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她正是因为拥有了梦想,又坚定了实现梦想的信念,使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她只有小学文凭,但常年坚持写作,成为了省作家协会的会员,圆了作家梦;她只是一位大学宿管阿姨,却受邀担任大学写作公开课的老师,又圆了老师梦。她就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宿管阿姨汤杏芳。生长在农村的汤杏芳,读小  相似文献   

2.
据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光荣绽放的年代》一文回忆,上世纪50年代她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上学期间,有一次父亲同她谈起与周恩来的患难之交,曾经向她打听历史上一个叫张皞如的人和他写的一首诗《伤时事》.后来她经过向教近代史的老师请教,又钻进学校图书馆,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查到那首七绝《伤时事》.  相似文献   

3.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3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就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一大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在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您儿子排在第49名。我们怀疑他的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她又振作起精神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她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20多岁的女大学生,几年来她一直处于苦恼之中。从高中时开始,她就对自己的狐臭感到不安。在图书馆学习时,只要邻座的人一起身离开座位,她就认为是自己的狐臭使人感到不快。在公共汽车上,邻座的人起身离座,她也以为是对自己的狐臭感到讨厌。她越来越不敢与人交往,甚至见到人就紧张。从心理学上分析,这位女大学生患的是对人恐怖症,又称为社交恐怖症。这种心理异常表现为平时虽想与人来往,但又害怕被人拒绝、抛弃,  相似文献   

5.
哈佛大学图书馆有这样一条馆训:现在睡觉的话,会做美梦;而现在读书的话,会将美梦变为现实。我到美国旅游时,首站就选了哈佛大学。而参观哈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维德勒图书馆。维德勒图书馆藏书345万册,是哈佛大学100多座图书馆中极  相似文献   

6.
滕静老师如今已是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岁月已将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庞刻上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在微风中轻拂的银发似在无声地述说着她那艰苦追求而又热心奉献的一生。 我与滕静老师相识是在1987年,那时她大约64岁。一  相似文献   

7.
你听到了吗?     
郭文文 《天风》2007,(22):48
"听到了,是很轻,很细微的声音,但是可以听得到。荷花一朵一朵刚绽放的时候,几乎会让人以为是花瓣之间互相碰触的声音。"这是席慕蓉的老师对她所提问题的回答。她老师对她说这些话时,微笑了起来,眼神好亮,眼神看着她,却好像又在看着很远的地方。要知道,她老师画这张荷花时才23岁,可此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几十年过去了,仿佛他依然听得到花开时那醉人而又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女老师,每次在作文课上,她都要朗读我的作文,并且还把它推荐给其他的语文老师。因此在校园里遇见别的班的学生,他们常告诉我,他们又在教室里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那时觉得天高云淡,一切都是鲜艳的,什么东西都灿烂无比,轻舞飞扬,心情好得出奇,从而对写作文更加喜欢了。我想,如果说我现在在写作的道路上能走到今天并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肯定离不开当初那位女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了。所以现在想起来,心中对她满怀感激,觉得她是那么和蔼善良。  相似文献   

9.
<正>我校有一位小沙老师,她来自于高考压力很大的一座小县城。在其成长历程中,她所就读的中学只有语数外等主学科课程,重分数的理念根深蒂固。如今她步入工作岗位成为了一线教师——青年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和要求是完全顺承她的老师曾经对待她自己的模式,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模式。然而如今的教育理念早已不同于以往。新课改的理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佛学界有位名振中外的善知识——郭元兴老师。我听到老师的名字是多年前的事了,只闻其名,却不能见其人。缘份在中国人眼里是被看得很重的,一个极难得又极偶然的契机,使我得以与郭老师相识,这可谓是殊胜缘了。初秋的一个黄昏,瑟瑟秋风又一次把我和朋友带进了西四街口的弘慈广济禅寺。  相似文献   

11.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女老师,每次在作文课上,她都要朗读我的作文,并且还把它推荐给其他的语文老师。因此在校园里遇见别的班的学生,他们常告诉我,他们又在教室里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那时觉得天高云淡,一切都是鲜艳的,什么东西都灿烂无比,轻舞飞扬,心情好得出奇,从而对写作文更加喜欢了。我想,如果说我现在在写作的道路上能走到今天并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肯定离不开当初那位女老师的欣赏和鼓励了。所以现在想起来,心中对她满怀感激,觉得她是那么和蔼善良。  相似文献   

