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2.
黄和平 《天风》2008,(7):32-33
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他行大事不可计数,行奇事不可测度.他使卑微的人升高,他必领凡专心投靠他的人出黑暗入光明.在我的生命中他正是这样的一位神.他亲自带领沼泽地中的我进入迦南园.回顾往事,神在我生命中的拯救和改变令我何等地喜乐和惊奇!  相似文献   

3.
三或四年前中村元的同事与学生开始注意到他健康状况的恶化,此前他并不知道自己病了.每日坐在轮椅里坚持在东方学院授课和履行他所承担的义务.虽然健康状况每日俱下,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他在人们面前却像佛陀一样,呕心沥血指导学生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满足他的愿望,他在家中得到悉心的护理,直到1999年10月10日上午10:45分平静地停止了呼吸.其时他的家人都在他的身边.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4.
老九的艺术     
没人注意他的正名,因为来自中国福建省,在家排行老九,"老九"就成了他朗朗上口的称呼,也表述了他的性格与形象,江湖意气,三教九流,他人缘好,交结的朋友也多.在纽约的一位朋友当我们面评价起老九来,说老九是个值得交结的朋友.他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出手大方,快人快语.做事又雷厉风行,手脚麻利并灵活机动,他思考起事情来简单干脆.他的个子不高却热情饱满,充满斗志,让你觉得他如同八尺大汉,气冲九霄.你想真正认识老九,就该去听他唱歌,在卡拉OK的麦克风前你才能领略老九的英雄本色.他如同一个天然的发声筒,能唱出气贯如虹的歌,声带可以发出高得无法让人相信的高音,音色高扬,在空中振荡,撼人心魄.他的歌声底气十足,处处充满高光的色彩,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由此你顿然醒悟出什么是"天生"的,"天然"的,和"天才"的禀赋.  相似文献   

5.
渊声 《天风》2009,(6):63-63
问:我和先生结婚后,婆婆仍与我们一起位.她非常疼爱我那个5岁大的男孩,以致把他宠坏了.每次孩子很不讲理时,我或先生教训他,婆婆总是偏护他,把他拉进房间,有时抱着他走开,使得我们没法在他做错事时好好地教育他.所以,当婆婆在家时,我的孩子特别调皮且不听话.我曾经跟婆婆谈过教育孩子之事,叫她别太宠孩子.  相似文献   

6.
先说一个禅宗故事.一个人在丧妻后开始与其他女人恋爱.这时候,他的亡妻每天晚上出现在他的梦中,指责他的背叛.而且她总能准确地描述他白天的作为,令他深感恐惧.这个不断出现的梦成了他追求新生活的障碍.忍无可忍之下,他求助于一位禅宗大师.大师教他“黄豆法“:下次梦见她时,抓一把黄豆在手,问她有多少粒,看她到底有多大神通.该人如法炮制.果然,女鬼就此消逝.……  相似文献   

7.
经文:诗41:1-3 主的仆人大卫,被圣灵感动说出一段非常感人而欢欣鼓舞的话:"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你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你必给他铺床."这段经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眷顾贫穷的人,他的福气是何等的大,也是何等的多;他的人生是何等的有价值、有意义.因为你对贫穷人的眷顾,神在天上必然留心察看,并且给你特别的记念和意外的报答.神要搭救你,保全你,使你在地上享福,又作你在病患中的贴心医生和亲切的护士.我们的行事为人要蒙神喜悦,就应当成为一个善于眷顾贫穷的人.  相似文献   

8.
杜鹏 《天风》2013,(4):51-51
我幼年便有幸听福音,在教会中听得最多的莫过于耶稣行神迹.耶稣能医治瞎眼的、瘸腿的,能让死人复活.虽然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人,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他太神奇太全能了,他不可能生活在我们中间.随着我慢慢长大,到了初中,看到了根据《路加福音》拍摄的电影《耶稣传》,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耶稣: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孩子,他有无助,他有痛苦.让人心生怜悯,让人为他的死痛哭不已.而后再思索,觉得耶稣是神,他所行的神迹是那么轻松,但他又是感情饱满顺服父命的人.然而他到底是何人?圣经四福音中对他所行神迹的记载占了一定的篇幅,他仿佛是一个神医,还有一点魔术师的感觉.这时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耶稣很多时候会切切嘱咐得医治的人,不要叫人知道这事.耶稣能行神迹,却在别人希望看到神迹时说: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他怎么会如此吝啬于行一个神迹呢?当我重读福音书,对天父那测不透的智慧有了新的领受.  相似文献   

9.
周以撒 《天风》2008,(16):40-42
敬拜上帝,是蒙恩的群体对拯救施恩的上帝的合理回应.崇拜最广泛的定义就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在相遇中,神向他的子民显现,他的子民以感恩的心回应.在这个相会里,上帝向他的子民显明他的同在,属他的民以颂赞感谢回应.这样的崇拜使敬拜者被引到上帝面前,亲近那位赐生命和使生命有意义的主.从与上帝相会的经历里,敬拜者得着能力,刚强壮胆,过着有指望的生活.本文尝试从赞美在崇拜中的必须、性质以及果效来谈赞美的事奉.  相似文献   

