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弟,他是父亲眼中的"败家子"。他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酷刑,在学校他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逃出去,然后和别人一起要么飙车,要么就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后来,他更是瞒着父亲拒绝了联考,结果父亲被他气得进了精神  相似文献   

2.
他是众人眼中的浪荡子弟,他是父亲眼中的“败家子”。他不喜欢学校,上学对他来说是酷刑,在学校他常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逃出去,然后和别人一起要么飙车,要么就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后来,他更是瞒着父亲拒绝了联考,结果父亲被他气得进了精神病院,父亲出院后,对他更是大大失望,  相似文献   

3.
他作为原告依法和她离婚了。财产分割时,他将一万七千多元钱和全部房屋及家具都给了她。亲爱的读者:你以为他对得起她了吗?不,在民事法庭上,他是原告,但在道德法庭上,他是被告。因为,他欠下她的债,用金钱是偿还不清的。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药方     
他是一个弃儿。幸好,一对好心的大学教授夫妇收养了他。 尽管他的养父母精心抚养着他,但不幸的是,两岁的时候,他突然停止长高了,而且健康状况也越来越糟糕。经过专家会诊,他患的是一种罕见的阻碍消化和吸收食物营养的疾病,而且医生认为他只能再活半年时间。还好,通过静脉注射营养液,勉强使他恢复了体力,但他的生长发育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主要负责报时和节目介绍。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让他觉得索然无味,而这枯燥的工作,他一天要重复好几次。更为糟糕的还不止这些,工作中的不顺心直接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而糟糕的生活质量又反过来干扰着他的工作状态。他陷入了恶性循环。在他的潜意识中,工作不好是他做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他挺不住了,他不想自己的青春就这样浪费,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弹性     
有一个中年男子独自去看心理医生。他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他有很大的希望,被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竟然将他以前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罗列出来,递交给了董事长。于是,他升职的希望,便在对方的嫉妒和攻击下,暂时停摆。然后,他又告诉心理医生,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妻子对他十分不理解。现在,他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听到这儿,那位医生笑着问他:“那么在你身边一定有另外一个女人理解你,是吗?”他信服地点了点头。那位心理医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在回来时,他手中多了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  相似文献   

7.
无价的经历     
有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得赶到父亲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负担的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跟其他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卡片和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和工件的数量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候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被扣除了一半。当他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他想他可以接管父亲的公司了,可他的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却对他更加苛刻。他想不明白,他的父亲是公司的董事长,他家并不缺钱花,并且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给他一分钱,就是生活费也得定期索要…  相似文献   

8.
牵挂的力量     
詹姆斯曾是千万富翁,后来他的公司破产了,他的财产和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他的妻子因此忧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合作伙伴史蒂文也精神失常住进了医院。  相似文献   

9.
爱与尊严     
正朋友问她,今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如果他准时出现在楼下,你会答应他,做他的女朋友吗?这是她和他的一个"约定"。他和她,偶然相识,他爱上了她,对她展开攻势,穷追不舍,甚至有点死缠烂打,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但是,她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而且,她也不能确定,以他这样火热的性格,到底是真的爱她,还是只是一时冲动。  相似文献   

10.
网开一面     
正卡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登山运动员。有一次,他和同伴们一起去登山,结果一不小心,他掉进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坑洞里。不幸和幸运随着他落到洞底而同时降临在了他身上,不幸的是,他的右手和双腿都摔断了,幸运的是,他还没死,并且还有一只左手能活动,嘴巴也还能说话。卡尔开始设法往上爬,虽然双腿和右手都不能动了,但他还有一只左手,而且牙齿也可以咬。于是他用左手抓住岩石,用牙齿咬紧一些小树根,就这样一点一点往上爬。洞外的人看不清洞里的情况,只能大声为他喊加油。  相似文献   

11.
波兰逻辑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的杰出人物是卢卡西维茨,他是特瓦多斯基的学生,后来继承和发展了皮尔士、耶芳斯(Jevons)、施罗德(Schr(?)der)、弗雷格、罗素和怀特海,维拉蒂(Vailati)、库蒂拉(Couturat)和西欧其他逻辑泰斗的成就。他首先研究、思考的是什么?他发现了什么?解释了什么?把所有这些问题归为一点,我们可以回答说,卢卡西维茨创造了一个可以进行命题演算的完整的公理系统系列;他第一个建立了多值逻辑系统;他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公理化;他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与斯多葛派的逻辑之间的真正关系;他  相似文献   

