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前言 我国第一本规范《心理学名词》(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01),经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年成立时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8月改为现名;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组织全国150余名心理学专家审定,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公布了经全国名词委审定的心理学基本名词2973条,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编排。前者分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与量表、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6个分支,共有2039个名词;后者分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一本规范《心理学名词》(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01),经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年成立时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8月改为现名;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组织全国150余名心理学专家审定,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公布了经全国名词委审定的心理学基本名词2973条,按“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类编排。前分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与量表、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6个分支,共有2039个名词:后分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法制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其它等6个分支,共有934个名词。部分名词有简明的定义或注释。正之后附有英汉和汉英两种索引,以便读检索。这批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心理学临床或社会服务、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心理学规范词。  相似文献   

3.
“双系统”和“双向选择组合网络”理论认为,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理词典中存在名词系统和量词系统,两者之间存在双向选择关系。采用启动范式考察在名词短语产生和理解中量词的名词搭配量、名词的量词拥有量和量词-名词定配率对个体量词通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量词的名词搭配量、名词的量词拥有量和量词-名词定配率显著地影响量词的词汇通达,量词和名词之间是双向选择关系。量词通达是直接通达和间接通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动、名词损伤的脑功能性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差异近年来已引起认知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的广泛兴趣。本文从神经语言学角度出发,以Levelt的语言产生模型为框架,对词语加工哪一水平上的损伤会导致动词和名词分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汉语名词特异性损伤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例汉语命名性失语症个案,他在口语命名图形与口语产生句子时均表现为对名词的作业能力差于动词,而且这种动-名词分离现象仅局限在语音输出通道上。初步推测,他在语音输出通道存在名词特异性损伤;动、名词信息的表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词汇与句子水平的损伤彼此对应。  相似文献   

6.
名词与动词加工的ERP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录ERP的方法,探讨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差异以及词汇的具体性对这种词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300~400ms(即N400)时窗,词性与具体性的交互作用在两侧电极上达到显著水平,在两半球上具体名词所诱发的ERP比具体动词更负。并且,在N400上词性与电极位置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名词与动词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左、右半球的额叶和颞叶。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词汇-图片"启动实验范式,考察概念组合加工过程中的关系启动效应,探讨了关系竞争理论与图式取向理论之间的争论。结果:实验1发现,在目标组合概念与启动组合概念的主名词或修饰词相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2表明二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子概念(修饰词或主名词),也会产生关系启动效应。实验3在排除视觉特征因素条件下,再次证实本研究中出现的是关系启动。结论:支持图式取向理论,即概念组合中的关系信息不受修饰词和主名词的限制,是独立表征的。  相似文献   

8.
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的各类知识信息(如,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已成为了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期间,人们发现脑损伤使得一些患者对动词或名词表现出选择性认知加工障碍,即出现了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通过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机理,将为揭示词类的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提供了契机。文章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即一些脑损伤患者对有关动词的知识比有关名词的知识丧失得更严重,而有些患者的损伤模式却与其恰好相反。另外,文中也阐述了对该现象的3种理论解释:语法解释、语义-概念解释和词典解释。  相似文献   

9.
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义符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的作用。实验1表明,义符提供了重要的语法种类信息,在中文名词和动词分类中有重要作用。当义符与词类一致时分类快,与词类相反时对分类起干扰作用。实验2表明,高频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词频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义符对低频词分类作用更大。实验3表明,具体性高的词分类时间短,错误率亦低。义符和具体性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义符不仅是结构的“块”,也是语义的“块”,还是语法的“块”。所以如此,与中文名词和动词的结构特点有关。中文名词大多用义符标记事物的物质组成,动词大多用义符标记动作发出的器官或完成动作的工具。义符的语法意义的发现丰富了中文和中文认知的理论,对中文教学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交叉聚合设计,从词汇量角度考察了两岁左右汉语婴儿是否存在“名词优势”现象。在前测中,110名18、24和30个月龄的儿童接受了PCDI量表和父母问卷调查;6个月后,18个月和24个月组接受了PCDI量表的再测。本研究将“名词优势效应”定义为“(名词得分–动词得分)/词汇总分”(以k值表示),将名词得分大于动词得分者定义为“名词优势者”。结果发现:(1)从各年龄组均值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较小(k = .07),24及30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显著增大(k = .11~.19)。(2)从个体水平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者和动词优势者约各占50%(p > .05),而24、30个月组中81~100%的儿童都是名词优势者。该结果提示,以往不同研究之间的分歧可能是由于名词优势是随年龄而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探讨英语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现象,并提出了歧义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英语名词词组中歧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不同语境下名词性词和动词词类作类别语和描述语时意思差别很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影响汉语动词、名词识别因素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6个因素对汉语动词、名词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词频、获得年龄和义符熟悉性对词汇识别有显著影响。情境获得性与具体性相关显著,当回归模型中包含情境获得性时,具体性的作用减弱。获得年龄与义符熟悉性在名词回归方程中的解释量大于在动词中的。汉语动词和名词的回归模式既与拼音文字有明显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这是由汉字的特殊性和语言的共性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夏全胜  彭刚石锋 《心理科学》2014,37(6):1333-1340
将ERP技术和半视野技术相结合,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对汉语名词、动词和动名兼类词在左脑和右脑中的加工机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显示,名词和动词的N400仅在左视野/右脑存在差异,名词和动词的N400在左视野/右脑和右视野/左脑中都比偏(动)和偏(名)更负。不同词类的LPC在右视野/左脑中没有显著差异;偏(名)和偏(动)的LPC在左视野/右脑中比名词和动词更正。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语境条件下,汉语名词和动词的差异主要在具体性上,动名兼类词体现出不同于名词、动词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理论性名词问题张怡理论性名词问题(theproblemoftheoreticalterms)是当代科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只要科学理论是人们对经验世界的理性把握,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那么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经验和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不管科学家自己是否意识到,客观上他必须对那些用来描述经验现象的语词作出清晰的解释,尤其是要对那些传统分类的观察性名词和理论性名词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否则,科学理论的经验意义和它的真理性便无从谈起。但是,由于理论性名词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它远离经验,因此…  相似文献   

