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层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对企业经营及绩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不同学派关于心智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上,对高层管理者心智模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从知识的视角,进一步把高层管理者心智模式的构成要素分为知识体系、信念体系和改善体系等三类.最后,从企业决策、企业文化与管理风格、组织设计、战略决策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层管理者心智模式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设计管理可以改变设计师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接受,而让设计为企业赚得最大的利益则要靠设计管理人员来改变两者的心智模式,从而协调设计师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所以设计管理在未来企业总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管子》养生思想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及其主导下形成的生命观和人体观为基础的,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管子》的养生思想以“天精地形合为人”的生命观与“气者身之充”的身体观为基础,以“顺天之道”为养生原则,以“时动静”的养形论和“抟气”的精气修炼论与“修心静意”的养神论为核心内容,以“为身”、“长寿”及“为国”、“为天下”的体育目的论为旨归的完整体系。这样的养生体育形式强调精气神的修炼为强身健体之本,重视精神意识和内在生命力的精气在身心锻炼中的中心价值,更符合人作为形神合一统一体的生命本性。这是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积极的启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鲁迅曾言: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思想的核心则应在“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思想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太平经》“三一为宗”天人思想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继承了老子之道和传统天神信仰,吸收了阴阳五行说和仙家之术,熔修身、治国于一炉,把前人较模糊的“天人合一”思想加以概括并深化为较具体的“三一为宗”思维模式,再以此统天道观、政治观和内养观于一整体思想体系。这一体系首先以“三一为宗”思维模式阐述天道,然后以天道观指导个人修行,以个人修炼去感悟大道,证得统…  相似文献   

5.
薛会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59-1566
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是知识管理领域中两个新的研究视角。共享心智模型是指团队成员共享的、对团队情境中关键要素的、系统的理解和心理表征;交互记忆系统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彼此依赖的,用以编码、储存和提取不同领域知识的合作性分工系统。在分析共享心智模型和交互记忆系统内涵的基础上,作者深入剖析了两者的对立和协同关系,系统探讨了影响两者效应的情景变量,为从认知角度提高团队知识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李裴 《宗教学研究》2006,1(4):51-55
道教的修炼思想中,对于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一个十分慎重而关键的问题。北宋时期,钟吕一系的道士施肩吾,继承和发挥了道教这一传统,在修炼思想中,尤其是在对环境、传人的选择原则中,体现了道教特有的以“道法自然”为核心,以神秘主义为特质的环境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底线心智是一种以获取底线利润结果为中心,而忽略其他一切竞争事项优先权(如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权益、员工福利等)的单维思维模式。虽然底线心智可能导致管理者只注重绩效而忽视其他对企业有利的重要事项,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但研究也表明底线心智能够提高员工工作专注度进而提升绩效。为进一步推进底线心智双刃剑效应的研究,本文构建了领导者底线心智对团队创新双刃剑效应的影响机制模型,指出领导者底线心智一方面抑制了团队风险承担意愿,进而相比于探索式创新更有益于利用式创新;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团队强迫激情,从而相比于团队创意产生更有利于团队创意实施。本文为深化底线心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和领导者如何更好管理底线心智提供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为“情”?由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生,不通过人为的加工而自然生成,从本性产生出来的喜、怒、哀、乐,就叫做情。文人笔下,常以“眼含  相似文献   

10.
柔弱  牯灵 《中国道教》2003,(3):44-46
《修真图》是道教信仰者修炼养生的指南,然而,众多的修炼者,是否都读懂和解悟了《修真图》的奥旨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听到一些修炼者谈起修炼事,发现有些人并未认真读过《修真图》,往往是道听途说,便盲目进行修炼,有的人还自言“深有体会”,甚至自称体内已修炼出了“婴儿”。也有的人,经“气功师”稍加指点,修炼不过数月,便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辟谷”。我们对这种自欺欺人之举深感忧虑。常听人言:“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不可不慎也。笔者悟道肤浅,对《修真图》也是一知半解,愿将一己所学的点滴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参悟。在此申明…  相似文献   

