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欧阳康教授新近出版的又一部力作。该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在探索个性化哲学道路上所做的艰苦努力。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哲学研究的世界化和个性化是正比递进关系,只有真正个性化的哲学才是世界性的哲学,也只有在世界性哲学中有所开新、有所创造的哲学才是真正的个性化哲学。在这本书中,作者把求新、发展和创造作为自己的哲学研究的基本目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一、倡导研究哲学方法并提出了建构哲学研究方法学的思路人们常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是却很少进一步反思这两者…  相似文献   

2.
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了三部别开生面的著作: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当代英美著名哲学家学术自述》和他所著《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这套丛书以中西跨文化交往的新形式,使中国读者直接把握当代西方主流哲学的精髓要义、前沿问题,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 1998、 1999年出版的各类哲学著作中 ,就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而言 ,三本出自中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学术专著的相继面世格外引人注目 ,这就是孙正聿的《哲学通论》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欧阳康的《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和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前两部著作的共同特点在于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中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绪论”或“导言”中涉及的有关“元哲学”或“哲学学”即哲学观方面的问题单列出来予以专门的考察 ,并力图在总结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我国现实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1989年4月18日嘛本刊编辑部趁参加“全国社会认识论”讨论会之便,同《江汉论坛》《人文杂志》等五个编辑部联合,邀请与会的部分中青年座谈,就怎样估计当前哲学的现状、如何推动哲学的大发展等问题,初步交换了意见。参加座谈的有欧阳康(陕西师范大学)、李渤川  相似文献   

5.
欧阳康,1953年生,四川资阳人。1975年至195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先后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1988年元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教授。参与《认识发生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书编写,著有《社会认识论》(待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五十多篇。  相似文献   

6.
试析界定哲学的“价值”的方法论分歧──并非仅仅敬答杨清明《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一文陈述,赵守运感谢杨清明同志不吝赐教,撰写《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以下简称《真谛》)质疑拙文对“一般价值”的界定。当前,我国哲学界主...  相似文献   

7.
探索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部──刘修水主编《经济哲学》读后欧阳康哲学应当与经济学联盟,这已成为不少哲学工作者和经济学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如何使二者以内在有机的方式真正结合起来,则是一个急待探索的问题。在这个方面,由陕西师范大学刘修水教授主编、由一批哲学和...  相似文献   

8.
《哲学研究》编辑部与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于2001年10月19日至21日在武汉联合主办了“生存与发展”哲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就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论题及观点作一综述。一、关于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反思。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认为,生存与发展之所以  相似文献   

9.
哲学研究的世界化与个性化欧阳康哲学研究的世界化与个性化,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哲学研究的世界化,无疑是哲学本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早就指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只有当“这种哲学冲破了固定不亦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 人一实践一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艾福成,白刚//学习与探索,2002.5 哲学总论 应用哲学(笔谈)/黄楠森,陈昌曙,郭国勋等//江海学刊,2002.5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贺来//中N}-£会科学,2002.5 “存在轮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孙伯镣,刘怀五//中国社会科学,2002.5 如何看待哲学改革——与黄楠森教授共商/傅德本//学术界,2002.3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本体论问题/何萍//学术月刊,2002.9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握思想的脉络:一种哲学拓扑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美英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的出版,为国内的当代美英哲学研究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也为我们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转变或革命主要表现在,如今的西方哲学正在化解上世纪初以来逐渐形成的欧洲大陆的现象学传统与英语国家的分析传统这两大哲学阵营之间的对立,哲学家们试图从古代和近代哲学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根源,而不是紧随当代哲学的话语展开思想的讨论。我把这种变化称作“返朴归真”。这里的“朴”就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这…  相似文献   

12.
1991年7月22日至26日第七届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年会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召开。开幕式上,成中英教授作了“《周易》作为方法论之种种哲学意义”的报告。会议非常重视《周易》哲学的讨论,专门设“《易经》思想讨论组”,集中了中外学者近五十人,就  相似文献   

