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二、农村教会牧养出路初探1.建立农村教会与城市教会的资源互动代购农村优质产品,解决生计和经济问题,帮助农村教会做自养。农村教会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流失,信徒流失,教会贫穷,传道人生计无着而造成传道人流失,从而使得教会缺乏管理和牧养,又导致信徒流失,形成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帮助农村教会,首先需要解决传道人的生计问题,使他们愿  相似文献   

2.
王荣伟 《天风》2002,(8):38-39
在基层教会侍奉的传道人,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信徒来自生活中的信仰问题,他们的神学思想直接影响到他们所带领的信徒的神学思想,如何以正确的神学思想引导信徒,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的具体事工,讲道、查经、祷告、探访都是神学思想释放的媒介,神学思想建设要成为各项事工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3.
梁林天慧 《天风》2010,(8):44-45
##正##基督教圈子中,不少信徒都有敬虔的表现,特别是一些在教会积极参与侍奉的信徒,他们对人充满爱心,又长期忠心地参与教会各样工作。但是当教会人士与其他教会弟兄姊妹接触,彼此合作时,能做到合一侍奉、彼此配搭的例子却较少;而关心教会外的小区、积极地在公共空间作见证的可能更少。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4.
一、讲台供应的价值 教会讲台具有严肃性、神圣性以及权威性.这里所发布的所有信息,包括对信仰、教会、历史、社会的阐述,都具有一定的号召性,成为基督徒和慕道友行事为人的准则.因此作神出口的人必须自己先被洁净、被圣化,必须实行"道成肉身",将健康的神学思想建设成果转化为讲台供应的帮助,再由讲台供应转化为信徒的社会实践和教会实践. 牧者不仅要在讲台上安慰、启发信徒,也要面对处境解决、协调信徒与现实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以及文化的关系,引导他们活出积极人生.  相似文献   

5.
《天风》1995,(6):46-47
魏都教会抵制异端邪说 河南许昌市魏都区教会针对近年来外地一些混入教会传讲异端,使得一些不明真相的信徒上当受骗、走上邪路之事,于4月3日到8日举办了为期6天的短训班,又从外地聘请牧师前来讲课,针对信徒的需要,按时分粮给他们。  相似文献   

6.
北京高校大学生家庭教会信徒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督教家庭教会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传教十分活跃,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不断增多。课题组以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高校的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会大学生信徒对基督教的信仰更多带有终极追求的成分,对教会活动表现了很高的热忱。他们加入教会的途径多为传教的结果,入教与排遣不良情绪有关。他们的价值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显示了比较多的消极倾向。从差异性的角度看,男生信徒、教育、心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信徒最值得关注。对于家庭教会的大学生信徒应当区别不同学生,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7.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8.
李华 《天风》2014,(2):11-12
"功夫"好的牧师,教会需要,但是教会更需要的是能够进入信徒生活,并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行动和能力的牧师。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合理布局,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教会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基本的活动场所,或者堂、点布局不合理,就无法真正地团结引导信教,大量信徒流失也就不奇怪了。三、提升教会的牧养能力基督教非常注重讲道,因为"信道是从听道而来"。一个教会是否有凝聚力,能不能吸引人,讲台的牧养能力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今天信徒的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信徒思想也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5,(7)
<正>当下的中国教会拥有大量在不同教会间流动,而不归属于任何一间教会的信徒。如何看待这些流动信徒?本文希望与主内肢体做一点探讨。一、为何会有流动信徒1.信徒在自己的教会受伤,游走而寻找疗伤。有些信徒原本隶属某教会,但可能在教会有了痛苦的经历,从此不想去自己的教会,而到处游走。他们或许是真诚却遭遇挫折的信徒,需要教会挽回。2.信徒因工作的调动,以致不能委身某一教会。有些信徒工作地、居住地都不稳定,常随  相似文献   

10.
教会得着青年人,就得着了教会的未来。怎样牧养好青年一代信徒,是我们教牧同工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教会中的年青一代多数是复堂之后才信主,他们没有宗教背景,没有家庭信仰的传统,未信主之前,对基督教是一片空白。因此有人说这是“无根的一代”。他们  相似文献   

