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现历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性。在这里将其类别分为:反映战争与爱国主义的影片,反映爱情与道德伦理的影片,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和反映美国精神的影片四类。它们因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而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它们的导演和编剧具有关注社会现实的眼光,它们的成功或许就缘于此。  相似文献   

2.
《越位》是伊朗导演贾法·帕纳希执导的一部女性电影,影片采用纪实手法展现了6位伊朗女孩试图"越位"到德黑兰球场观看足球赛而被士兵抓捕到后台聚集地的故事,既体现了伊朗社会中女性在宗教压制下失去人身自由的生存状态,同时又揭露了伊朗国家制度对女性严苛限制的弊病,进而隐喻了对于伊朗社会制度的些许反叛意识。影片中雌雄莫辨的女性形象造型补充和丰富了伊朗电影的银幕女性形象,开拓了全新的审美视角,对现实社会伊朗女性的行为方式具有启发作用,同时也折射了伊朗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艰难处境,对其制度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美国动画电影《兰戈》是2012年度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获奖影片,影片以高超的三维技术、令人震撼的视觉艺术手法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沙漠中的离奇故事。原本生存在玻璃宠物箱中的变色龙兰戈,由于一次交通意外来到了沙漠中,从此开启了它的异域之旅。兰戈的生存时空转换、现实空间与超现实空间的转换、沙漠小镇空间与城市绿地空间的转换、影片中的物理空间及心理空间,均显示了这部恢宏巨作的视觉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4.
正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的国情现实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深刻认识和把握的结果。从我国的国情现实来看,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但因此而形成的丰硕社会发展成果并没有在国民中间得到很好地共享,贫富悬殊、机会欠均  相似文献   

5.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成功的戏剧。在这部伟大的当代精神悲剧中,威廉斯运用他的“诗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作者从现实与幻想、灵魂与肉体、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的冲突表现了主题,展现了被世上各种矛盾法则弄得进退两难、苦苦挣扎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揭示出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独特折磨和痛苦挣扎。  相似文献   

