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解构,探索其内在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对皖南民风民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风貌与审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皮影是优秀的民间艺术,其起源久远,发展甚广,在全国均有分布。它经过千百年的传播,因地制宜地衍生出了众多派别,且各具特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皮影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社会的皮影有着自身特点,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艺术的功能在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是不断前进的,具有变化性和向前性,因而对于皮影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收集与保护,而应将其特色的一面融入当今的社会文化中,真正地做到发展与再创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皮影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表现之一,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美术设计教学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文章在对中职学校美术设计教学进行研究时,对皮影艺术的应用方法和皮影美学的传播发展方向进行了充分论述,希望能够借助皮影戏当中的人物造型,使美术设计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传统艺术的美学认知和热爱。  相似文献   

4.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民间对于皮影戏的一种称赞与直接概括。皮影戏是通过对于光影的控制与极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同时还具有内涵美与艺术美。皮影戏从皮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来看,对皮质选用,雕刻技术与上色技术要求很高,制造难度大,因此它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皮影是通过戏曲的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展示给大家,同时戏文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考察一个地方风土人情与民间艺术的重要视角。在当今时代的经济推动之下,任何文化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往往都会与经济挂钩,经济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搭建和提供重要的"平台",另一方面,文化也能带动经济,在当前的时代,皮影所具有的文学、戏曲、美学等价值无疑拥有着一定的市场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凌源皮影属滦州皮影派系,是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一支。凌源皮影戏的影人造型根据皮影戏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髯、丑。同时,除影人以外,凌源皮影的场景和道具也是门类繁多。凌源皮影包含有夸张性和程式性的对立,同时以二维平面来体现三维立体之感,具有独特的造型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简析河南罗山皮影戏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它起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关中地区.有着现代"电影始祖"之美称的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影画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据<中国皮影志>介绍,我国皮影戏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河南皮影戏则是以罗山皮影戏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皮影戏结合了戏曲与工艺美术,在过去娱乐形式匮乏的情况下,它带给了人们欢乐,受到了群众的喜爱,在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成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丰富的娱乐活动对皮影艺术产生了冲击,其处境岌岌可危。为了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弘扬皮影文化,将数字动画作为民间皮影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有机载体,使其在动画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梁志刚 《美与时代》2007,(10):118-120
老腔皮影戏是关中东路皮影的一种,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腔应是在曳船号子、戍卒情怀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及外来文化的一些艺术形式,在本地独特的自然文化空间中,经过长期的孕育、发展、演变、融合而逐渐形成的.同其他民间文化遗产一样,关中老腔皮影如今也到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皮影戏绵延两千多年,流传极广,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由于皮影制作、表演中的弄影技术、唱工、灯光、影幕、乐器等因素的地区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地域、各流派的不同的皮影风格。环县皮影和滦州皮影就是两个典型,是中国皮影的代表。文章就中国环县皮影和滦州皮影的历史、造型、颜色、所唱剧目、唱腔等方面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动画逐渐进入发展迷茫期,"中国学派"在世界的辉煌地位不复存在。如何再现辉煌,紧跟时代发展,成为近年我国新一代动画人迫切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造型独特,能为动画造型创作提供灵感。皮影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思考、对信仰的不断攀升,由于不同皮影戏的角色都承载了人们不一样的精神信念和感情思维,故而这些角色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这恰恰特别适合用动画艺术形式来创作表达。  相似文献   

11.
皮影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传统社会中深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和其他一些民间艺术相比,皮影的价值颇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图文报道     
2009年11月8日,国际著名伊斯兰哲学家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eyyed Hossein Nasr)访问了北京牛街礼拜寺,参观了牛街礼拜寺的建筑艺术和清真寺展览室,听取了有关人士的介绍,了解了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特色,波斯文化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渊源关系。纳斯尔对牛街清真寺具有的中国古典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等多元建筑风格巧妙结合的艺术特色非常赞叹,并十分欣赏中国穆斯林与世界穆斯林广泛对话、交流的胸怀。  相似文献   

14.
何亭 《美与时代》2013,(6):11-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通过制作、复制等技术手段,使书法、绘图和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其艺术传播过程中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有利于艺术的大众化,有利于许多艺术形态的保存、挽救和发展,促进了在此意义上的艺术可持续性。科学技术在一定时期也许破坏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仍旧要依赖科学技术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儿童认知阶段分析皮影文化的传承与再设计,能够为企业和设计师在塑造和分析现代皮影的发展传承形式与设计方面提供有效的借鉴。以儿童认知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为依据,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等阶段出发,结合设计案例分析,来探讨合适的皮影设计策略。皮影戏因其独特的优势,可从视觉训练、运动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行为能力训练等四个方面充分调动儿童的感官系统、多维度锻炼儿童的能力,加之阶段性的教育方式,皮影文化能够以最佳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从而促进皮影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国西部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壁画独具民族风格、地域色彩的表现形式、内容、色彩、线条、装饰、造型等艺术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种类繁多、底蕴深厚,侯马皮影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内涵。侯马皮影不仅在国内皮影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同时也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以侯马皮影文化艺术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同样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侯马皮影文化艺术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处于低迷、甚至濒临消失的状态。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对传统皮影文化艺术加以协同创新、保护和传承研究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的服饰及其装饰图案、色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在世界服装史上可谓不可或缺。服饰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搭配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哈萨克族服饰图案艺术与其它各个民族精美的服饰图案艺术一样,都是把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安静 《美与时代》2014,(10):68-69
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素质教育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体系进行探讨,为今后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艺术素质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皮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枝,自汉代萌芽始已历经两千余年历史。近代以来,传统皮影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式微,动画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动画"中国学派"中,皮影这一传统元素的融入一度展现出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陷于困局。然而,有困局也有破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当下的数字时代浪潮中,皮影艺术不仅能"活"起来,更能展现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