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是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得者之一。他的获奖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极大震撼。因为与以往的诺贝尔奖获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他没有高学历,之前只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在获奖之前,低调、羞涩、不善言辞的田中在日本学术界默默无闻。他的获奖历程,被日本媒体称为"小职员的奇迹"。田中于1959年出生在日本  相似文献   

2.
大明寺的东北角,有一座古香古色的唐式建筑,这就是鉴真纪念堂。鉴真是唐代大德高僧,在大明寺传戒授律期间,应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玄朗的邀请,发愿东渡。历时十年,六次东渡,终于踏上了日本国土。他在日本生活了十年,不仅辛劳传法,而且将盛唐时代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印刷、医药等文化和科学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民誉为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并决定在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堂。1974年纪念堂竣工,成为中日友…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大学日本所召开的“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8月15日至18日在沈阳举行。与会者共70多人,其中有四位日本学者和一位香港学者。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其一是国际性。召开日本问题研究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我国这是第一次.会上海内外学者围绕战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等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加深了对日本同题的认识,促进了学术发展,增进了相互闻的了解和友谊。其二是综合性,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中华日本哲学会年会在京举行本刊记者中华日本哲学会于1996年秋在北京召开了学术年会,会议讨论了儒学及其对日、韩两国的影响、日本的现代化、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形成的原因、日本的人才战略等,现将会议的内容概述如下:徐水生在其《儒学在日本现代化中的诸种走...  相似文献   

5.
<正> 《论语》传入日本与释奠之礼孔子的学说成为儒教以后,传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在安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地区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影响,在十七世纪以后,又通过耶稣教教士广泛地介绍到欧洲。在这里,关于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做一点简单的叙述。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百济之王仁(和迩吉师)来日本,带来了《论语》和《千字文》,这是汉籍传入日本的开始。  相似文献   

6.
1、日本圣公会,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之际,就其在战争之前与战争期间曾支持和容许日本国的殖民统治与侵略战争承担责任并悔罪。 1945年,日本圣公会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日本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结束了。在同年举行的第21届总议会的特别会议上,佐佐木镇次主教对教会在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7.
阪神大地震的医疗拣选与伦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阪神大地震的医疗拣选与伦理研究日本明海大学齿学部樱庭和典日本防卫医科大学冈本天晴1995年1月17日,在日本兵库县、日本中部大阪与日本西部(日本自称为“中国”)地方之间的县,发生了大地震,因为日本的大地震几乎都伴有严重的火灾,故称大地震为大震灾。这次...  相似文献   

8.
正访日期间,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团多次发表了演讲,向日本民众介绍了道教的基本理念和文化内涵,与日本道教界和其他宗教界以及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道教文化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在一千多年以前就传播到了日本,并在日本生根发芽。现在日本还保留着一些道观遗迹。1980年,日本修行者早岛天来先生在福岛县磐市创立了日本道观。2013年,日本道观发起成立了日本道教协会,标志着道教文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黄檗宗高僧隐元隆琦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东渡日本,在日本政治文化中心京都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开创日本佛教界的一大宗派——黄檗宗派,其影响遍及日本的禅学、文学、艺术、印刷、建筑乃至茶道和生活品味等各个方面,并成为17、18世纪当时日本文化的主流。1657年隐元禅师付即非源流及信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是研究隐元东渡初期活动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0.
1988年8月22—25日,中日两国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日唯物辩证法研讨会。到会的有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札幌大学、一桥大学、埼玉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近40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岩崎允胤教授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着重介绍了70年以来日本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概况,就  相似文献   

11.
日本著名的进步哲学家,关西大学教授竹内良知在赴沈阳参加“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途中,于1985年8月13日下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座谈,邢贲思、刘及辰、虞愚等同志与竹内先生交流了中日双方对当代日本哲学的研究情况。在谈到当代日本哲学主潮流时,竹内认为,实存主义在日本开始衰落,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其影响都不及战后初期;实用主义也有变化,鹤见俊辅等人的实用主义虽然取自美国,但是它已不是美国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而是被改造成为同日本日常生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是日本著名的空海,即弘法大师去世一千一百五十年纪念。西安市人民政府和有关方面正开始筹备纪念空海的活动。在日本,空海的故乡日本四国的有些团体也将给予大力的支援。空海于七七四年出生在赞岐国,即今天日本香川县善通寺附近,面临气候温和的濑户内海,景色宜人。他出生于富豪名门,幼  相似文献   

