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钰 《美与时代》2014,(10):101-101
众所周知,从舞蹈艺术诞生的那一刻起,音乐和舞蹈就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舞蹈需要音乐来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而音乐则需要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关于两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难以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和看法。舞蹈艺术是创作者把不同的艺术手段(舞蹈形体动作和音乐音响)结合起来的产物,无需强分轩轾。在文中笔者着重进行了对舞蹈和音乐异同的探讨,试图阐述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起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驾驭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我们进行舞蹈审美创造活动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规律,掌握比较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独特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愈发多元。较为通俗化的音乐、舞蹈愈发广受欢迎。其中,近些年出现的大众参与性极强的广场舞发展极为迅速,广场舞蹈现今几乎遍布了我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音乐自然是广场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广场舞音乐运用情况的调查对于我们认识、感受、探讨广场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舞蹈的生命,舞蹈从它第一天诞生就和节奏同时存在。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结合的纽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直观可感、有声有色、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舞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维吾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以歌舞著称的民族,维吾尔人民在结合自身的劳作与社会生活,并利用自身的智慧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舞蹈。本文以维吾尔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着手,着重分析了维吾尔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审美的角度进行切入,对维吾尔舞蹈的的风格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展示维吾尔民族的本源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舞蹈是以视觉占据大半壁江山的视听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若能借鉴运用“简约”形式法则,可以指导舞蹈编导更好地去创编作品,使作品呈现出高度凝练的美.我国许多编舞家在这方面都有典型的作品.除了专业舞蹈作品,在群文舞蹈领域编导同样可以运用“简约”形式美法则指导创作.但需要注意要合理借鉴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为舞蹈编创所用,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法则,以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舞蹈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的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的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的审美层面都深深的影响着舞蹈的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的相互磨合和相互作用,儒家文化在构建当下和谐的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通过舞蹈表演将人的内部情感呈现出来,这样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舞蹈的情感表达是舞蹈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将个人内心深处对作品的理解和感触给以完美的诠释。完美的舞蹈需要舞蹈者将自己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每个舞姿中,深刻掌握作品的精髓,灵活地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所以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靳珂 《美与时代》2014,(8):88-88
编导是舞蹈创造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舞蹈编导主要从事舞蹈动作创作、修改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编导必须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涵养和基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舞蹈演员做到尽善尽美。此外,编导在编排的过程中必须要融入生活和创新元素,才能更好地提高舞蹈动作的可观性。  相似文献   

10.
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舞蹈形式的变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舞蹈表现形式的编排上,我们可以结合文学、诗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舞蹈的表现更加灵活多样,这样舞蹈才能有血有肉更吸引观众,让多领域的美进行有效的结合与渗透。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大地湾原始地画还展现了一对男、女舞蹈的场面,这对我国原始艺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羌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S"型体态和"一顺边"的美;胯部动作的大量使用;舞蹈运动中"以左为上"的原则。羌族舞蹈与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体现着当地的宗教意识,并且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如何在文化的均质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保存、发展羌族舞蹈的文化特性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具体可以从"一个体系"、"两个中心"、"三种类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甘婷 《美与时代》2014,(10):102-102
舞蹈与杂技是人体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者是相似的,而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就舞蹈与杂技表演的舞台融合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围绕舞蹈与杂技表演的舞台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必要趋势,两者的融合包括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并为艺术带来了创新,提升了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舞蹈编导们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心理,这种气质和心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舞蹈编导的创作思维和情感表达,使其作品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更为清晰准确,对编导自身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艺术气质与文化心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促成,而是在漫长的学习与积累中慢慢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从原始社会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吸收了历代的精粹后,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韵味。中国舞蹈离不开中国的民族精神与儒、道、释的思想影响。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尤以舞蹈最具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孔子乐舞结合礼、乐、舞于一体,融入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仁”的特色,其内容深厚而又哲理,追求和谐统一,表现了对天地、君主及礼制的庄重与崇敬。我们主要从美的本质角度分析了孔子乐舞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多样性,并从审美的艺术角度来分析孔子礼乐在音乐美角度、舞蹈美角度方面的审美特征。最后对孔子乐舞所蕴含历史悠久的文化精神,及其对之后的封建社会礼制等级的深远影响作出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18.
李欣欣 《美与时代》2014,(12):116-117
幼儿舞蹈是幼儿表现自我的良好模式。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学习舞蹈,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开发了智力。文章主要探讨幼儿舞蹈的创编生成模式,以期对幼儿园舞蹈创编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5-135
呼吸与舞蹈动作紧密相结合,可以改变舞蹈动作的质感和情感,使动作显得丰满更具张力。掌握好呼吸方法,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去体会,在身体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去探索,找到呼吸的支点;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从无意识升华为意识,使我们的舞蹈更具感染力,让舞者与观者之间达到心灵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中,舞蹈形象的捕捉是舞蹈创作者的首要任务.舞蹈形象的捕捉,需要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创作者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丰富自我的经历,发现美、展现美,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舞蹈形象,给鉴赏者和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