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春虎先生乃当代画马名家,作品丰富多元,理论功底深厚。通过其著作《春虎谈马》可以看出,画马艺术要想取得极高的成就绝非易事,要有笔墨的历史传承与发扬,又要"画马要以真马为师",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意境之创构。其实,这是一个由技进乎美、进乎道的过程。宫春虎不仅从这些方面悟出了画马艺术创作的真谛,而且在画马教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有《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是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至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宋德方等刻道藏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玄都宝藏》中的一种。此书每半叶六行,行十七字。半叶框高22厘米,宽11厘米。有“长春宝藏”等藏印。  相似文献   

3.
天恩溯笔———《旧约》导读(续)马玉田编译第一章圣经———由天主默感而写成的书随着我们这个工作的继续,我们将看到《旧约》的构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人为过程。我们应确信,圣经不是一部现成的从天而降的、用古老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现代文字宣布神秘消息的书。但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画在技法上长期以工笔写实为主,并形成了"白描法""重彩法""丝毛法"等;而写意技法尽管可上溯至岩画时期,但直至清末任颐、倪田才真正开始探索,后经徐悲鸿完善得以确立。宫春虎的《春虎谈马》依托多年的画马创作经验,对写实写意两种技法进行了细腻分析和图例示范,并结合技法运用赏析了历代经典鞍马画,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述了如何画马和针对性回答了创作中的共性问题。整体来看,该套丛书不仅详尽呈现了写实与写意两种画马技法,揭示了两者与马画豪放、婉约审美风格的内在关联,而且展现了画家依托画马对生命真实的去蔽、对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论韩愈、李翱之《论语笔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笔解》并非伪作,它成于韩愈、李翱之手,曾与韩愈《论语注)并行于世。后《论语注》渐佚,而《论语笔解》独存。在《论语笔解》中,韩愈、李翱冲破“疏不破注”的解经戒律,大胆指斥前儒在《论语》字词训诂、文意解读方面的失察之处。主张越汉儒而直承孔孟,舍汉魏旧注而直究经文本义。为此,他们不惜改易经文、颠倒经文次序,所以,如果从忠实于文本的角度看,《论语笔解》自然被目为师心自用,标新立异,但如果从《论语》学史的发展角度看,《论语笔解》作为一家之言,在《论语》学从汉学系统转向新的宋学系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亦不容抹杀。  相似文献   

6.
有一部名为《绿化树》的小说,塑造了一位名叫马樱花的妇女形象,而“马樱花”一词又可指一种可爱的树木,据说,其别名又叫“绿化树”。不少人认为,这就是小说命名的由来。这大概也是符合作者的意图的。作者在《绿化树》这部小说的最后到主人公章永麟查阅《辞海》中“马樱花”条,并将其全部抄录,而该条最后一句就是:“又为绿化树”。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马樱花”和“绿化树”是否同一种树的两个名称?是否同一概念? 赵眉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绿化树不单指一种树》  相似文献   

7.
今年《法音》第二期发表《石经山发现唐武德八年静琬题记残碑》一文,它对研究房山石经有关静琬镌造石经事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残碑发现于石经山雷音洞前边汉白玉石栏板下面,用作垫石;长32厘米、宽37厘米、厚10.5厘米,双面刻、有残缺.现残留文字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碑刻与碑文《高良太清观碑》是存于石碑王庄西坑塘北岸碑楼中的一通元代碑刻。石碑王庄属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位于牡丹区的东部、定陶区的北部,距牡丹区、定陶区均30公里。《高良太清观碑》坐东朝西,通高363厘米,其中碑首高95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碑身高195厘米,宽95厘米,厚29厘米;碑的龟趺座长230厘米,宽100厘米,高63厘米。碑  相似文献   

9.
天恩溯笔———《旧约导读》马玉田编译引言《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当一个人在查考他目前的情况时,他一定不会忘记或忽略他昨天曾是什么样子。他之所以有今天,实在与昨天的种种分不开。不错,昨天是过去了,但必定给他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范笔德(Peter van der Veer)是荷兰皇家学院院士、德国哥廷根马普研究院族群与宗教研究所所长,他于2014年出版了《亚洲的现代精神》(The Modern Spirit of Asia:The Spiritual and the Secular in China and India,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一书,在其中提出了"宗教—灵性—巫术—世俗"的结构链(Syntagmatic chain of religion-magic-secularity-spirituality),颇有雄心地希望总结亚洲世俗性现代化背后的宗教、灵性和巫术等一系列精  相似文献   