15.
罗文波  齐正阳 《心理学报》2022,54(2):111-121
具体性和抽象性是词汇同一特性的两极, 是直接影响词汇加工过程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 结合脑电技术探讨在有限注意资源内,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受到情绪效价的调节, 情绪词比中性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名词加工早期和晚期阶段的ERP成分也受到词汇具体性的调节, 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了更大的N170和LPC波幅; 词汇具体性影响情绪名词加工的晚期阶段, LPC波幅能够分辨出不同情绪效价的抽象词, 对于具体词仅能区分出情绪与非情绪, 这说明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负载了更多的情绪信息, 反映出对情绪信息的精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他人知识状态觉知对不同语言能力幼儿名词习得的影响。参加实验的被试是来自上海市三所幼儿园的89名3~4岁幼儿。实验一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在确定和不确定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名词习得有显著差异,确定条件下的得分高于不确定条件。一般语言能力幼儿未表现出上述区别;实验二进一步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能忽视表面的语气线索所表达的迟疑,影响他们词语学习的是对他人知识状态的深层觉知。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璧如老先生,已86龄。仍孜孜不倦的在心理学这块土地中辛勤耕耘。最近给本刊编辑部寄来了一篇文《关于我国高等院校用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对认识理论系统中的一些基本名词的使问题的研究——评心理学在认识理论系统中一些传统,规范基本名词改译模式(第次征求意见稿)》。本刊全文登刊,相信赵老先生的研究成果必将激发心理学界学者兴趣.也将推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存在词类差异,很多语言中名词比例都要高于其他词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名词优势”理论。但是,一些对汉语和韩语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获得的动词比例与名词没有显著差异,甚至高于名词,同时汉语和韩语动词比例也远大于英语动词比例。针对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获得的动、名词比例差异现象,研究者认为语言结构特征和成人对孩子的言语输入可以解释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的差异,其中成人言语中词类的频率、单词位置、词形变化复杂性和语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获得。此外,不同的词汇测量方法、观察情境、词类定义、词汇量水平、单词理解与说出也会造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名词不受副词修饰限制,这通常被认为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的区别所在。实际上,客观地存在着一种比较特殊的名词短语,它虽然也以名词为主体,但其首却有一副词对作为主体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加以修饰限制,它在组合运用过程中较之于一般的名词短语有条件限制。这类名词短语在语言实践中不仅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且能起到一定的修辞效果。一般语法著作对此很少谈到,《中学教学语法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宏  姚昭 《心理学报》2012,44(2):154-165
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是影响词汇加工的不同因素, 高具体性和情绪性都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本研究同时操纵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 使用词汇判定任务和愉悦度判断任务, 探讨了情绪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及其具体性效应是否受词汇情绪信息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受内隐或外显情绪条件的影响, 具体的情绪词比抽象的情绪词反应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 诱发了更大的N400和减小的LPC, 但LPC的具体性效应只表现在内隐情绪任务中。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的相互影响发生在内隐情绪任务中的语义加工阶段, 正性、负性的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在N400成分上差异不显著, 而中性具体词和抽象词在N400成分上差异显著, 说明词汇的情绪信息为抽象词的加工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因此消除了具体词的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