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芳 《中国宗教》2022,(1):84-85
《玉音法事》成书于宋代,是道教音乐史上最早的词谱兼备的经韵词曲总集之一。书中内容反映了宋代道教音乐以乐教化、"乐""礼"相辅相成的音乐功能观,展现了宋代道教的神仙谱系,体现了宋代道教音乐对佛教元素的融合,进而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仪式所使用的音乐。唐宋之世,随着道教理论、仪规等得到极大发展,与其相应的道教音乐也愈发丰富。其中,成书于宋代的《玉音法事》是这一时期道教音乐集大成之作,从中可以了解许多宋代道教音乐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道教科仪音乐历史考察蒲亨强前言科仪通谓仪式,亦称斋醮、法事,是道教宗教实践的主要形式,其以综合性程式性的外在表演系统,集中而又艺术化地体现了道教理念,仪式音乐因兼具浓厚的宗教性和音乐性而代表着道教音乐的内核和本质。所谓宗教性,指仪式作为宗教的独特行为...  相似文献   

3.
道教斋醮史上的青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祭祀仪式习称为斋醮,有关斋醮的一系列法事内容称为科仪。青词是斋醮仪式中献给天神的奏告文书,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文。青词是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文书,有用青纸朱书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蕴涵着宗教象征意义。道教关于青词的撰写及投送,有青词式、青词关等科法规定,青词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文学化表达,它蕴涵着道教的济度之“道”。  相似文献   

4.
洞经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道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通常在庆祝、超度、祈晴、祷雨等法事活动中演颂,并辅以音乐。作为道教音乐,在曲调的内涵上,洞经音乐到处都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同时,洞经音乐在其历史传播过程中与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它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洞经音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的宗教法会活动中,通过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把道教科仪中的神秘气氛表现出来。降鬼驱魔时的威武果敢、…  相似文献   

5.
道教绘画始于汉末,盛于唐宋之际。道教绘画除了斋醮法事画外,还包括壁画、宫观建筑中门、窗、柱、梁上的彩绘。法事绘画一般以三清、帝君、神仙、星图等为主,而壁画、建筑彩绘等则以宣扬道教教义、弘扬教化功绩为主,内容多涉及道教神仙传说、经文故事等。建筑装饰上的彩绘,多以花鸟、走兽、山水等为多。几乎中国绘画艺术所表现的领域都能在道教绘画中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道教的绘画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的道教信仰、意识观念和审美观念。道教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道教音乐的民族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教活动中使用的音乐统称为道教音乐,包括斋醮音乐以及道士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用的音乐。斋醮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集中而典型地表现了道教音乐的精神特质,故而道教音乐惯以斋醮音乐著称。一、道教音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民间就有巫舞、巫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岳睿 《中国宗教》2023,(1):74-75
<正>泰山道教音乐以曲目丰富、历史悠久著称,包括泰山地区的道教经韵和器乐曲,主要用于斋醮、祭祀等道教法事仪轨。2008年,泰山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由泰安市碧霞元君上下庙(碧霞祠和灵应宫)共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法事中演唱的道曲和伴奏音乐。它在斋坛中能使法事内容前后贯串一体,气氛绵绵不断。致使坛场雄伟绚丽,如仙境缥缈,笙歌云舞,显示道教的特点。早在明代,道教音乐在官方斋坛中,无论是道曲或是伴奏音乐,已发展到有相当的技术水平。然而江南民间的斋坛中,尚未普遍流行器乐伴奏。大多是“清做”——用钟、鼓、磬、鱼、铃、钹在赞、偈、步虚声中起稳定节奏的作用,使诵念起落一致,齐声同唱。清初,江南丝竹、山歌、小调风行一时,处处流行,尤其是苏锡交界地区的“鹅镇塘”  相似文献   

9.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韩军先生《五台山佛教音乐》载:五台山过去曾有专为亡人做的“三昼夜法事”,也叫“吉祥焰口”,并有记载这个仪式的《三昼夜本》。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现今这个法事已经无人会做,而且曾经见到过这种佛事的人也寥寥无几。关于《三昼夜本》也没有人见过。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本子——《吉祥会解》。初步认定,这个《吉祥会解》本即是僧人所言的《三昼夜本》。笔者在对晋南地区的佛教音乐调查时发现,在晋南民间的佛教和道教乐班中,也曾经使用“三昼夜法事”的仪式。于是对晋南民间“僧门”的“三天三夜事”进行了初步的收集与整理后,并与《吉祥会解》中记载的仪式和音乐形态方面进行比较,证明《吉祥会解》就是失传的“吉祥焰口”——《三昼夜本》。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经韵广泛运用于道教各类斋醮科仪活动中,千百年来以“活态传承”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其中不但蕴含了道教传承变迁的历史文化,而且详细记载了古代音乐的丰富内容,是宗教研究和音乐研究的宝贵资料。在道教斋醮科仪等法事活动中,需要吟咏、颂唱的赞词,通常被称为“经韵”。  相似文献   

