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湛 《哲学研究》2012,(8):14-1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的出版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中国学术和学者对于生长于斯的社会的深切关怀,从这些厚重的著作中体现出来。现在看来,在一般认识论之下去开拓社会认识论,或者其他领域的认识论,是颇有余地可以施展才华的。因为哲学的思考空间十分宽阔,除了最抽象的层次,还有很多临近具体科学和现实生活的中间层次可以研究和概括。现在有许多被称作 "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领域的开拓,正是这样做的。这些研究尽管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方向上说是正确的,深入研究下去都会有很好的前途。把握住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出发深刻分析和解决这  相似文献   

2.
信仰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代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学界对个人信仰问题已有诸多研究,而对社会信仰问题的研究则比较薄弱。从社会认识论相关理论来看,信仰的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社会。社会信仰论是关于社会信仰的形成、发展、冲突、危机与建构的基本理论。社会信仰研究力求探讨社会信仰发展的一般历程,从而确立建构当代社会信仰体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以社会信仰作为研究主题,克服把信仰研究等同于个人信仰研究的局限,把信仰研究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学术文章将基督教的论述重点放在了其被作为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方面来展开,很容易使人们对基督教产生抵触情绪,但近30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随着基督教文明在中国的本土化,基督教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现实中不可排除个别基督徒存在有错误的行为,但基督教信仰群体中的关爱、精神依托、人性约束、互帮互助、和谐共处等等却对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特别是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我认为它的价值首先在于开创了社会认识论这一学科方向。社会认识论的提出和研究使得我国的认识论研究发生了某种转型,这种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拟科学的哲学来说,往往很难跟踪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而且近年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很快,其分化又非常厉害,方向越来越窄,在自然科学领域综合性的大师越来越少,拟科学的认识论面临困境。在这个时候,社会认识论改变了我国认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得它立足于实践,向人文、社会的维度发展,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国认识论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欧阳教授的《社会认识论导论》早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就出版了,是我社"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第一批出版的图书之一,影响很大。《社会认识论导论》所围绕的主题、考虑的问题、研究的视野,以及对社会认识论提出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观点,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依然有新意。这本书对认识论的研究乃至于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学科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对社会认识的研究,我认为是开创性、奠基性、标志性的。欧阳教授对社会认识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层次的问题做了探讨。"社会认识与社会形态研究丛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社会中社会风险是很典型的。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日益成为一个风险社会: 不仅仅是金融领域潜藏着深刻危机,而且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系统也存在着巨大  相似文献   

6.
刘永强 《哲学动态》2023,(7):116-124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学术救国”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严复、刘师培、陈启天等学者从学术救国角度出发,在民族自救的社会运动中发现“中国逻辑”的存在,并对其合法性展开论证,最终确认其存在并且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回顾并反思这一历史过程,我们能够发现学术救国目的下的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受民族情感影响,具有学术与社会的双重特征。这两种特征一方面推动了“中国逻辑”身份的确认,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中国逻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识论导论》所作的探索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突破原有的认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拓展了原有的社会哲学或者社会研究领域。从两者的结合来看,我认为它在社会的认识这样一个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比如对社会认识主体、客体的理解。社会认识论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认识论本身的学理性探讨,而应延伸到社会的阶层、社会的信仰以及社会形态等其他层面。如果哲学不去关注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那么哲学本身也会被社会冷落、抛弃。  相似文献   

9.
刘祖云  范虹珏 《学海》2014,(6):16-22
观察中国城镇化的展开可以选择"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中国城镇化互动展开的社会情境有知识情境、历史情境与政治情境三个方面,它们影响甚至左右着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行为。中国城镇化的社会互动过程有三个关键环节,即政治宣示、社会响应与知识联盟的形成。城镇化问题上的学术互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还有不同观点的争论与分歧,其中,学术会议作为一种互动仪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研究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发展与当代认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新汉余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人文科学研究所200433)自1978年全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来,认识论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大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这方面的研究,上海...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认识的科学化问题,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诸多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该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厘清社会认识论其他基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就社会认识系统而言,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前提,以社会为对象来确定的社会认识中介是社会认识得以科学化的具体方式;就社会认识形式而言,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必然会努力使各种形式的社会认识符合社会客观实际,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社会认识虽然是一种悖论式的认识,但其客观性、真理性与现实仍占主导和决定地位,科学化仍是人们进行社会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前提条件;就社会认识的功能而言,人们解释社会、规范社会及改变社会的活动也都要求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因此,社会认识的科学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应努力实现社会认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所谓社会认识论,并不直接等同于关于一般社会性认识的广义的一般哲学认识论,不是广义地以一般社会性认识为研究对象的。人的一切认识都是社会性的,广义地研究一般社会性认识乃是一般哲学认识论的任务。在确定的意义上,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它以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为研究对象。社会认识论虽然并不直接等同于一般哲学认识论,却是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活动方式、活动方法、活动规律和这种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人们对社会的认识自己构成自己的特殊道路。因此,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9,(3):12-18
社会政策是一个变化着的概念,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从国际视角与本土视角相结合、学术视角与实践视角相结合的角度看,70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没有明确的社会政策到形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安全为底线的社会政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策的社会性逐渐增强,现已具有中等程度的社会性特征。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会政策学科建设和社会政策研究,建立较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提高社会政策的社会性,使其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二者的结合机制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特征及其基本价值取向。资本主义以资本增值为根本逻辑,坚持以物(资本)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形成了公平与效率的尖锐对立;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理念,能在社会发展中历史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结合。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不断进行调整,这既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观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进行的变革,更折射和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是时代对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客观要求。不能否认,在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与现实不相适应的状况。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中存在这种“不适应”的状况,除了其他的种种原因以外,还有个方法问题,即哲学认识论的指导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认识论研究,多是限于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而冷落了对社会认识的探讨,即很少注意从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上研究和回答如何认识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关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不同的学者依据于各自的学术资源和经验感受,对于问题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阐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扩展着人们的思维,也必将有益于实践。以学术的维度关注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应尽的职责。有鉴于此,本期刊发了这组笔谈,并期待着学界朋友的进一步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完善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加强佛教界力行慈善以服务社会的意识,促进佛教慈善事业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2011年10月18日至19日,佛教慈善与社会服务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玉佛禅寺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理论与艾滋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各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社会结构关系中的潜在的社会资源。根据社会资本的结构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社会资本、中观社会资本和微观社会资本三个层面。尝试性地把社会资本理论应用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为更有效地开展艾滋病防治探索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欧阳:您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的《社会认识论》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富勒:我的《社会认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知识生产;一是关于哲学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关于知识生产,我认为,概念的差别(如变化、进步等)是一种那言的区别,它最初是由于交往的破裂或缺乏而引起的,借用库恩的话来说,叫不可通约性.我是通过研究土语的历史发生和它们向着完整形态的发展而得出了这个结论.在科学研究中,为些不可通约的规范不可能转为共同的语言,它们只能分别适用于那些很少交往甚至相互排斥的研究集团.相应地,学术专业很可能也正是由此而形成的——不是由于新的探索领域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