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恩重经》是唐朝初期出现的一部佛教伪经,在唐朝获得广泛的传播,产生过非常大的历史影响。《父母恩重经》宣扬的子女应该践行孝道、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孝经》所提倡的孝和孝道伦理是一致的。《父母恩重经》在唐朝的出现,既与唐朝统治者提倡《孝经》和孝道的文化政策有关,也是佛教自觉调和与儒学思想的矛盾、努力融入中国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3.
严锡禹 《天风》2018,(12):18-19
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 F. A.Gutzlaff, 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相似文献   

4.
荀子为传经之儒,他与《诗》、《书》、《礼》、《乐》、《春秋》的关系,经前人与时贤考释,都已略见端倪。然而,他与《周易》的关系仍朴朔迷离,其论《易》、用《易》、阐《易》、传《易》之功,尚未得到彰扬。 荀子,自刘向起就被称为“善为易者”。汪中的《荀卿子通论》和胡元仪的《荀卿别传》在彰显荀子传授《毛诗》、《鲁诗》、《韩诗》、《春秋三传》及《礼》之功后,都曾致力于考证荀子与《周易》的关系,然除重申刘向的结论外,于实证上并无多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京报》是由中国古代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发展而来,曾被称为“邸报”、“邸钞”、“朝报”等,到清初始固定报名。《京报》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高级形式。本文以天主教和新教传教士对清朝《京报》的翻译为个案,来思考来华传教士在向西方介绍和传播中国的文化情报时所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8,(5):160-165
《孟子》君子意象的多重性向,主要表现在对君子之德、君子之政、君子之仕、君子之变等方面的描述与解析之中。从文化角度看,《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文化、仁政文化、君子文化有重要关联。《孟子》中的君子意象,不是孟子偶尔涉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其着力构建的一种理想人格,为儒家的生命追求和德治期盼标示出了鲜明的道德方向,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至当代文化的内涵构成,具有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器之为道——《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传星 《管子学刊》2010,(1):101-103
在中国观念史上,有一个从神学观念向哲学观念的过渡时期。《左传》、《国语》正是在这个阶段成书,即它们所代表的观念是过渡性的。这反映在《左传》、《国语》筮例的筮具变化上即由龟甲到蓍草的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道的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龟卜向蓍筮的转变,器具由龟甲变成蓍草,道的主要显现方式也由象数向义理过渡。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氏春秋》从整体上讲是一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著作 ;吕不韦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 ,总的看来也是功大于过。《吕氏春秋》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上承先秦诸子 ,下启汉代学术 ,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道的教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丁&;#183;布伯(1878—1965)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自不待言,有P.A.Schilpp和M.Friedman碥的《马丁&;#183;布伯的哲学》一书为证。国内学界读过马丁&;#183;布伯《我与你》一书的人也不在少数(该书有60年代熊伟先生编的节译本和80年代陈维纲的全译本),但知道布伯对东方和中国文化研究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尽管他不懂汉语,但他还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硬是把《庄子》和《聊斋志异》翻译成了德文,这一学事曾在德国轰动一时,据说海德格尔读的《庄子》就是布伯的译本。布伯之所以如此“痴迷”于东方文化,有两点原因。一是,他相信古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特别是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甚至可以拯救现代堕落的西方文化。二是,他不仅精通“西学”,而且对“东学”也理解颇深,他的犹太人背景使他天生地对东方文化存有好感,而他对哈西德教派长达五年的观察和研究,加深了他对东方神秘主义古韵的体会。所以,布伯本人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位最佳的沟通者。我们在此翻译布伯论东方和中国文化的三篇文章,目的也是要引起国内学者对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①思想,是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一项突出贡献。严复为什么要在中国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思想呢?这不仅与他把提倡个人自由和实行君主立宪作为“新民德”重要内容的基本主张有关,而且也与他的自由观和他对封建文化的基本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主要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英国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穆勒和斯宾塞等的影响,严复认为,“民之自由,天之所界也”。(《辟韩》,《严复集》,第35页。以下凡引《严复集》,只注页数)个人自由,天经地义,任…  相似文献   

