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争论的焦点: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自然性与社会性过去一年里文艺界围绕着我过去的美学观点进行了批判和讨论,这对于我帮助是很大的。我从此进一步认识到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出发点的错误,同时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学的基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参加讨论的人所争执的意见有哪些分歧。现在还不 相似文献
2.
一文章中常见,A文说,美在物自身,不因人说丑而丑;B文说,丑在物自身,不因人说美而美。生活中却常见,甲说此物美,乙说此物丑;或相反。因此,问题则随之而至:谁是美之裁判?又依什么标准?关键在于标准。不管自觉不自觉,审美判断总依一定标准,但甲乙二人审美趣味有异,标准显然不一,那么,甲则无权对乙的审美经验进 相似文献
3.
4.
美和审美的相对性,古今中外的美学家有过丰富的论述。但是如果把它夸大到绝对的地步,由此取消美丑的差异,否认人类审美存在客观标准和绝对价值,那则是走向了另一种极端,滑向了无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整个人类审美实践史的高度,认识真正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审美规律,不为某种流行的庸俗、怪诞甚至以丑为美的风气所迷惑。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客观历史进程李惠国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是当今高科技时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它表明经济活动的广泛跨国化,经济利益的跨国化,生产力的国际化,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经济的全球化已深深影响到社会、政治和文... 相似文献
6.
深层审美心理学是关于人类的审美活动中深层心理(无意识,潜意识)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就是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以及审美显意识的深层根据。它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深层结构、深层机制、深层功能以及它们在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之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8.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谈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向低格调的大众影像文化及通俗文化认同的倾向。只有通过系统的美育,使之对美的追求深刻化、系统化和自觉化,才能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健康发展。大学生完美的形象主要由青春朝气、修养风度等方面组成。我们要把美育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水准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达到内在人格美和外在形体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10.
论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及其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认为康德的先验主义不够彻底,陷入了心、物二元论,只有现象学 才能使"心"完全摆脱"物"而独立出来。现象学的所谓"现象"并非客观事物的表象, 而是"纯粹意识"。他提出"本质直观",实际上以之代替了感性直观,意在借以摆脱自然 个别性的"遮蔽"来彰显或澄明"绝对直理"。这样一来,感性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是 否成立?如果成立,审美感性对象又是怎样构成的?它与自然感性现象有何区别?其具体结 构是什么?这些问题关系到美的基本属性的认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学系教授。他从客观性原则出发,认为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并对数学哲学中的形式主义、直觉主义、逻辑主义和柏拉图主义作了分析和评论,引起数学界一些人的重视。例如S.M.莱恩说:“数学哲学中的这些学派或理论没有一个对数学的本质作出令人满意的分析。N.D.古德曼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数学是一门客观的科学》,对这种缺陷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最近发表的数学哲学方面的一些著作,从普特兰、奎因到王浩,都很少提出新的见解,很少从数学输入新的东西”(《数学译林》1989年第2期第136—144页)。为了使读者了解古德曼的工作,我把它翻译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还不为人们所广泛了解。因此,在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心理咨询面对的都是心理失常的人,因此许多人不敢轻易地去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害怕别人知道了认为自己不正常,这是对心理咨询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18.
19.
道德评价就其结构来说包括道德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人)、道德评价客体(即道德评价对象)以及评价标准、原则和形式等。评价主体所站的立场和所具有的评价能力以及具体的评价对象的性质决定着道德评价标准和原则的确立,决定着道德评价采取的一定形式。道德评价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道德评价对象,能否把握正确客观的道德评价标准。人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