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03年,有一位名叫科尔的学者在纽约的数学学会上风头占尽,因为他破解了一道世界性的难题。当人们都对他取得的成绩赞许不已的时候,有一个人提高声调对科尔说:"先生,您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面对这样的夸赞,科尔只是微微一笑,回答说:"我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智慧,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加勤奋努力罢了。""你知道我破解这道难题,花了多长时间吗?"那人回  相似文献   

2.
友好往来     
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参观北京白云观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四日,正在我国进行访问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参观了北京白云观。下午四时半,科尔总理乘车抵达白云观,受到监院黄信阳等的热烈欢迎。科尔总理说:“我很早就想来白云观,这次终于来了。”并对科尔夫人未能一同前来参访表示歉意。科尔还说:“道教在德同人民中很受喜爱。”科尔总理在黄信阳的陪同下参观了主要殿堂,询问了本观道教徒的人数以及有关信仰方面的一些问题,在四御殿内还按照道教徒的礼节拈了  相似文献   

3.
论证有两种类型:论证1是指作为一种话语或交际行为的论证,它被看作是由主张(结论)及其理由(前提)所组成的;论证2是一种特殊交互作用,指的是一个论争或就特定主张做出一个论证的过程。(O’Keefe,pp.121-128)前者是指作为结果的论证(argument-as-product),后者则是指作为过程的论证(argument-as-process)。哈贝马斯把前者称为“论证”(argument),后者称为“论辩”(argumentation)。广义的论证包含上述两种类型,狭义的论证则仅指上述第一种类型。然而,20世纪上半叶论证结构被理想化了:数学证明被人们当作成功论证的范式,论证完全被从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4.
自然化的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识论关乎科学的基础.当这样宽泛地来构想认识论时,它把对数学基础的研究作为自己的一个部门包括在自身之内.在本世纪初,专家们认为,在这个独特的部门中,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数学似乎都可以还原为逻辑.  相似文献   

5.
看法与论证     
本文的主导问题是:我们为自己已经具有的看法进行论证是否多余甚至虚伪?为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澄清关于论证的一些误解。论证并不只是为了说服别人。从根本上说,论证是把东一处西一处的道理联系起来,使我们获得整体的眼光,或日综观。尽管我们在着手论证之前已经有为之进行论证的看法,但获得了论证的看法,在上述意义上,是一种新的看法。即使我们并没有通过论证达到"共识",论证也并非徒劳,因为它可能有助于多样性之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6.
存在柏拉图式的数学概念实体是哥德尔在哲学方面最重要的一个结论。《理性的生命———哥德尔思想研究》一书的作者用了整整一章来讨论这个问题 ,书中所列哥德尔对数学柏拉图主义的主要论证确实是哥德尔在他的著作中最强调的那些论证。现在我就在这本书工作的基础上 ,从诸多可能的观察点中选择一个观察点 ,也来看一看哥德尔为他的概念实在论所作的论证。我所选择的观察点 ,就是直觉或者哥德尔说的“数学直觉”对柏拉图主义数学观的证明作用。哥德尔的数学实体是柏拉图式的 ,是概念世界的存在物。它既不在物理的世界中 ,也不在心灵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7.
王亚成 《天风》2009,(1):58-59
星期天做完礼拜,在教堂门口听见有位信徒的感慨:"星期天真累!人虽然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啊!"那一刻,一种莫名的感触深深地冲击着我.  相似文献   

8.
"证明"一词在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中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指主要在数学领域中使用的演证,其二指主要在人文学科领域中使用的论证。演证与论证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这一特点在所谓"准逻辑"论证中有集中的反映。按照与形式逻辑推理或数学推理的相似性,准逻辑论证可区分为两大类11种,具有"似逻辑而又非形式"的性质。相异于佩雷尔曼认为准逻辑论证的结构不能被形式化,本文指出,它们可以在巴斯和克雷伯"形式3"的意义上被形式化,即有其论证型式;运用相应的批判性问题,可对这些论证的确信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实在论中的“实在论”这一术语,通常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使用。一种是把“实在论”当作主语来运用的论证方式。这种论证是试图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特殊领域,来阐述实在论的学说。例如数学实在论、语义实在论、物理实在论等。在这里,数学、物理等成为作者研究实在论问...  相似文献   