11.
道教历来将“至乐”作为修道的审美愉悦来追求,虽其美学思想上祖述道家,但其哲学思想上却本先秦神仙家和巫鬼文化。道教对“至乐”的界定、对“苦乐”转化的阐发、对“乐怒”关系的分析以及追求“至乐”的方法和途径,又与道教修炼直接相关。因此,从其宗教思想中抽取其传统美学思想精神,从其审美论述中掌握宗教神学思想内核,正是笔者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企业人本管理思想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企业实行“人本”管理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我国管理理论、管理哲学亟待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对“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若干问题 ,作一概要性的述评。一、“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以人为本”思想由来已久。可以说 ,伴随人类产生 ,管理就面临着人事管理问题。不过 ,对人的管理成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则是工业社会的事。雷恩通过早期工业社会的管理的全面考察后提出 ,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后 ,就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 ,即为了实现预想目的 ,如何促进、发展、激励和控制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这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顺道观、求实观、顺变观”是我国古代管理哲学的三个基本思想 ,“人和、重器、运筹”成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原则 ,我国企业应将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融入企业改革之中 ,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构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提高企业凝聚力 ,重视人才与科技 ,鼓励技术创新 ,以备企业后劲 ,作为企业经营者更需要“合纵连横” ,深谋远虑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建立起适当的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振兴靠经济,经济的振兴靠企业,企业的振兴靠管理。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企业管理的出路在“法制”,这就需要提高全民的重“法”意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重“礼”轻“法”的社会倾向。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树立依“法”管理企业的思想,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及员工的行为,使现代企业管理走向理性和成熟。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历史,研究和借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柔性管理: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刚性管理为基本内容的泰罗制,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悖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这一初衷。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将成为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的命题,并对柔性管理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以及柔性管理的表现和实施条件,我国企业实施柔性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必要的准备工作等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名言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然而 ,“法轮功”邪教以所谓的“按法轮”、“消业”、“上层次”、“升天圆满”等相诱惑 ,致人有病不治 ,精神错乱 ,最后发展到“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引火自焚。危害社会 ,残害生命。令我们宗教界人士无不感到愤怒和痛心。道教是以“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为宗旨的宗教。亦即说是以成仙得道、长生贵生为信仰追求 ,以济世度人为目标。这是道教重要的基本教义。所谓仙道贵生 ,即重视人生和生命 ,人要通过“摄生”、“贵生”、“宝精”、“炼气”、“养神”等修持修炼 ,达到与道合真、长生久视 ,成仙得…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及其科学涵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哲学,它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在西方,它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中经梅奥的行为科学管理阶段和现代的“管理科学”阶段,如今已进入它的第四阶段,即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阶段。可以说,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划时代变革。它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由传统的模式向现代的模式转变与过渡。其中心点在于,企业管理要重视人,强调人,把人真正看作是企业的主体和主人,建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俞琰(1253——1314)字玉吾,江苏吴郡人。自号“古吴石洞道人”、“林屋山人”、“洞天紫庭真逸”等,道号“全阳子”。乃宋末元初的著名易学家与道教内丹修炼家。其易学与道教内丹修炼相关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易外别传》、《水中金诗》、《玄牝之门赋》等。其经学易方面的著作还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对于易学与道教修炼的关系,早在东汉时期,便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对此作了专门的探讨。但此书所谈,一般认为讲的是炼外丹。自唐、五代以后,道教内丹修持渐趋兴盛,有不少…  相似文献   

19.
天然世界是指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改造过的自生自存的物质世界。人为世界是指人类所创造和改造过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总和,它是人为自然、人为社会和人为人的完整统一。而人与人为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合目的性、价值性关系。天然世界变化发展速度较慢,且常带有重复性和渐变性;人为世界变化发展快,且具有不可溯性和质的突变性。人为世界一方面以天然世界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一方面又存在与之不同的“行动规律”、“实践规律”、“人为规律”等。  相似文献   

20.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