11.
徐晓鸿 《天风》2018,(1):26-28
《一神论》这份出土于敦煌的秘笈,由三篇经文组成,经过日本学者羽田亨(1882-1955)的考证,该经卷的顺序应该是:《喻第二》、《一天论第一》和《世尊布施论第三》,1918年刊布,经文书写在黄色麻纸上,全卷长640厘米,宽25.4厘米,其中第二与第一的次序弄反了,这可能是抄写者的疏忽造成的,也可能是装裱者大意造成的。《喻第二》有60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中田吉信在《海外对中国伊斯兰研究》一文(载日本《东方学》杂志1983年第六十五辑)的第四部分提到中国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以极大兴趣研究《怀宁马氏宗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关于研究“怀宁马氏宗谱”的论述。在国内,这个宗谱已无法查寻,但据罗香林教授所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有一套完整的《怀宁马氏宗谱》。 罗香林教授的论文《族谱中关于中西交通若干史实的发现》,发表于1968年台湾《中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到冯友兰教授题为《哲学与哲学史》的论文(见《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其中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殊任务”一节说:“战国时期,公孙龙作《白马论》,主张‘白马非马’。当时及后来的许多人认为这是诡辩,因为在常识中,一般都说‘白马是马’。其实‘白马是马’和‘白马非马’这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并没有冲突。‘白马是马’是就马这个名  相似文献   

14.
一、先生的名和字“马相伯先生原名志德,字斯臧,又名钦善,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亦作湘伯、薌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这是一个对先生名字比较完整的记载,见于方豪撰《马相伯先生事略》。书信署名常用若瑟或若石,是他的洗名。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陈旭麓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词典》马相伯条,误作名相伯、字良。先生最推重杜甫,尤其杜甫的《聪马行》、《房兵曹胡马》,《瘦马行》等描写马的诗,特别欣赏。他认为杜甫詠马、实是自喻。先生姓马,以良马自冀,故改名良。但又不愿独身自好,以相马之伯乐自任,  相似文献   

15.
天恩溯笔———《旧约》导读(续)马玉田编译第二章亚巴郎———我们的信德之父自从孩提时代以来,我们的脑海里便充满许多模模糊糊的人物形象。偶尔,他们会在一瞬间浮现出来,然后又漂回潜意识的影子中去。这些人形形色色许许多多,是否亚巴郎也在其中?他只是潜伏在我...  相似文献   

16.
<正>《匡庐图》是荆浩山水画创作技法的展现,他继承了唐代王维的水墨风格和李思训的用笔技法,形成了具有自己风格的山水画技法和系统理论体系。他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绘画体系,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匡庐图》的笔墨理论来源——《笔法记》《匡庐图》绢本,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是荆浩的  相似文献   

17.
<正>汉代是书法艺术理论的源头,蔡邕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它的《九势》、《笔赋》、《笔论》、《篆势》等理论著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他的书法艺术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马王堆帛书《系辞》中几处重要的异文。今本《系辞》中的“象”,帛书作“马”。“马”义同于“数”。《庄子》中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处的“马”。与帛书《系辞》中的“马”同义。今本《系辞》中的“太极”,帛书作“大恒”。恒、常同义,《仪礼》中说“假尔大筮有常。”这个“常”即帛书《系辞》中的“大恒”。亦即《吕氏春秋·大乐》中的“天常”。今本《系辞》云“显诸仁,藏诸用”,帛书作“圣者仁,壮者勇”。儒家学说重视“勇”,《论语·宪问》即有云“仁者必有勇。”帛书《系辞》云“天地之大思日生。”“思”读为“司”,今本作“天地之大德日生。”帛书《系辞》又云“夫易古物定命”,其义同于“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今本《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帛书作“圣人以此佚心”,佚、乐同义,马王堆帛书《五行》云“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动态     
俄罗斯用纯金复制奥斯曼版《古兰经》3月12日,俄罗斯的艺术家用纯金复制出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奥斯曼古版《古兰经》,共163页。这项工作的负责人说:“制作这部珍贵的《古兰经》是俄罗斯有关部门对伊斯兰文明研究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元月,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部《古兰经》汉译本——《〈古兰经〉译注》,译者是家父——原北京大学阿拉伯语副教授马金鹏先生(1913—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