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美学、人机工程学、产品功能学、心理学、产品结构学等学科,运用符号学理论,通过整合手机产品的造型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等视觉形态来反映企业文化、经营战略与设计理念、制造水平等潜在内涵,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结合中国手机市场,探索怎样构建出比较完善的企业产品形象,从符号学中发现新元素,并用以指导生产,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手机,才能将企业推向国际。  相似文献   

2.
广告代言人参与度研究:深层代言还是浅层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雪楠 《心理学报》2010,42(5):587-598
有关广告代言人效果、消费者卷入的研究都曾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代言人在品牌代言时实际参与(卷入)的程度是否影响消费者对其代言效果的认识,当代言不同类别的产品时这种代言效果是否依然存在,此外,消费者的个性特点是否也会影响这种代言效果等仍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2(代言人高参与度/代言人低参与度)×2(高认知需求/低认知需求)×2(享乐型产品/功能型产品)的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代言人参与的深浅程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认知需求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代言享乐型还是功能型产品,代言人参与程度都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消费者对于明星代言享乐型产品的品牌态度显著高于功能型产品。特别地,这种作用还受到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的影响。即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高时,名人参与代言的程度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积极的正向的影响;而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低时,名人参与代言程度则不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章文 《美与时代》2014,(11):56-56
我国随着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掀起了文创产业发展的热潮。文创产品作为感性产品,需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才能完成购买行为。比喻式的设计方法正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唤醒消费者内心中的固有情感,成为实现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法宝。  相似文献   

4.
设计创新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设计创新引导着生活,美化着生活,是消费者、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产品创新依赖于设计创新,设计创新是产品创新的根本保障。产品创新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局部创新,即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其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适当地改变,从而适应相应的需求;二是整体创新,即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产品,从而满足相应的需求。在产品的创新体现中,文化创新必须得以体现,这是体现批判性地继承,体现文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葛小燕 《美与时代》2015,(1):111-112
植入式广告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像视觉符号、文字视觉符号和色彩视觉符号等具体形态出现的。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使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热潮,以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企业和设计师越来越重视产品中文化元素的运用,以求产品获得更大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因此,设计需要研究如何运用文化元素于现代产品设计,塑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品牌和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在新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产品时,将产品进行透明化处理。本文探讨了产品透明性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通过5个实验,本研究发现: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创新性感知,而非透明性设计会使消费者产生更强的品牌可靠性感知;在上述过程中,趣味性和厚重感分别起着中介作用。本文还发现了上述路径的边界条件。对于非典型产品(相对于典型产品),透明性对品牌创新性感知的效应消失;对于轻质诉求产品(相对于控制组),透明性对品牌可靠性感知的影响消失。最后,本文还发现促进定向个体更偏好透明设计的品牌,预防定向个体更偏好非透明设计的品牌。本文对企业产品外观的选择和品牌策略的打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晓霞 《美与时代》2015,(1):113-114
所有产品都是通过它的形、色、质向人们传达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种信息包括产品的功能属性、结构属性以及审美属性等。设计师就是通过运用这些形态、色彩、材质符号将自己的设计思想传达给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设计重要的素材和灵感来源,也是体现该领域民族性和独创性的重要渠道。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于现代设计,满足了人们对艺术设计在情感和文化上的需求。然而,在传统文化之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已为大家广泛认可的情况下,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学海》2015,(5):136-142
微博现已成为企业进行品牌管理的重要平台,然而企业如何利用微博沟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文采用实验法,基于双重态度理论,研究微博沟通对外显和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以及产品卷入度和品牌熟悉度对沟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微博沟通显著提高外显品牌态度,但对内隐品牌态度无显著影响;微博沟通显著提高外显品牌态度的情感、行为意向、认知三维度;产品卷入度与品牌熟悉度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结论对企业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品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析消费文化对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文化符号来建构仿象,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消费,为资本赢得利润。艺术在消费文化中成为可利用的符号之一,从而也被消费文化所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外在,分别从物质、技术和文化方面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度、表现方式等;一个是内在,从素材、自身价值等角度影响着艺术的内容、形式和自身定位。  相似文献   