6.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众多研究角度下,本文将从他的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出发,分析作品中作者在谎言之下所要表达的真实,对社会黑暗和罪恶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根据美国第一个获得国会荣誉勋章的反战士兵——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战"时期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该影片采用极度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冲绳岛战役的惨烈战争场面,表现战争、杀戮的残酷。影片通过主人公戴斯蒙德——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战场上完成的奇迹,表达对信仰、信念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美国往事》是美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也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最富盛名的作品。莱翁内运用独特的手法打造了一场迷人的"情景剧",高超的叙事手法令人折服,正是这独特的方式和成熟的手法使其成为世界电影之林的"常青树"。影片中独特的叙事视角、精巧的叙事方式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仅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而且对当代电影叙事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颜敏 《天风》2007,(6):26-27
施洗约翰的见证(约1:6-18)我们这次要查考的经文是前言的第二部分,从第6节至18节。在上次查考的最后一节经文中,作者把光和黑暗并列,一方面指出了光和黑暗之间存在张力的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作者也宣告了黑暗必定要失败的命运。接下来的第6-8节,作者继续了光的主题。但是,在写作手法上,作者突然转入历史性叙事的层面,引用了一个名叫约翰的人来为光作见证。对于约翰这样一个人的记载,相比前三福音书,本书的手法也是颇为独特的。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社会,也产生了所谓“网络道德问题”。网络本身的工具性、虚拟性特征是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客观原因。网络道德的核心是网民利益,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而智慧、克制和爱心,则是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 ,并不是理性发展的结果。市民社会与个人主义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存在根本的冲突。为了巩固集体主义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 ,我们必须全面地认识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中,社会要素(等级、阶级和现实个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规定与所有制范畴有根本的关联。马克思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地点"放在特殊性范畴之上,并从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等级、阶级和现实个人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属性,揭示社会权力的不均衡分配,以及由此导致的虚幻的普遍性和不充分的特殊性的本质,深刻地确立了真正的普遍性的内涵及其与特殊性的关系。专题阐述青年马克思的这些观点,能够彰显马克思哲学对于解释当代社会现实的有效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何琪 《美与时代》2016,(9):70-71
超现实主义绘画营造了一个个深刻玄妙的"梦境",在战乱年代超现实主义画家以此梦境逃离残酷现实,而在数字时代,超现实主义绘画深受媒介创造的集体记忆影响,本文以达米安·洛布为例,具体分析其四个创作阶段的画面叙事手法和历史脉络,探寻其创作过程中与媒介景观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对非洲电影的影响,特别关注非洲女导演的社会性别视角。在探讨全球化问题并采用各种表现形式的影片中,必须提到《巴马科》和《无声的独白》。二者旨在强调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并运用戏剧化手法,风格独特,均致力于一种形式上的追求和审美方面的探索。作者特别以《无声的独白》为例,认为卡迪·西拉在影片中能够将诗歌或文学写作与电影写作结合起来,通过一种将文本和影像结合起来的戏剧化,即诗喃这种创作方法,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全球化。西拉的审美标记是:诉说痛苦,通过个别性以及多样性的个体化,使人感受到当全球化渗入日常生活中时,对女性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绝对彼岸”是人们对自身终极归宿之境的理想化描述,它系于宗教,且在不同宗教中有不同的应然性定位.在藏地社会,绝对彼岸不仅是信仰者践行宗教教义的指导力量,还是结构区域社会家园意识的精神源泉.其对家园建构的意义,对转型中国修补在现代进程中屡受破损的精神家园有深刻的启示性和现实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的深刻的转型不可避免地要求中国话语的新形态。话语在根基处从属于现实生活,中国话语是对中国的历史性实践回应的结果;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内在同一性表明,当代中国话语必然是"中国的"。由以观之,唯有植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立足中华民族自身的语言,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才真正有可能积极地生成并成为自律的,进而以"中国话"叙述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陶稀 《美与时代》2003,(10):70-71
影片《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是美国好莱坞根据1994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的同名传记《美丽心灵》改编拍摄而成的。影片导演以其特有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世界公认的美国天才数学家、理性行为理论创立者纳什的内心世界:理性与疯狂,而终究理性超越了疯狂,显现出人类理性的无尽光彩。影片在2002年度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荣获2002年度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改编和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一)影片的主人翁纳什极其崇尚理性思考,他似乎活在纯粹的思维世界中,他…  相似文献   

18.
电影是通过影像媒介讲故事的,而隐喻、换喻是电影修辞中的常用手法,因此,对电影中的隐喻、换喻分析实际上就是影像媒介修辞的分析。影片《触不可及》讲述了白人菲利普与黑人德瑞克的友情故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从影像媒介修辞的角度看,《触不可及》充满了丰富的隐喻和换喻,这些修辞与人物弧线和电影主题息息相关。对这些隐喻和换喻进行分析、评价,有利于完善对影片修辞艺术性的认识,深化对影片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树根     
树根在地下仿佛沉睡了其实,它一直是醒着的它清楚地下的黑暗它知道自己要在黑暗中开拓要在黑暗中生活人们看不见它甚至忘记了它但它自己不会忘记自己黑暗中它不分昼夜地延伸它一刻不停地壮大它明白只有和树冠一样强大才能保持一种平衡(编辑思迪)树根@魏鹏~~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的《秦腔》和《带灯》是其转型时期的两部力作,贾平凹将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感融入写作之中,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秦腔》与《带灯》中,字里行间、一以贯之地表现出贾平凹浓郁的焦虑感,揭示出其从对传统文化的眷恋转向对现实社会弊病的批判的思维嬗变轨迹.在创作手法上,贾平凹继续坚持其琐碎而又浑然天成的叙事风格,并开始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融入浪漫主义的元素.从贾平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当代文坛底层书写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