10.
油画《人生旅途》是19世纪早期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画家托马斯·科尔的代表作。该作品结合寓言,呈现了科尔的人生观念。运用图像学方法论,结合艺术社会学,探讨了科尔个人际遇以及其所接受的哲学观对《人生旅途》叙事的影响。《人生旅途》作为美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尔前作《帝国历程》一致呈现出画家对于人类自身命运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这篇文论中提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数学哲学观。其中的想法是,通过分析各种数学哲学思想对于数学实践的实际影响来比较它们的价值。为解释这种想法的可行性,作者将论证,正是数学的某些特性使得实用主义的方法能够被自然地运用于对数学哲学诸观点的分析。在之后的一节中,作者会给出一些案例分析以展示某些哲学观点是如何具体地影响数学研究的。文章的写作假设读者具备了一些关于经典逻辑和集合论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PI)中阐述了遵守规则悖论。本文将其梳理为保守的和激进的两个版本,并将相关论证区分为基于解释的论证和基于直觉的论证。然后,本文考察了卡茨对这一悖论的解决,指出这一解决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13.
明确论断和详细论证7+5=12这般意义明晰的命题的分析/综合性质,是每一位关心数学命题的认识论地位的数学哲学家、每一位关心分析—综合二分法和先天综合命题实存性的哲学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继给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穷尽所有可能的五个论断,并逐一反驳前四个论断,第五个论断最终得以被支持。这个论断是说:7+5=12是先天综合命题,但并非基于康德的理由。该论断为先天综合命题思想提供了判决性实例。对第五个论断的论证,一方面基于现代视角对算术命题的深刻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哲学史上各个流派关于分析—综合二分法的观点间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4.
经营自己     
每个人都怀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攀上成功的峰巅,但人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无数事实证明:如果你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你就找到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人生在世,谁都不希望自己庸碌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平平庸庸默默无闻。是大雁就想翱翔蓝天,是骏马就想驰骋草原,都盼  相似文献   

15.
她心里很烦     
星期天我和丈夫、女儿到照相馆拍照片,服务员对我们上乘的服务,我很感动。第二天,她打电话让我去看样片,我如约到了上花轿影楼。选好了样片,她叹叹地说很羡慕我,我一惊:“不会吧。”我们没有过多的交流。她说是看到我女儿非常懂事乖巧的样子,让我感觉我对女儿的培养很成功。我很开心,别人夸自己的女儿好就是对妈妈的赞扬吗。 “大姐,你看起来很幸福。”她望着我的眼神有点犹豫。  相似文献   

16.
1.论证是竞争的必要手段竞争始于发现机会,发现机会是竞争成功的一半。那么,竞争成功的另一半还要求竞争者采取种种手段,利用已发现的机会。而论证则是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从狭义上讲,论证是人们争辩是非,证明某一论点为真或批驳某一错误论点的思维过程。这便是逻辑意义上的论证。从广义上讲,论证是指某种理论、政策、计划、方案或建议的提出、阐述以及评论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骆颂恩  吴新望 《天风》2015,(4):10-11
经文:约1:14-16;诗84:5-7;赛35:1-2;林后3:18"从他半满的恩典里,我们都领受了,而且恩上加恩。"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一位父亲初次领着自己最小的儿子,一同上教堂去礼拜。当父子俩刚跨入圣殿大门时,儿子带着奇怪的目光,手指着台上悬挂着的十字架说:"爸爸!一个好大的‘加号’噢!"爸爸弯下腰轻轻地说:"孩子,这不是‘加号’,是十字架。"儿子又接着说:"爸爸,在学校里老师明明教过,‘十’就是算术中的‘加号’。"爸爸刚要回答,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是的,的确是一个‘加号’。十字架,在我们基督教的信  相似文献   

18.
1983年4月7日《文学报》刊有一篇题为《华俄焚稿异同论》的文章。文章开头说:“鲁迅写过一篇《华德焚书异同论》,论证了秦始皇烧书和希特勒烧书的相同和不同;我套用这个题目,想谈谈茅盾撕稿同果戈里焚稿究竟相同还是有别。”该文在论述了茅盾的一个电影剧本没有成功的两点原因之后,即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果戈里“晚年的思想趋向保守”,其《死魂灵》第二部描写地主们改心向善,但他“究竟没有泯灭正直之心”,因此由于自己的思  相似文献   

19.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人所具有的关于他的认知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也就,是他对自己的认知行为了解了些什么以及在认知作业过程中如何调节自己的认知行动。后来,数学教学工作者开始研究无认知在完成数学作业中的作用。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确信,一个人在完成数学作业过程中认识到和相信他自己作为数学学习者和行为者以及他如何去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对于他的成绩具有强有力的作用。因为元认知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所以发展元认知就要求人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  相似文献   

20.
搭桥与拆桥     
星期天,女儿和同学下跳棋,女儿总是输,父亲帮女儿出主意:“你不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吗?” 搭桥——下跳棋的一种捷径,每搭一座桥,就可以连跳好几步,事半功倍。女儿听了父亲的话,棋局大有起色,父亲趁势教导女儿:“生活就跟下棋一个道理,学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多寻求一些帮助和捷径,路才好走。”女儿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