12.
于文环  何琳  傅钰  刘涛 《心理学报》2023,(9):1542-1561
4项行为实验与1项脑成像实验一致证实,增加产品的传统文化载荷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地位的感知评价。赋予产品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能够激活消费者的社会认知脑区以及奖赏脑区,提升消费者的社会价值感知,进而影响其对产品品牌的地位感知评价。产品类型调节产品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影响,传统文化载荷对品牌地位的赋能作用更适用于实用型产品,对享乐型产品品牌地位感知的影响并不明显。该研究发现拓展了文化营销的研究范畴,并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赋能品牌地位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对实用型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品牌地位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以消费心理与艺术产业化为基础,研究迎合消费者需求的茶叶品牌包装设计,分析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结合当前茶叶品牌塑造的成功案例,从茶叶品牌的产品包装设计、产品标准化、品牌文化设定与周边产品开发这四个角度出发,阐述市场消费升级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影响,探讨国内茶叶行业如何走出一条现代且独具特色的品牌设计之路。当前国内茶叶品牌包装设计不能只限定于产品的包装设计,其外延应该更加广阔,产品包装要上升为品牌包装。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探索,借助合理的产品包装、品牌文化、周边产品等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设计在产品销售中发挥作用,丰富与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助推中国茶叶品牌包装设计升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符号联想理论,通过两组实验探讨感知权力倾向在字母大小写对消费者态度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和品牌奢侈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大写字母会提升消费者对品牌权力展示倾向的感知,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2)感知奢侈程度在字母大小写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对于高感知奢侈程度的品牌,大写字母标识会获得更好的消费者态度;对于低感知奢侈程度的品牌,小写字母标识会获得更好的消费者态度。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品牌资产——一种认知的观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品牌资产是当今营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以大量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为佐证,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对品牌资产的本质、品牌资产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文章指出,品牌资产就是消费者关于品牌的知识,包括品牌名字与产品类别、产品评价和关联物(有关产品的信息或线索)的记忆联想;品牌资产是在品牌名字的基础上经过营销活动和消费者产品购买、使用经验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品牌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产品销售的促进和品牌延伸。  相似文献   

17.
在日益活跃的女性消费者对市场的催促下,内衣设计应时代要求需要有新的变化,女性的购买动机从单纯的实用需要转为心理需求。现通过对民族元素的分析,将民族图案、民族色彩、民族面料、民族工艺运用到内衣设计上,体现民族文化精髓,满足女性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卞颖琪 《美与时代》2014,(11):133-133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百年老品牌渐渐被社会所淘汰,我们在渐渐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他们需要被重新定位,以新的形象站在公众面前,从而确保品牌地位,与其他品牌相互竞争。无论是设计师在为这些企业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时还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品牌时,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前期市场调研这个重要步骤,而直接选择设计制作,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带来利益、获取利润,而不是只是设计一个美丽的符号,那没有任何意义。真正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才是一个好的产品,才会是有发展的企业。所以前期市场调研可以帮助企业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要,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经营理念、运营模式、运营机制、营销方式无一不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品牌的内在,即关注品牌的精神,使员工认可企业,热爱企业,从而愿意为企业奉献;关注质量,质量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根基,对质量的监控严格与否在企业或品牌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尤为重要;关注特色,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关注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才能与消费者走得更近,才能贴合消费者的情感。只有关注这些,从这些角度出发,品牌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国别属性重要吗?代言人与广告效果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张益 《心理学报》2010,42(2):304-316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 一些中国企业开始选取外国明星作为产品的代言人, 目的是希望借外籍代言人提升品牌的吸引力, 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与购买。与此同时, 一些跨国企业也开始使用中国明星为其产品代言, 以期通过“本土化”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从而最终接受这一品牌。然而, 这种做法是否令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其广告效果到底如何还是未知数。从目前来看, 这一作法既缺乏理论论证也缺乏实践的检验。根据代言人匹配假说, 作者认为代言人国别属性与产品国别色彩的一致性对广告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3(中、外、无国别特色产品)×2(功能性产品、享乐性产品)×2(中、外代言人)的实验设计, 验证了代言人与产品国别一致性作为调节变量对代言人特征与广告效果关系具有正向的影响, 即当代言人国别属性与产品国别色彩一致时, 广告效果明显优于不一致的情形。对于中国特色产品, 中国代言人的广告效果更好, 而对于外国文化色彩以及无国别色彩的产品, 外国代言人的广告效果要明显高于中国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