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个少年写了篇文章,十分得意,将它寄往报社,并告诉家里人,请他们准备好“惊喜”。很长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少年很失望,很沮丧,很灰心。母亲见状,乐呵呵地抚摸着少年说:孩子,那篇文章写得很美,是我看见过的最好作品。孩子没兴致听这样的夸奖,他已对自己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2.
宽窄都是路     
有一年,我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香港《东方日报》的总编希望我写一篇文章。写什么呢?我问。写崎岖的道路。那是什么?你的成功史。写你如何达到今日的成功之境。我不能写。因为我的人生中没有崎岖的道路,对我而言,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辨析》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越同志的《“市民社会”辨析》(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以下简称《辨析》)是他就同一问题写的第三篇文章。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载《经济研究》1988年第2期),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评〈马克思市民经济思想初探〉》的文章加以评论(载《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最近还了解到,他还写过一篇文章《“资产阶级权利”应译为“市民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1982年曾写了“评《淮南子》的心理思想”一文,为了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又写了这篇文章。文中着重写了其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关于知虑心理思想;关于智能心理思想等问题.作者认为《淮南子》关于重视众人之智等观点,很值得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5.
一1877年11月,俄国进步杂志《祖国纪事》登载了民粹主义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一篇文章——《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先生的法庭上》。由于这篇文章包含了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因此马克思便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写了一封答辩信,试图纠正米海洛夫斯基对《资本论》的错误解释。但是这封信写好之后,马克思生前一直没有把它寄出去公开发表。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马克思所写的这封信。1884年3月  相似文献   

6.
读后反思     
田尘 《天风》1994,(12):32-32
《天风》第八期刊发的《神改变了我》和《留意家庭中的见证》两篇文章,读了几遍深有感触。《神改变了我》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结构自然,信主前后思想变化写得真实、深入浅出,文章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言传身行的传福音,目的效果都是好的,扩大了人们对基督徒好的形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最近,看余秋雨为祝贺巴金一百岁诞辰写的一篇文章<巴老和一个世纪>,读后联想医疗卫生学术界的一桩桩事情很有些感慨,不得不写出来,一抒胸臆.  相似文献   

8.
这篇文章是刘惠林先生正在写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书的第五章,在寄给本刊时,作者增写了开头的两段文字。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他对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的研究成果和见解。我们认为,国内外学者交流研究成果和交换意见,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发展,本刊愿为此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读后反思     
石见 《天风》1994,(12)
《天风》第八期刊发的《神改变了我》和《留意家庭中的见证》两篇文章,读了几遍深有感触。《神改变了我》这篇文章语言朴实、结构自然,信主前后思想变化写得真实、深入浅出,文章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言传身行的传福音,目的效果都是好的,扩大了人们对基督徒好的形象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1953年写的一篇文章。近年来,“人机对话”有了新的发展。机器可以“听懂”人讲的话,接受人的命令来行事,这样的事当时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认为这篇文章关于物质的状况只有用物质的力量来改变,以及两类物质的说法并没有因为有这样的发展而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11.
编后记     
本刊应读者要求和编委建议,今后拟在可能条件下开辟专栏,就某一类问题发表几篇文章,以便能够比较集中地反映当前外国哲学界某一方面的问题和提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某一流派的资料。本期第一栏就控制论的哲学问题译载了四篇文章。头一篇是苏联科学院别尔格院士写的关于控制论的综合介绍。其次译载了两篇就控制论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展开争论的文章:一篇是苏联科学院科尔莫戈洛夫院士写的,他主张人能够制造出能思维的机器来;另一篇  相似文献   

12.
1798年,费希特与尼特哈默尔决定在他们主编的《哲学评论》第8卷第1期上发表耶拿大学讲师弗尔贝格的《宗教概念的发展》(载该刊第21页——46页)。费希特发现这篇文章有许多不足之处,拟加上脚注以后发表。但是,弗尔贝格请求费希特放弃这种做法。于是,费希特就另外写了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当我坐下来写这篇文章论述 C.G.亨普尔的科学哲学时,我忽然想到多年来不断劝告那些认真研究论题的学生从研究他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开始。我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的著作都很清楚明了、锐敏而深刻,提供了理解基本哲学问题的坚实基础。最近我读了他前不久为了向 A.格律鲍姆表示敬意而出版的论文《科学中的评价和客观性》。任何人读到这篇文章,都会感到它展示了亨普尔早期著作中一切优异的特点。这一文章谈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开端一九五四年春天,我因负伤从部队转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疗养。到了那里,自然要读一读毛主席写的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这就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开端。我第一遍读这篇文章,就被毛主席的亲切教导、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感动了,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当时,我伤痛很厉害,又想到今后自己的健康问题、工作问题、前途问题,心里很沉闷。读了这篇文  相似文献   

15.
汪安圣同志是《色、形爱好的差异》一文的作者之一。葛銘人同志的文章发表以后,汪安圣同志写了这篇文章。現在我們把它全文发表出来,讀者如有什么意見,可以提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1995年12月19日在北京“中西哲学与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刘述先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平心(而)论冯友兰》;陈来教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默默而观冯友兰》。我觉得在今天很有必要做一篇文章:《全面评价冯友兰》。冯友兰已经是一个历史人物,后人应该对他一生的哲学道路和学术成就,他的是非得失,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作一个全面的、客观公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包括总体评价和对其各个阶段学术思想的评价,包括对其哲学成就、政治态度、道德…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是济南社会科学院的李家振先生写的。这位李家振不是我。 李先生与我同名、同姓、同年生,但几十年来天各一方,互不相识。我俩得以会遇完全是因有佛缘。  相似文献   

18.
一、从思想方法“反常”谈起 有一次我在武汉化工学院对学生作报告,一个学生递纸条给我:“我认为您的思想方法反常。”这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动因。老早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搞教育、搞教学工作,老师应该有创造性地教,学生应该有创造性地学。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创造性地教和创造性地学,我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另一原因。 思想方法就是指思维逻辑方法。思维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二者分别是从“静”的  相似文献   

19.
本栏主持在一次演讲之后,希望学员们能到自己周围去踏访一下古迹,特别是佛教的遗迹,写一篇记述文字。本意是鼓励大家热爱前人曾洒血洒汗的这块养育中国人的土地,记住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燃起光复旧物的信心。本文作者踏踏实实地写了这篇文章,文风朴素,而深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却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20.
内容简介     
《原道》2017,(2)
<正>本辑设"教化与治道"专题,这是古代儒家倡导力行的经典命题,也是当代儒学复兴不可偏废的着力点。专题由7篇文章组成,分别涉及家族教化、礼法教化、国民教化、文化信仰、少年教化和政治教化、天下教化等内容,反过来,也有着驯化权力、教化国家的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