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太奇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太奇"是指电影导演将拍在胶片上的镜头及声音等组成影片的方法与技巧。画面蒙太奇、音响蒙太奇和色彩蒙太奇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它们也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和重要表现手段。正是因为有了蒙太奇,电影才从机械的纪录转变为创造性的艺术,人们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意境探索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烈冲击尤其是其商业大片的非审美化倾向,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电影意境的营造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文化碰撞中的尴尬不容忽视,但民族的艺术精神同样不能放弃,百年的电影发展历程已经证明:有意境的影片,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有意境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电影意境饱含着观众的审美期待,是影片艺术品格提升的必由之路,营造意境,构建有东方意蕴的电影理论等方面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艺术双年展中,视频成为当今艺术的一种普遍工具、一种"绿卡"。尤其通过利用字幕,视频成为一种方便的载体,对于新兴国家的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艺术史电影也能成为艺术史家共同体的共同语言吗?它的特点是电影导演与艺术史学家的联合,对艺术史进行重新解读。马尔罗在其《非时间性》一书中认为"视听博物馆"已经取代了"想象博物馆"。借助视频和数字化艺术,艺术史电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同时成为了艺术史教学的一个要素,就如艺术史家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希望的那样。但是当今天一个多中心世界的挑战正在描画一个不同的未来时,"艺术史电影"的历史还有待书写。  相似文献   

4.
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的独特形式,是电影模式的艺术表达。同时,回族穆斯林题材的电影,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展映面,无疑是对中国穆斯林群体的最好展示。  相似文献   

5.
美是物质进行特殊组合后所给予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它的特殊性与我们所产生的其他感受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并非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反感与焦虑,而是一种更高于这种反感与焦虑的感受。即便它们如出一辙,都以人为主体,但所赋予受众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感觉,要比原本意义上的词语更为深刻。面对电影、美学与艺术,思考的分量也变得厚实而深远。寻找电影在审美价值中的源泉,可以让人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电影之所以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原因,而这一原因正是电影经久不衰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随着电影的诞生,一种全新的媒介语言使人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当电影作为艺术形态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动画也逐步奠定了它的艺术地位,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艺术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万延 《美与时代》2015,(1):30-31
手办通常是指未上色组装的树脂模件套件,是收藏模型的一种。在发展过程中,手办艺术不断融合雕塑、涂装、彩绘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独立的艺术文化形式。手办艺术在国外非常受重视,但在国内却被归入低幼产品。事实上,手办艺术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多元化内涵,还极具商业价值。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行之有效的开发策略,创作出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手办作品。同时可以借用手办艺术的商业价值,推广我国的电影、游戏、动画等。  相似文献   

8.
从古典音乐的运用看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百余年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而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马嘉阳 《美与时代》2013,(8):111-113
静态电影又称"图片蒙太奇",近年来,它以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之姿态逐渐出现于公众视野中。但与国外较为成熟的静态电影作品相比,目前我国的静态电影产业发展缓慢。虚拟化的视觉时代已经到来,静态电影亦是新技术时代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巨大的创作可能。作  相似文献   

10.
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的美术作品。电影如果没有美术效果是枯燥的,也正是因为美术效果在电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使得电影更具色彩、更具吸引力。电影美术在电影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导演导出来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美术效果来衬托,这部电影也是只有灵魂而没有表现灵魂的肉体。这就是说,好的美术效果能让电影充满活力,也能让导演的工作事半功倍。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因此,导演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要重视美术效果的作用,更要把握美术在电影中的度。  相似文献   

11.
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微电影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微电影不是简单的DV作品,它也不同于商业化的广告与音乐电视(MV),可以说,微电影开创了一种网络影视叙事的新模式。尽管微电影在当前有着强劲的生命力,但是依然有自身的一些缺陷。时间的限制使它不可能在电影院的院线生存。微电影的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要与广告联姻,但是假如整部电影都成为广告的附庸,那么微电影也将失去思考的力量与社会关注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微电影将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投入到新媒体的竞争之中。但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广大电影工作者与电影理论家的指导,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剧是通过文字创作出剧本的作者,其往往是电影电视剧的故事泉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影视作品作为综合艺术手段也日新月异,编剧艺术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要求越来越严格,当今社会进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时代,编剧将充当驾驭艺术作品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艺术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态,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被创造,同时在创造过程不乏存在着权力因素的影响。权力与电影艺术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存在着同构关系。本文以谢晋电影为例,探讨谢晋电影与其特定社会语境的关系,并从权力之于电影艺术的认证与控制和电影艺术之于权力的解构与重建两个方面,来探究谢晋及其电影艺术与权力的同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陈梦 《美与时代》2014,(2):50-50
媒体艺术从古代单纯的文字、图形、舞台戏剧艺术发展到现代形式多样的电视、电影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传播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已经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图像技术革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形式。但目前很多数码媒体设计师陷入了追求技术和表现形式丰富性的误区里,而忽视媒体作品传播文化价值和触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核心功能。当今丰富多彩的媒体表现和传播形式为什么产生不了如中国四大名著这样的媒体佳作?本文分析总结当今媒体艺术形式,数码多媒体自身时代特点,努力探究当今多媒体设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它包含了艺术门类中绝大多数品种,如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绘画、甚至电影,魔术等.其中音乐、舞蹈、戏剧和舞美是音乐剧最重要、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通过这些要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表达要领、并根据剧情的需要使这些成分在剧中所呈现的比重、面貌有所区别[1].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艺的“道统”观念是民族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文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电影这种艺术形态尽管是舶来品,一经传到中国,使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电影通过迎合传统的艺术观念,继承了功能目的论的艺术理论观,从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出发来把握电影作品和电影创作方法,带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一代代电影人所追求的,不是改良社会,唤起民众,挽救危亡,就是关注民族生存,思考人类命运这类极为崇高的人生目的。注重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的载道传统在中国电影中得到了轰轰烈烈的张扬。中国电影始终在传统艺术理论的关怀下,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审美文化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17.
章家瑞执导的电影《红河》是一部悲情之作,故事处处充溢着细腻的感伤.影片通过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把一段跨国恋情刻画得荡气回肠.《红河》的感伤艺术,是通过对人物身份的误读和对人性与情感的哲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许琦 《美与时代》2005,(2):89-90
电影艺术中艺术性和商业性两种特质是并行存在的.艺术电影、作者电影如何逃脱曲高和寡的境地,好莱坞电影怎样摆脱模式的单一化,得到品位逐渐提升的大众的认可,电影工作者从来没有停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俗化的电影美学和电影美学的通俗化──读《通俗电影美学论稿》陈辽当代人,极少有不曾看过电影的。从会看电影到会欣赏电影,这是一次提高;从会欣赏电影到能道出电影艺术的奥秘,又是一次提高;从能道出电影艺术的奥秘到把电影当作审美对象并应用美学原理来研究电影,...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前者是文字的艺术,后者则是视觉、听觉的艺术。但是电影离不开文学这一源泉,好的小说多被改编为电影。电影面向的是社会大众这一群体,在艺术处理上需要符合大众审美;小说相对而言,针对的群体要小,以文字直击内心,直面现实,并不需要以大众审美为标准。对此,以《芳华》为例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