道逐步兴盛发展起来,成为整个清代道教"龙门中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清代方志资料为主,辅以金石、碑刻、文人游记、诗文及其他资料,对青城山、二仙庵、青羊宫、灌县二王庙、大邑县鹤鸣山、温江县龙盘寺、重庆府五福宫等四川地区的宫观及知名道士作了介绍,以期勾勒清代四川地区全真道尤其是全真道龙门派发展的大致样貌,为日后总结清代四川道教的发展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玄教是符箓派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元初,流传至元末。该派直接从龙虎宗分衍而来,其创始人为元初龙虎山道士张留孙(1248~1321)。在至元十三年(1276),张留孙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觐见元世祖后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有验、治病有功,为元世祖  相似文献   

3.
<阴符发秘>和<玄门戒白>均为清代成都高道张清夜所撰.前者是其对道门重要经典<阴符经>所作阐释,他极力推崇<阴符经>理论之宏博、精妙,其讲的道理,是万事万理以及一切之指导.他主要是从内丹修炼角度进行阐释的,其总原则是天人合发,虚静无为,一任自然.在这个总原则下,强调制五贼、谨三要,"知动知时"、"时动知修",认清擒气和锻炼精气神的处所,是其修炼思想的三个重点.后者则是其有感于当时道门内的不良现象、劝诫道士应慎行修德的著述.同时,二者还反映了张清夜对儒释二教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4.
二仙庵,位于成都市青羊宫的东面,为著名全真道十方丛林,是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二仙庵始祖是全真龙门派的著名道士陈清觉(1606-1705年)。一、赵良璧、陈清觉始建二仙庵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二仙庵原是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专作接待达官贵人及知名人士之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臬宪赵良璧来青羊宫访胜求真。他游于青羊宫东边的花园中,寻张三丰真人诗碑遗迹,“恍惚若有所遇,踪迹之,不觉步入  相似文献   

5.
子张之儒,韩非列为儒家八派之首。然而,孔子批评“师也过”(《论语·先进》),孟子说他只得“圣人之一体”(《孟子·公孙丑上》),而荀子则斥他为“贱儒(《荀子·非十二子》)。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子张之儒在继承孔子的基本思想宗旨的同时,又对孔子的某些思想作了能动地发展,从而偏离了原始儒学所遵循的精神。本文即根据这一认识,就子张之儒对原始儒学继承与偏离的问题作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6.
一、由来我国的道教有两派,一是正一派,它以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祖庭,重视符箓方术和斋醮仪式,相传系东汉末年张道陵所创;另一派是全真派,北京白云观为其三大祖庭之一,重视内丹修炼,出家菇素。相传系元代王重阳(革新道教)所创。上海的道教,两派都有。上海原来是海滩,偏寓东南,远离中原政治经济中心,直到宋代起,由于政局变动,中原文化带到了江渐一带,海上贸易和长江贸易逐渐发达,上海就发展起来了。宋代设镇,元代建县。较早传  相似文献   

7.
《中观庄严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法音》2006,(8):16-22
一、引子一般认为,佛教中观学派在古代印度曾发展出三个主要流派,他们分别是:由清辨(Bhavaviveka)所创立的顺经部行自续中观派、由寂护(Santiraksita)所创立的顺瑜伽行自续中观派以及主要由月称(Candrakirti)所创立的应成中观派。这三派都共同起源于古印度佛教大师龙树、提婆的根本中观思想。  相似文献   

8.
肖杰 《中国道教》2003,(1):35-36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并将其师承追溯于老子的弟子文始先生——关令尹喜。据白云观1926年抄本《诸真宗派总簿》所载,至清末时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就有17个之多。其中武当一脉尤以内家拳术誉名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10)
斯里兰卡的佛教分为三大派:(1)暹罗派(Siyam Nikaya),(2)阿摩罗布罗派(Amurapura)(3)罗曼罗派(Ramanna Nikaya)。其实这三派是不能称为派的,因为他们既没有教义上的区别,也没有戒律上的分歧,三派的不同点主要是他们的等级和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已。遏罗派产生于1740年。当时拉加辛诃(SriWjokrama Rajaasingha)国王以康提为首都统治着斯里兰卡。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传入,佛教僧伽几乎面临灭绝的边缘,甚至连受戒时的三师七证的十位大比丘都找不到。于是国王便派斯里  相似文献   