12.
徐懋庸疯狂地反党反社会主义,是昭然若揭的了。他写了大批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杂文;他还组织了反党的“哲学合作社”,写下了他的反动哲学。他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并且是和他的反动政治观点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更确当一点说:徐懋庸这个右派分子,在为资产阶级右派制造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3.
名人和专家是二码事。如果你向郭朋先生说他是名人,他可能不会赞成,但是如果我说他是佛教研究的专家,想必他不会反对。因为在当今中国大陆的佛学界里,似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象他一样,利用自己的力量写出了这么多有分量的佛学著作,也没有人象他一样搞出了比较系统地中国佛教通史系列。所以我说他是一名佛学研究的专家,而且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因为爱     
他和她是大学校友,她小他一岁,但在她的眼里,他似乎永远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弟弟。初时,他很感动,渐渐地便习惯了她的姐姐般的疼爱。  相似文献   

15.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维也纳。他于1994年9月17日在伦敦的克罗伊登逝世。他的父亲西蒙·西格蒙德·卡尔·波普尔博士是位有成就的律师,他还积极从事社会工作,对哲学和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并有一个与之相关的藏书室,他的儿子很早就得益于这些藏书。他的母亲珍妮是一位有才华的钢琴家。波普尔对音乐的喜爱首先应归功于他母亲的影响,他一生都在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着音乐问题。父母双亲都放弃了犹太人的信仰。 他的生命的头33年主要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他16岁多时就决定离开他一直就读的中学而去上大学。在大学他学习了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和音乐理论等课程,他是以后才补上中学毕业考试的。  相似文献   

16.
D先生性格内向沉稳,科班出身,一毕业就在某局机关工作,二十多年了至今仍然是个副科级科员。而比他后进机关的人有的当了科长,有的当了局长。这倒也无所谓,当官要有当官的料,还得有机遇和环境。说料应该是有的,但机遇和环境不行,祖宗八代是乡下人,没有一个是当官的,所以他也就安心当他的科员了。可最近有一件事让他特别窝火。机关最近盖了一幢宿舍楼,他算来算去自己应分个中套,可是偏偏分了个小套,而且还是靠公路边一楼的一套。他找领导论理,得到的答复是“你年纪大了,一楼是照顾你的。”怎么好事就是照顾不到我,没人要的房子就照顾到我了呢?他越想越是想不通。可找谁去说呢。下班后他跑到大排档,一口气喝了三瓶啤酒,醉熏熏地回到家,脸也不洗和衣倒在床上。老婆见他喝成这样,数落了两句。平时  相似文献   

17.
巴山,中国新闻摄影界的一支老枪。枪,是他的笔,是他的镜头。他获得了第八届广东新闻"金枪奖",用"一支老枪"来形容他倒也刚刚好。你看他那怀抱老枪的样子,犹如好钢在手,揽得了一肚子瓷器活!他是摄人的,我是画人的,这其中便有着一种相通与默契,于是乎,见他第一眼,便有了想画他的愿望。那是一次惠州画院组织的采风活动。我和巴山都在"猎取"。看到他随意靠在栏杆上小憩的当儿,我只是对他吱了一声"行,就那样儿!"他一听当然就明白了,被长海"对焦"了。这老哥还算配合,眯缝着眼就"瓷"在那儿了,一袋烟的工夫,我这边厢就框架就妥了。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天才"形成的缘由中,首先是其父母的遗传基因,他继承了父亲良好的音乐感觉及对音乐痴迷的态度,继承了母亲诚实、勤劳、开朗的性格:第二,是家庭的培养,从三岁就培养他唱多声部旋律,四岁教他弹奏小步舞曲,接着教他音乐理论和弹奏技巧,还教他拉丁文、法文等,为他打好了音乐基础;  相似文献   

19.
70岁以后,他突然如同变了一个人。他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和一大帮老年人又蹦又跳,乐此不疲。他开始变得特立独行。他一个人在街上又跳又唱,一个人在大树下思考,一个人和城市里的乞丐聊天。身边的人渐渐对他表示不解。有时,别人和他吵架,骂他骂得面红耳赤,可他居然还朝别人嘿嘿傻笑。那人再也骂不下去,反而有些自讨没趣地走了。有时,在快餐店里排队吃饭,或者在汽车站里排队买票,他都是站在最后一个。偶尔有人插队,他也不恼。有时候,他甚至笑眯眯地对他们说,来,你们排前边去,我不急。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相似文献   

20.
冯特小传     
威廉·冯特生于1832年8月16日,巴登的聂斯卡饶村,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他在当地的沃尔克斯库度过了两年,然后由一个教区的牧师,他父亲的助手,对他进行家庭教育。虽然他有兄弟和姐妹,但冯特却过着孤独的生活,并且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孩子,他顺利地执行着家庭教师交给的任务。作为一个青年,他在丘比根大学读了一年,而后到海德堡大学学习。他虽然取得了医学学位,但他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转向了心理学的研究。在海德堡的十七年间,改变了他的专业,他从一个生理学家变为一个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