10.
麦金太尔的美德概念是在他对西方美德传统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这导致了现代道德哲学研究只重视规范的单边主义倾向.因此,他希望通过重构美德概念,并通过建立教会共同体弘扬他所倡导的美德以拯救现代西方社会.虽然,他的愿望在现代西方社会或许只是一个梦想,但他对美德概念的建构及解释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德群 《天风》2008,(4):34-36
一、保罗.西拉到特庇和路司得,遇见提摩太,就有意拣选他同行,一同事奉主 16章1-5节:"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  相似文献   

12.
正惠州市美协主席黄延桐黄延桐.常青藤.非常谐音。他曾说.我的脑袋不老。岂止是脑袋不老.艺术家永远是年轻。那是.他就是这样舒展成一株常青藤在我的面前.让我佩服.让我画。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表现他那七十多岁的皱纹?到底哪一根线条能够抵达他那蓄满能量的心灵)我一边挥洒着貌似潇洒的线条.脑子里晃动的却是黄延桐先生的画.他的油画.阳光是主色调.静美、纯朴.天然.画中的春华秋熟.朴实的屋舍.溪流.树木.都焕发着令人心醉的乡土气息。记得那年看他的大型画展"阳光下的曰子"就感叹过.他的画,他的人.他的生活.都是阳光下活泼泼鲜亮亮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在李健吾的文学评论中,"人性"一词俯拾即是.他认为文学应该在人性的基础上展开,他常常以独特的方式阐释作品,并大力推崇那些讴歌人性的作品.他的文学评论往往既能自觉地把"人性"作为评判的标准,又能辩证地审视"自我"在批评中的地位.人性对李健吾有着持久的吸引力,这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在文学中畅游的旅行者和冒险家.  相似文献   

14.
善待他人     
马婷婷 《天风》2009,(5):49-49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声,他迅速跑到泥沼地,发现有个男孩掉进了粪坑,他急忙将男孩救起,使他脱离了生命的危险. 两天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马车来到了弗莱明的农合,他说自己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要以优厚的财礼报答农夫.农夫坚持不受.他说: "我不能因为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正在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走进屋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点点头.绅士说:"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儿子,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直至毕业.  相似文献   

15.
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由于他的母亲是未婚先孕,因而在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把他托付给旧金山的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夫妇收养。乔布斯3岁时就形成比较活泼的性格,似乎他天生就喜欢搞恶作剧,每天清早只要天刚蒙蒙亮,他就会起来乱七八糟地捣乱。  相似文献   

16.
林罗山作为日本江户前期朱子学派的汉学家,他在易学方面亦极有建树.他提倡从象数和义理这两方面研习易学,并应将易学提升到了天人之学的高度加以理解和践行.同时,他在学易的方法上讲求学而思之,而非盲从.在儒学及易学的大智慧的指引下,罗山不仅广招门生,还历仕四代大将军,将他的才学发挥的淋漓尽致,成就了他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晚期思想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求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晚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特点,急于实现他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导致他在遇到阻力的情况下夸大反社会主义的敌情.他晚年的主观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经验主义为其主要特征.他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源头不是<正处>,而是1959年庐山会议对彭德怀的批判斗争.  相似文献   

18.
奥诺莱·维克多·杜米埃(Honor e Vietorin Daumior)于1808年2月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父亲是一个玻璃匠,却喜爱诗歌创作是法国最早的工人诗人之一.为了在诗歌上取得更大成就,杜米埃的父亲带领妻儿于1841年举家迁往巴黎.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他的诗并不为人注意,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贫困.十二岁的杜米埃不得不出去工作以补贴家用.他开始在一个法院执事家里当差,后又在书店里做店员.年轻的杜米埃却十分热爱艺术,他不顾父母的劝阻,跟随画家略诺瓦学习绘画随后又在石版画画家拉梅里处学习石版画技法后在瑞士画院练习人体写生,这就是他学习绘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3,(6)
一天,一位植物学家带着显微镜,跑到山中研究植物.他在路旁随手采了一朵花,放在显微镜下,越看越觉得花纹精致,越看越感到造物主的智慧难测.正在看得出神之时,有位老人路过,诧异他竞对一朵野花那么用心察看.植物学家就请他也来看一看.他一看完,不觉泪流满面.植物学家问他为什么哭,他答:"我平生没有想到这野花是如此可爱.可惜每天在我脚下,不知践踏多少,我真辜负造物主一番匠心,不禁感触良深."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捉鬼     
曹雪芹初搬到北京西郊香山时,人生地不熟,又加上他在城里时被抄过家,所以好多人都看不起他.有些旗人子弟还成心欺负他.后来通过他为民除鬼的事儿,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