13.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马克思生活观的三重意蕴/崔唯航//哲学研究,2007.4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俞吾金//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从形式的历史到历史的形式———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李志安//学术研究,2007.3商品交换与社会的同质化/仰海峰//哲学动态,2007.4“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鲁克俭//哲学动态,2007.4马克思哲学存在一个“费尔巴哈阶段”吗?———“两次转变论”质疑/王东,林锋//学术月刊,2007.4“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现代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哲学现代化的核 心内容之一就是哲学方法论的现代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现代哲学家如胡适、贺麟、冯友 兰、金岳霖等人都很重视对哲学方法论的研究。胡适可以说是首先在国内介绍实验主义方法论的 学者,贺麟则提出了将直觉方法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哲学方法 论最多的是冯友兰,他提出了关于“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在中国现 代哲学界中真正对于现代逻辑有了解,并把它首先介绍到中国的是金岳霖,他对逻辑分析方法有 着独到深入的了解,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通过上述哲学家的努力,中国现代哲学已经 有了系统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华侨大学是1960年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由国家创办的一所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直属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和首批获得中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大学。建校以来,华侨大学遵循“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秉承“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于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学科和福建省重点学科。华侨大学从2003年起每年投资100万元重点建设该学科。该学科现有在职教授11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58%,学科成员平均年龄为43岁。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现以杨楹教授、张禹东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该学科现已形成下述四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学术方向,并相应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和经济发展研究所作为机构支撑。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该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杨楹教授,主要学术骨干有蔡灿津教授、马拥军博士、彭立群博士等6人。其学术特点是:从生活维度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反思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精神、原则与方法,从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近年来,该方向承担了以国家课题“生活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视角”、国务院侨办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版本学研究”等为代表的课题13项;出版了《生活哲学:探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脉络——思维方式的历史研究》、《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合著)、《走近马克思》(合著)等学术专著;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上发表了《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生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组4篇)、《生活哲学的对象与方法》、《哲学: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等论文86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转摘,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霍英东科研奖1项。  相似文献   

16.
尚庆飞 《哲学动态》2023,(2):118-1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推动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诉求。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立胜研究员通过撰写《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等学术论文,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体系建构、学术研究范式的更新;通过组织举办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并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分会,推动学界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学者将其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学者将其理解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被赋予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一研究出现了同一概念走向不同解读的复杂格局。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林元教授早在21世纪初就关注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表了系列相关学术论文,并与他的团队撰写出一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本刊委托南京大学哲学系尚庆飞教授深度访谈刘林元教授,试图在进一步辨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就其产生与发展机制、目标使命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国,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成果不时见诸报刊,但系统研究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特别是揭示这一思想之哲学基础的论著并不多见。黄云明教授新著《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为该研究园地增添了一抹亮色。一是研究的创新性。首先是方法创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具体研究方法,规避了单一研究方法可能导致的"武断"和"任性",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哲学园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但是,就方法论的研究来看,虽然曾一度出现过方法与方法论讨论的热潮,可实质上并无大的进展。相对于其他方面,比如认识论、历史观的研究,要落后得多。倪志安同志的新作《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9.
苏联哲学界将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定义为:“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从实践和理论上掌握现实的形式;改造的、实践的活动或认识的、理论的活动的调节原则的体系。”(《哲学百科全书》[苏],Ⅲ)对于这样一种表述,我国哲学界似乎没有提出什么争议。然而对于如何限定哲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界线,如何认识哲学方法论的分类和功能,却有着一些不尽相同的见解。与此同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大步迈进,一些崭新的哲学方法论也不断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历史哲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史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世界历史》及《史学理论》等一些刊物开辟了有关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的栏目,《哲学动态》从1988年开始系统地介绍了自维科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现将近年来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综述如下,并简单地谈一下目前研究中尚待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今后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一、历史哲学的涵义之争伴随着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介绍,国内学者存在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