11.
包兆会 《天风》2016,(6):52-53
他曾是晚清庠生,在国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其学术生命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向教会大学的学生们教授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著有《孔子哲学》、《孟子研究》、《道家哲学》、《中国学术体系》等著作。他也是上世纪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他在中国宗教史尤其是中国基督教史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又奠定了其杰出的教会史学家的历史地位。其基督宗教方面的著作有:《中国基督教史纲》、《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中国历史的上帝观》、《基督徒之佛学研究》、《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等,另独编和合编有《耶稣基督》、《评基督抹杀论》、《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等。他是当时中国基督教界比较有影响力的、多产的基督徒学者之一。他就是王治心。  相似文献   

12.
杨朝明 《孔子研究》2023,(5):59-67+158
《孔子家语》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奇书”:若论其在中国思想与中国智慧中的价值,可以说罕有其匹;如论其在中国学术史上遭到的怀疑,亦堪称首当其冲。但是,近代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证明,《孔子家语》确为先秦旧籍。鉴于《孔子家语》的内容、体量及相关学术问题,其价值绝不在“四书”之下,完全称得上“儒学第一书”或“孔子文化第一书”。《孔子家语》最为直接的价值,就是增加了数量庞大的可以利用的重要文献资料,以资印证校验《论语》等早期典籍文献的记载。在传统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方面,《孔子家语》“伪书”案的终结,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也是对历代学者研究得失的一个很好检验。  相似文献   

13.
张岚 《美与时代》2023,(2):48-50
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现以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春图》中各图像元素所表现出的“远”的意境,通过解读《早春图》的内涵和山水观,揭示郭熙山水画中图像和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桑雨 《中国哲学史》2021,(2):109-116
熊十力1926年出版的《唯识学概论》与他稍后创作的《唯识论》之间经历了一个由两层体用到单层体用、由体用无实质联系到体用不二的思想转变.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他的体用哲学体系才最终在三十年代初得以确立.然而,由于这两部著作在内容与结构上的相似性,后者很容易被误认为仅仅是前者的修改版,而二者在体用观点上的区别常常被忽略.本文...  相似文献   

15.
孔令宏博士是近年来活跃于中国哲学界中的一位充满朝气、勇于创新的年轻学者。最近几年,他的《中国道教史话》、《朱熹哲学与道家、道教》和《儒道关系视野中的朱熹哲学》相继出版,系统而深刻地挖掘了道教思想,极大地宏扬了民族文化,在学术界反响很大。现  相似文献   

16.
费长房《历代三宝纪》记载了中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六种佛诞说。其中,四种佛诞说与《春秋》纪事存在关联。从逻辑上来看,这种关联经历了三个层次的演变:1.周庄王十年说是在假托、依附《春秋》纪事的基础上创造的中土佛诞说;2.周桓王五年说与周平王四十八年说是在重新解读《春秋》纪事中发展出的中土佛诞新说;3.周昭王二十四年说则放弃依附《春秋》纪事转而依附《竹书纪年》。促进佛诞诸说与《春秋》纪事关系演变的原因很多,但三教争衡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四种佛诞说,既展示了中土民众认识佛教的过程,更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在中国乃至汉文化圈中,有着重要影响。近现代以来,世界佛教纪年研究的学术潮流中,这四种佛诞说已被抛弃。但其中有关佛教中国化和中国文化的内容、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发展中,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哲学》2009,(4):5-7
作为“德国文化年·德中同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哲学》与歌德学院(中国)、德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这期德国哲学专号,主题为“ICH/自我”。  相似文献   

18.
《福建宗教》2001,(5):5-9
10月19目,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举行《福建民族》创刊10周年、《福建宗教》创刊5周年座谈会。省政府汪毅夫副省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圣辉法师以及《中国民族》、《中国宗教》杂志、《中国民族报》等向座谈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9.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语行事,是研究、了解儒学的第一手资料;加之《论语》内容丰富,文辞典雅,故在一定程度上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魂。自18世纪沙皇俄国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团开始,俄国汉学家从未间断对《论语》的阐释和翻译,迄今为止,留下了10多个见仁见智的俄译本。本文试图结合历史语境,探究《论语》的俄译缘起,梳理其在俄罗斯的译介历程,对比典型译本的翻译特色,揭示典籍翻译的强烈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干,与现代化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不适应之处。陈焕章为建立儒学与现代性的关联,在《孔门理财学》中,他重新诠释了儒家传统的义利关系,阐发了新的四民观,使儒家经济思想变得切实可用,并能够在中国现代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陈焕章对儒家经济思想做的现代诠释,一方面是想要达到保存儒学、昌明孔教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在试图用儒学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同时也希望以儒学的经济思想限制或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追求保存儒学和走向现代化问题上的双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