12.
道教音乐是指道士在斋醮仪式中演奏的道曲和伴奏的曲牌。斋醮又俗称打醮,赤叫做道场、经忏或法事。道教斋醮仪式虽是为宗教目的所创,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历代道士、文人的不断增饰、润色,添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容,使其场面体现出庄严、和平、紧张、热烈的气氛。在整个法事程序中,更加体现了音乐的内涵。斋醮不仅是道士的修持方法,而且是用来团结群众、阐道布教和宣传教义的主要手段。因此,斋瞧科仪与广大民众的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等关系密切。其音乐不但流传广、影响大,旋律古朴,风格独特,与古代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于地方范围的限制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又与地方语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基于此,本文拟对苏州地区道教音乐,作一肤浅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音乐源远流长,从北魏寇天师变道场直诵为音诵以来,在道教斋醮道场法事中,音乐就成了主要组成部分。那时的《华夏赞》、《步虚辞》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经韵乐章。到了隋代,已形成“法曲其声清近雅”的高雅音乐。唐玄宗是个“音乐家”,在他亲身提倡和指导下,唐代道教音乐得以长足发展。据《册府元龟》所载:“天宝十载四月,玄宗干内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玄宗还让司马承祯、李含光、贺知章等分别作了不少“道曲”。宋真宗、宋徽宗也都很喜好道教音乐,作了不少乐章,还把南北朝、隋、唐以来道教乐章汇总了五十几首,用曲线记谱法记录下来,书名叫《玉音法事》,现仍保留在明《正统道藏》中。《道藏》中还有一本《大明玄教乐章》,是用工尺谱记下的明代道教乐章。  相似文献   

14.
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采用的音乐,也称"法事(道场)音乐".它在发展初期曾经深受道家神秘主义、相对主义思想的影响.《道德经》称"五音令人耳聋","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老子看来,只有所谓"天籁"才是绝妙的"至乐".  相似文献   

15.
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的回顾与存在的问题──兼谈仪式音乐的研究范围及方法甘绍成本文对八十年代以来大陆、香港、台湾地区在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回顾总结,并就道教科仪音乐等仪式音乐的研究范围及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甘绍成,1957年生,...  相似文献   

16.
流传于四川西部地区的道教音乐,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品种齐全而越来越受到道教界和音乐界的重视。近年来,音乐工作者及《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编辑部,曾对它进行了收集整理。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情况,结合一些零星的历史文献资料加以综合分析,记述如下: 一、川西道教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道教音乐是随道教斋醮仪式的建立而产生的,而道教的斋醮仪式大部分又是从巫教的祭祷仪式中吸收形成的。只不过道教早期的斋醮仪式还比较简单、粗糙,据有关材料介绍:“在东汉五斗米道创立时。  相似文献   

17.
道教科仪是进行道教仪式的规矩和程序,“科”可解作动作,在《说文》中科有程、条、本及品等仪,在《玉篇》中科亦作程,故“科”即程式。“仪”为典章制度的礼节程式、法式、礼式和仪式等。在《道藏》中将科仪分为四大类①:戒律(戒条、律文、授及传戒等)、威仪(斋醮、坛仪及法服等)、赞颂(经颂及诗歌)及表奏(榜文及奏疏等)。当中威仪、赞颂及表奏是道教斋醮仪式内容的骨干,包括了道教徒“做道场”的经典、规矩、程式和奏疏,所以也称为“道场科仪”或“斋醮科仪”。举行道场科仪是传统祭祀行为,同时,由於信众对於神仙崇拜和法事活动十分推崇,不…  相似文献   

18.
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颇具特色的白族道教科仪,至今盛行于剑川城乡。由于该仪式的进行同其他道教科仪的进行一样,音乐贯穿始终,仪式和音乐唇齿相依,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作为第一篇专门记述该仪式的文章,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从仪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了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的实际应用与进行方式,以及其音乐的构成形式和使用特点,对了解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音乐不无帮助,并为认识道教音乐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19.
道教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咒术倾向的宗教,对我国工匠建房巫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第一种情形是道教神仙直接或间接地对工匠建房巫术系统的形成产生增益作用;第二种情形是在道教的影响下,建房工匠祖师鲁班最终演变成道教散仙,并成为建房巫术仪式中祭祀的主神。从神仙信仰来看道教对工匠建房巫术的影响,可以清楚地看到道教的民间化和世俗化倾向,也可以验证巫术与道教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走进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便能听到悠扬悦耳的道教音乐 ,使人仿佛进入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尤其是在做科仪法事时 ,奏出不同情感的道乐 ,或肃穆庄严 ,或剑拔弩张 ,或清静无为 ,或祈福求愿……天师道音乐 ,又称天师仙乐 ,发端于我国历代天师世家———嗣汉天师府 ,距今有 15 0 0多年的历史。天师道音乐作为民族音乐的一脉 ,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中 ,其传承、流变与民间音乐的联系十分紧密 ,它不仅与江西地方民歌、小调、赣剧、弋阳腔有关 ,而且更广泛地吸取了昆曲、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南方民间音乐的精华 ,其乐曲在编制过程中 ,恪守“道不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