11.
(天美社讯)美国田纳西州曼菲斯教区主教斯泰布(J.Terry Steib)在其教区报章撰写专栏,呼吁教区信徒欢迎同性恋者返圣堂。斯泰布主教早前与当地同性恋信徒会面,这批信徒告诉主教,他们的生活忠于信仰,又表示不肯定自己在教堂中所处的位置。主教又会晤过同性恋信徒的家长,家长表示关注他们的子女在教会不受欢迎,感到孤单。“我所听到的令我感到惊讶:如果我们不能令所有返回教会的人感到舒服,那么我们的信德究竟有多深呢?”  相似文献   

12.
丧事与喜事     
金微 《天风》2005,(5):43-43
《天风》编辑部同工:你们好!我是教会的传道人,由于教会的传道人不多,一个人要干许多事,有时候上午参加完信徒的丧礼,下午又参加另一个信徒的婚礼。有些信徒对我的这种做法议论纷纷,他们说丧事、婚事同一天办不吉利,而我认为我们信耶稣的不受吉不吉利观点的影响,双方彼此不服,教会内因此起了不小的风波,请告诉我应当怎样做?福建曾玉森  相似文献   

13.
赵红梅 《天风》2012,(9):7-8
有人说,教会就像一个大家庭。这句话显示出很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也暗示了在教会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大家在基督教会大家庭中互称为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就当前中国教会处境而言,大多数教会都有老年信徒,甚至在有的教会中,老年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做好老年信徒的牧养,发挥老年信徒的优势,使教会做出更美的见证,是每个教会领袖及教牧同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些  相似文献   

14.
丁建岭 《天风》1995,(3):11-11
本期“今日教会”栏发表一组教会举办灵修、培灵、培训等活动的报道,从中可见各地教会致力于办好教会的种种努力。办好教会不仅要解决组织制度问题,更要面对大量信徒做大量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一个教会要充满生机,必须注入灵性的活力,而抓住具体带领信徒的教牧同工的灵修尤为重要,盐城等地教会从这一首要问题入手开展教会圣工,值得其他地方教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燕峰 《天风》2014,(2):5-7
<正>如何构建一个既有教会传统,又融合时代元素的整全的教会文化,将成为教会在当下的最大挑战。自二十世纪80年代教会复堂以来,中国教会,尤其是城市教会,信徒人数快速增长。这是众肢体所喜闻乐见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个挑战便是:当教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出现了"瓶颈"——明明有很多新的信徒加入教会,可信徒人口基数增长却并不显著。由此,不少人戏称教会是"铁打的牧师,流水的信徒"。可见,现今的教会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信徒流失问题。而对于信徒的流失,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弟兄说:“传道人不应在台上指责信徒为什么在台下打盹睡觉,而应当先考虑一下自己讲的内容。”也有的信徒反映说:“我们希望教会能重视讲台的工作,因为大家来一次不容易。”信徒反映的话语虽不多,但分量却很重,他们都是十分爱主爱教会的肢体。我深感这些话对我  相似文献   

17.
阎树梁 《天风》2011,(11):46-47
今天教会中,似乎刮起了一股“敬拜赞美”风,各个教会争先恐后地在崇拜或团契中增加“敬拜赞美”元素,仿佛没有“敬拜赞美”的教会就是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一样,但现实情况却令人颇为忧心:虽然都是“敬拜赞美”,唱的歌曲也基本一样,但不同的教会,得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教会通过“敬拜赞美”吸引了更多的信徒,而有的教会则因为“敬拜赞美”流失了信徒。即使同一间教会的信徒反响也不一样:年轻的信徒非常喜欢,而老年信徒则眉头紧锁。更有甚者,有的信徒在形容他们的敬拜赞美时说:“眼睛开着是教堂,闭上眼睛简直像歌厅。”  相似文献   

18.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19.
段琦 《天风》2017,(3):4-7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过程,其中与社会相调适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对上海浦东四个教会的调研为例,对此进行分析。这四个教会虽都地处浦东,但各地区开发的时间和程度不同,信徒的构成不同,教会的生态各异,然而他们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扬开拓精神,提高信徒素质,为教内外人士提供必要的帮助,主动为社会排忧解难,得到了主流社会的认同。这表明中国化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唯如此,教会才有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20.
<正>主动打破阶层的隔阂,建立起教会彼此流动和相爱的人际关系在许多信徒的心目中,一些大教会虽然人数众多,建筑恢弘,但是却让人感觉冰冷,没有在小教会里亲如一家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面对这样的情况,又该怎么办呢?笔者在基层教会牧养多年,有一些心得愿意抛砖引玉,与教会牧者同工和弟兄姊妹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