13.
日本入华僧奝然(938年-1016年)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八月入宋,巡礼天台山、五台山、洛阳等佛迹,于雍熙三年(986年)返回日本。将在台州雇张延皎、张延袭兄弟模刻的旃檀瑞像请回日本后,因其典故深远,式样新奇,人人争睹礼拜,一时间日本诸寺多有仿刻。因旃檀像供奉在京都嵯峨清凉寺,故称为清凉寺式。奝然的入宋和请回的檀像,在日中佛教交流史和佛像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奝然俗姓秦,族籍可远溯自古代朝鲜归化日本的所谓归化人豪族秦氏,生于京都,幼入东大寺从观理习三论宗,又从石山寺元杲习真言密教。为弘佛法,在克服了诸僧的反对,在老母的…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人第一次与伊斯兰接触是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当时日本对世界敞开了国门,一些日本人开始接触到海外的穆斯林世界。他们中一些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并赴麦加朝圣。今天,更多的穆斯林从海外来到日本,而皈依伊斯兰教的日本人的数量也有所增长(但数量依然非常有限)。事实上,伊斯兰教在日本依然是一个外国人的、陌生的宗教。  相似文献   

15.
中华全国日本哲学学会于1984年12月1日至7日在济南召开。会议是由山东大学与中华全国日本哲学会联合举办的,有全国各地的专业和业余研究者60多人参加,会上收到论文37篇,译文12篇。这次学术讨论会反映出我国的日本哲学研究近二年来又有了新的进展。首先是研究课题更加广泛了。由对日本哲学家进行评介走向了专题研究,譬如对中日两国哲学交流史、日本哲学与日本现代化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八○四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日本最澄法师(传教大师)随日本遣唐使来我国天台山,从国清寺道邃禅师和佛陇寺行满座主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回国,在比睿山延历寺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尊奉我国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及其传人道邃、行满大师为宗祖。一九八○年,日本天台宗怀着对祖师报恩的心愿,提出在我国天台山国清寺建立智者大师、传教大师和行满、道邃大师的显彰碑。为了纪念中日友好的先驱者和增进两国佛教界的友谊,中国佛教协会决定随喜日本天台宗的这一殊胜功德,并商定在显彰碑落成时共同举行揭幕报恩法会。  相似文献   

17.
管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65-70
(一) 在日本工效学叫做人间工学。日本工效学会叫做日本人间工学会,该学会的正式英文译名是Japan Ergonomics Research society。1982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工效学会议,会议由国际工效学会和日本人间工学会共同负责召开,著名日本工效学家大  相似文献   

18.
《2015-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的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庞大的日本动漫产业是动漫博物馆存在的客观要求。现代漫画图书馆是日本首家漫画图书馆,在1978年建成,之后米泽嘉博纪念图书馆、杉並动画博物馆、京都国际漫画博物馆等动漫博物馆逐渐建成。  相似文献   

19.
忧患意识一直是日本国民教育的主要脉络,日本的教科书几十年不变地写道:“日本国土狭小,环境恶劣,没有资源,只有靠技术、靠奋斗,否则就会亡国。”日本人正是凭着这种忧患意识,在战后一片废墟上,把日本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因此,有人认为:一个在血液中注入了忧患意识的民族,绝对是强大的民族,也正因为如此,小国变  相似文献   

20.
傅桂明 《法音》2000,(5):20-20
本刊讯4月19日,春和日丽,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绿树掩映,嫩草如茵,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20周年纪念法会在此隆重举行。 1200多年前,曾任大明寺住持的唐代高僧鉴真大师,应日本僧人的邀请,历尽艰辛,出生入死,于公元 754年到达日本。鉴真留居日本10年,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弘扬佛法,对日本的佛学、医药学、建筑艺术、文学、书法和印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倍受日本人民的尊崇。鉴真逝世前,弟子思托为他塑造了一尊干漆夹塑像,后被列为日本国宝。1980年4月,在中日双方的努力下,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