12.
是谁说的     
有一天在某小学的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女老师问:“同学们,‘我懊悔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祖国。’这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日本女学生用不熟练的英语回答:“内森·黑尔,1776年。”“谁说的,‘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老师又问。“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那个日本学生又站起来回答。“完全正确。”老师说:“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木子是位日本学生,可你们生长在美国却回答不出,难道你们不为自己感到羞愧吗?注意:你们都是美国人,可她却是日本人啊。”“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相似文献   

13.
翟士英 《天风》1997,(11):29-30
笔者曾在《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在北京一所学校里,有一天一位老师发现一男生偷偷亲了一位女同学。这位老师看见后,仍若无其事地照样上课。课后,她和颜悦色地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个别教育。后来,该同学考入军官学校后给老师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及这事。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在《中国青年报》的副刊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在北京一所学校里,有一天一位老师发现一男生偷偷亲了一位女同学。这位老师看见后,仍若无其事地照样上课。课后,她和颜悦色地把那男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个别教育。后来,该同学考入军官学校后给老师写的第一封信就提及这事,说老师没当  相似文献   

15.
精选的结果     
我讲的这个她,很美,你只有见上她才会清楚什么叫维纳斯的经典作品。造物主感到这还不够,又让她英语出众,歌声迷魂,弄得有野心的同学昼夜攻坚,怀鬼胎的老师暗中较劲,一时间,校园里天天有号外发布。 你说吧,这样的精灵会有多风光! 她的一号恋人是她的一位老师。他气宇非凡,学贯中西,那时候还是20世纪,有人称他属于21世纪。但熟悉以后发现,除了她以外,他对谁都傲气十足,即使他说对不起那语调也像只对自己有效。她直觉感到今天的对“他人”就是明天的对她,很不妙,  相似文献   

16.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寂寞女儿心》,是一位女士写的!她叙述了女儿的一段事情:她的上小学的女儿自小跟外婆,后被接回家中,却与父母有所疏离,尤其是因学习不佳,在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她只得训导,但并无起色.一次雨天,她撑着雨伞去接孩子,她向着马路对面的孩子大声呼喊,而孩子却自顾在雨中“沐浴”伸开双臂奔跑,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她马上意识到孩子心灵中久存的压抑,从此她开始尝试另外的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当我读到这里,我也被长久地震撼了.我不是一个教师,也没有做家长的体验,但经过一个漫长的学生时代,对于这位女士的描述或身感心受或目睹耳闻,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总觉得想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17.
汪振帆 《天风》2008,(18):6-7
从小就向往书的海洋,而如今,当市面上的各类书籍真的成了"海洋"时,却不无悲哀地发现,书本的海洋已悄悄地被污染.从此戒掉了为书"一掷千金"的祖传嗜好,即使遇到一些看似很有吸引力的书,也只用看广告的目光与其保持距离.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当我在图书馆里借到一本名为<智者>的书时,会如此高兴!这本书是一位主持人的访谈录, "智者"们都是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人物.当我拿着书走出图书馆时,心里洋溢着近乎"偷鸡也能不蚀米"的快感!  相似文献   

18.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女老师,每次在作文课上,她都要朗读我的作文,并且还把它推荐给其他的语文老师。因此在校园里遇见别的班的学生,他们常告诉我,他们又在教室里听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了。那时觉得天高云淡,一切都是鲜艳的,什么东西都灿烂无比,轻舞飞扬,心情好得出奇,从而对写作文更加喜欢了。我想,如果说我现  相似文献   

19.
宁静是金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年轻农民。他找到的差事就是为镇政府守大门,而且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呆就是60多年。一生中足不出小镇,也没有换做其他的事情。 这位青年工作之余一不下棋二不打牌,也不去泡酒馆、茶馆、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的业余爱好。虽然又费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就这  相似文献   

20.
陈丰盛 《天风》2012,(5):42-42
前段时间,在QQ上与一位姊妹交谈,提到有关她在服侍中的困境。她很有音乐恩赐,又很有服侍的热忱。因此,她在教会中身兼主日学圣经教师、音乐教师、诗班司琴、钢琴教员等数职。这么多的服侍,对于一位全职的传道人来说,已不算清闲,但对于她——全时间的学校教员来说,足以成为她的重担。在与她交谈的过程中,她提出自己正想舍弃一些教会服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