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语     
中国人最爱酒的是李白。李白行于酒亦眠于酒,思于酒亦梦于酒,生于酒亦死于酒。我常征想,如果没有酒,不知还有没有李白?  相似文献   

2.
高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为我论三车。问云颂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吾师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戒若长天秋月明,身如世上青莲色。心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舍利骨,手中万岁胡孙藤。嗟余落魄天涯久,罕遇真僧说空有。一言忏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僧伽歌》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赠与曾于五台山修行的高僧僧伽的一首诗,被收入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第七卷古近体诗“歌吟”中,是一首歌行体的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在唐代就被贺知章称为“谪仙”,后世更尊其为“诗仙”。李白之所以被称为“…  相似文献   

3.
正古今许多文人爱写广告,所写的广告既有文学价值,又起到推销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些文坛佳话问世。诗仙李白曾为兰陵美酒写下一首《客中作》的广告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寥寥28个字,巧妙地把酿酒人要宣传的内容与诗歌的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古代  相似文献   

4.
闲适     
没有空玩儿,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仙李白,由于傲视权贵,愤世嫉俗,遭到当朝权臣的谗毁,结束了不到三年的“供奉翰林”的京城生活。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自《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接着他托请北海高如贵天师为自己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老子道观)。它表明李白既是一位虔诚的道士又是一位诗人。 唐代开元之后,李白看到权臣更加专横。  相似文献   

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人们对李白的身世、遭遇以及他的身世、遭遇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此,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点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有所裨益。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无论是盛唐诗歌的神韵,情韵,还是气韵,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之为“诗仙”。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浅论花酒诗     
自古以来,花、酒、诗三者似乎有着很深的渊源,文人中也广泛流传着“有花方解酒”,“莫教一日不开花”的迷恋花酒之说,可以说花酒已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融入文人诗家的灵魂深处。本文将以古代诗文为例,就中国文人墨客诗中的花酒现象进行论述,浅析花酒诗三者之间难舍的情缘。  相似文献   

8.
说“酒戒”     
《佛教文化》2011,(3):2-3
酒的影响恐怕古往今来都没有当今这样普及,尽管李白早就有过“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之句。但有那么多的蛊惑广告,那么多的赞誉,并且有那么多人研究“酒文化”,却真是只可能出于现代化的当代。当前更使人关注酒的便是醉驾屡禁不止,就连在我心目中印象不错的音乐人高晓松也成了因醉驾被判刑之人!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5,(6)
<正>纵观唐代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仅在世俗世界造就了一代文学——唐诗之辉煌,而且在方外天地里也涌现出许多释子诗家和羽流骚客。他们不但为当世所重视,亦多入后代选家之法眼。在《唐人选唐诗(十种)》中,韦縠所编《才调集》选录唐代释子12人,诗20首,为其它九种书所不及。今将这20首僧诗逐一与唐、宋诸家所编《又玄集》《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及后世有关集本比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这样一朵浪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世态炎凉,没有心中忧愤,没有世间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那样的令人陶醉,那样的无忧无虑,字里行间渗透着和谐与美好,那就是童心如花、天真烂漫的童趣诗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干行》是一首描写童趣最著名的诗,千百年来,人们口口相传,津津乐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  相似文献   

11.
李白开博     
翻开历史这本书卷,在唐代这一章节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诗仙李白了。李白在唐朝某个网站上开通了属于自己的诗歌博客。同样是开博,为什么李白他老人家的博客就可以红遍大江南北,流传千古?时至今日,笔者罗列其文,断章取义,以博君一笑: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20,(5)
正一、《心海集》写本情况及内容《心海集》(S.3016、S.2295)是唐代流传于敦煌地区的禅诗集,也是敦煌禅宗诗偈中篇幅最为浩繁的集子。诗的主旨为劝人修道成佛,通篇语言质朴无华,写的都是如何参禅,如何精修,如何成佛。它是一部已经散佚的唐代佛教诗歌集,唐宋以来的公私书目均未著录,仅存于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其作者和编纂者,亦都不可考。S.3016写本首全尾缺,双面书写,现规格为25.5×255.5cm。由六张纸粘合而成,先粘后写。正面抄写《太上元阳经第十》,有尾题,首残尾缺,正  相似文献   

13.
唐朝时侯,有位大法师,字藏真,名怀素,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与张旭齐名,有“张颠怀狂”之称。他的草书有一本石刻《自序帖》流传下来,早已成为我国国宝。其笔势腾飞圆转,直如壮士拔剑起舞,神采极为动人。他喜欢饮酒,往往酒后写字。那飞动之势,有如狂风骤雨飘忽而来,又象飞龙惊蛇倏忽而去。当时很多名流都写诗作文称赞他。大诗人李白在《草书歌  相似文献   

14.
蒿志强 《天风》2010,(8):6-6
<正>又是一年一度祖国各地神学院校莘莘学子即将完成学业步入侍奉工场的时刻,不由想起笔者16年前于金陵协和神学院与7年前于新加坡三一神学院毕业前夕,分别自吟小诗各一首,聊抒胸臆,是诗是赋,都不像样,权作送行小礼,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5.
诗(以下包含词、曲)中有画,是诗论中众所周知的话题。但诗中有戏,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诗中有戏,即通过一首诗的动作性语言等所表现出来的短小的矛盾冲突,再现生活的形象,以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如有人把杜牧的《清明》诗点化成一段情趣盎然的戏剧小品:  相似文献   

16.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处出尘氛."这几句诗出自杜甫的<观李固请司马第山水图三首>之二,而李白也曾有"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致橡树》一诗让舒婷名满天下。对舒婷的认识,大部分读者也都来自于这首诗。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写于1977年,随着这首诗的发表和流传,舒婷顿时名声大噪。舒婷说,从创作的初衷上看,《致橡树》并不是一首爱情诗。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青年人以  相似文献   

18.
盆景的雅趣     
正生活无处不美,空余闲暇,临窗而立,面对阳台上的一方盆景,品赏雅玩,自得其乐,别有一番意趣。盆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康熙在《咏御制盆景榴花》中写道:"小树枝头一点红,嫣然六月杂荷风;攒青叶里珊瑚朵,疑是移银金碧中。"苏东坡可谓盆景发烧友,写了好几首赞美盆景的诗。"五峰莫愁千峰处,九华今在一壶中;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中。"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翻开《无声告白》之前,我有些犹疑。这本书作为伍琦诗——一位美籍华裔女作家的处女作,承载的赞誉似乎太多。带着忐忑的心情,我翻开了它。伍琦诗没有辜负那些赞誉。这样一部文笔细腻、思想深刻、贴近生活的作品,很难让人相信它是伍琦诗的处女作。每个人的身边,似乎都有一些"异类":他们鲜少与人交流,总是独自做自己的事;如果有人邀请他们参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一生与仙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其立身行事及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无论是在蜀中还是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漫游途中,他都乐于游名山探仙道,并结识了不少有名望的道士,如司马承祯、吴筠、元丹丘、胡紫阳等.李白的诗中多有神仙、紫霞、天宫楼阙、琼阁仙山等仙境的描述,足见李白对道教之倾心和道教对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