10.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信灵 《中国道教》2005,(1):53-54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狭义讲,一个人的思想言行是真,是善,是美,还是假,是恶,是丑,可以用道德与不道德标准去评判。广义讲,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它以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中所表现的善与恶,公与私,廉与贪,正与邪,诚与诈等作为评价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的标准。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宗旨就是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无私”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人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一位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由此可见,加…  相似文献   

12.
1 贝母萝卜粥组成 :川贝 6克 ,萝卜 (鲜品 ) 5 0克 ,粳米6 0克 ,食盐 2克。制法 :(1)将贝母洗净 ,烘干研成末。 (2 )将萝卜洗净 ,切成方块。 (3)将粳米淘净 ,放入锅内 ,加水适量 ,置武火上煮沸 ,放入贝母粉、萝卜块 ,文火熬成粥。 (4)放入食盐混匀即成。服法 :早、晚餐食服。作用 :补肺化痰 ,止咳行水。适应证 :肺脾气虚之久咳痰少 ,气短懒言 ,浮肿 ,小便不利等症。2 地龙肺叶粥组成 :干地龙 6克 ,猪肺 5 0克 ,粳米 6 0克 ,食盐 3克。制法 :(1)将猪肺洗净 ,煮至七分火候 ,捞出切碎 ;地龙洗净 ,切碎 ;粳米淘净 ,同入锅中 ,加水适量 ,煮熬成…  相似文献   

13.
应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的邀请,西班牙道教协会和巴塞罗那清静宫四名道友田信道(ALFONS,安道尔)、田  相似文献   

14.
应意大利道教协会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孟至岭道长和编辑部副主任尹志华博士于3月4日抵达意大利卡塞塔省(Provinciadi Caserta),出席2011年道教节世界庆典开幕典礼。出席典礼的还有新加坡道教协会和马来西亚沙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是一个以亚洲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 ,创立于 1 941年 1 1月 2 6日。 1 949年原直属于外务省 (外交部 )的东方文化学院的一部分也并入东洋文化研究所 ,包括其图书资料。据 1 998年底的统计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馆收藏的日文、中文和朝鲜文的图书达到 41 71 5 3册 ,其中 ,包括相当数量的中国线装古籍。我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 ,应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聘请 ,从 1 998年 1 0月至 1 999所 8月到该所与蜂屋邦夫教授合作进行中日两国宗教特点的比较研究。由于蜂屋邦夫教授的礼遇 ,我得以以外…  相似文献   

16.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08崂山论道暨首届玄门讲经活动,这将是我学习道学的大好机会.佛门讲经,玄门论道,这是宗教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消除"欧洲中心论",抵御"物质至上"、"科技迷信"等现代世界性疾病,共同建立适合人类未来发展需要的伦理观、世界观,促进世界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台湾福兴宫圣母会会长阮德扬先生为团长的参访团一行20人于2004年3月15日来北京白云观参访。受到中国道协袁炳栋秘书长、北京白云观管委会徐信权副主任等的热情接待。并在西客堂举行了座谈交流。台湾台中大里福兴宫圣母会参访团访问北京白云观$中国道协联络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教学院宫观管理专业招生报名工作现已开始,该专业拟于2003年秋季开学,有志于弘扬道教事业的青年道教徒均可报名。有关具体报名事宜,请与当地省道教协会或宗教事务部门联系。考试包括笔试及面试,笔试内容有时事政策、道教基本知识、语文、历史等。考试时间为2003年春季,届时将另行通知。  相似文献   

19.
20.
宇汝松 《宗教学研究》2003,4(3):112-117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包袱。解决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除了要依靠法律的手段外 ,还应借助先进的生育文化去引导。这主要因为 ,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直接受到长期文化熏陶的影响。本文对传统生育文化的负面影响和道教生育文化的先进性的深刻揭示 ,目的是要让这份沉寂已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光彩 ,为我国人口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