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静 《中国宗教》2020,(2):50-51
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诸多相似、共通之处,佛教的传入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在宋代,通过佛教思想激活了儒家的心性思想和伦理体系,丰富、完善了其理论的思辨性和圆融性。朱熹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和转换来完善其礼学思想更是直接证明了这一点。一、由佛转儒,以礼排佛朱熹与佛教渊源甚深,其自幼与佛教就结下不解之缘。据有关文献记载,朱熹由佛转入儒的契机应是遇李侗之后。于此,他虽转向儒家思想,但其佛教思想的熏陶却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在其构建儒家思想的理学体系过程中,佛教的思想对朱熹启发很大,其理学思想必然带有明显的佛教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对道家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庄子的论述多有可取之处。朱熹不仅从新的角度探讨了庄、孟关系,并揭示出杨朱在老庄思想演变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深入论述了庄子与释道的关联。而从朱熹对庄子的具体评价以及朱熹建构其哲学体系时对庄子思想资源的吸收等几个方面,更可以看出庄学本身的理论活力及道家思想在朱熹哲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明初思想界虽然为朱熹理学所笼罩,但亦不乏心学思想的涌动。如吴与弼、胡居仁等这些明初朱子学学者,对理学就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具有心学色彩的命题。虽然他们尚未建立不同于朱熹理学的新的思想体系,仅仅是在理学的架构之内阐发了有关心学思想的见解,却促使明初理学发生了变化,从而为明代心学的兴起营造了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朱熹与李退溪的理气观各具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是这种理气观上的个性促成了他们对心性理论全新的创意诠释,从而完善与发展了儒家的性理之学。二子皆是以理为本的理一元论者,在许多命题上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二子理气观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对气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大不相同,在朱熹,虽然从理本论角度排定理主气从,却非贵理贱气,对理气关系重在“合”;在退溪,气的重要性减弱了许多,更重理气之“分”,表现出主理抑气倾向。这些特征造成了他们对人性本质内涵的理解、规定及阐释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朱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易学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分不开的.本文在有关朱子生平思想发展的既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力图从先天后天问题的角度人手,讨论他关于先天后天问题的观点之演变过程,并对其得失作同情的了解和细致的分析.文章的结论是,作为一代易学大家,朱罴在先天学上多有领悟,而在后天学上却少有心得,并进一步讨论了朱熹易学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宋代理学家的最主要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朱熹哲学思想,对我们考察理学完成儒释道三教合一以及后期封建社会哲学思想的特点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哲学界对朱熹思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1966年,主要是探讨朱熹哲学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第二个阶段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81年在杭州召开宋明理学讨论会以后,这一阶段对朱熹的思想来源以及自然观、认识论和人性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近两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朱熹研究文章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说都超过了60年代。现将建国三十多年来朱熹哲学思想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宋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历史上,朱熹不仅在思想、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书法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朱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在书法领域探索,他建立了“以理论书、传承统绪、人品即书品观、文从道中流出”等书法义理观,这些都对后世的书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在书法创作方面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提出文道并重的书法思想,反对夸张乏味的书法技巧。此外,朱熹将理学思想与书法相结合,在书法创作中融入理学思想,使书法艺术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研究总结朱熹的书法风格和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朱熹的书法艺术特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和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8.
"内外之学"与"物我关系"是朱熹"仁道"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而言,"内外之学"可看作是区别"天理"与"人欲"的一条重要分界。在此,朱熹认为:庄子的"内外之学"跟"物我关系"是统一的,它本身包含着"物我一理"、"内外参合"及"内外交相养"等内容,尤其是"内外交相养"突出反映了朱熹理学思想的特色,因而它便成为我们阐释朱熹"物我观"的主要理论依据。当然,朱熹"内外之学"的理论重心并不在以"物欲"为特征的"外学"上,而在以"义理"为特征的"内学"上。在朱熹看来,成就"内学"的关键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的关键又是与"为己则学以博"密切相关的"切己工夫"。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内外之学"又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学"。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真高道,姬志真的思想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研究的作品并不多.本文从美学角度入手,较为系统而详尽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了其丰富而具有独特内涵的美学思想:一、与修道相关的独特审美体验;二、自由无拘的审美想象力;三、"无乐即是至乐"的审美感受;四、"因物发声"的创作态度;五、桃花源式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正> “心统性情”说是朱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对他的理气关系说。但由于“心”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的独特涵义和地位,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误会朱熹思想的本义,从而导致对他的心性学说乃至对其整个哲学的性质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是研究朱熹思想应注意避免的倾向。笔者试重新阐述朱熹的“心统性情”说,以澄清认识,使符合朱熹思想的本义。  相似文献   

11.
<正>张克宾著《朱熹易学思想研究》一书于2015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朱熹的易学思想系统,从朱熹易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人手,顺其思想脉络,层层揭示和阐发了其中一系列的卓绝创见。作者既考察朱熹易学之所然,又探究其所以然,特别是突出了其背后的哲学文化意蕴;并在把握朱熹易学各个部分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理气先后的讨论,是研究朱熹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朱熹的理气观是理在气先的理一元论。作者认为,朱熹理气先后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朱熹早年从理本论出发,主张理气无先后;由南康之后经朱、陈之辩到朱、陆太极之辩逐步形成了理在气先的思想;晚年则从逻辑上定论理在气先。朱熹在论本原时讲理在气先,但在论构成时强调理气无先后。朱熹关于理气先后的思想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朱熹的理气观时,应采取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和考察。  相似文献   

13.
蔡方鹿先生的《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一书,2004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洋洋洒洒,有49万字之巨,是作者花费数载对朱熹经学思想及其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的又一部力作。本书作者立足于朱熹著作的“文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充分吸取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成果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朱熹经学为点,以宋学为面,以整个中国儒家经学发展史为线,通过点、面、线三者相结合,将朱熹经学置于中国经学发展史和宋学思潮的大背景视域来加以审视,着重厘清和诠释朱熹的“四书”学、易学、《诗经》学、《尚书》学、《礼》学、《春秋》学、《…  相似文献   

14.
邵雍是宋代最重要的理学家之一,然而其人其学却饱受争议,其中程朱的评价最为全面系统。程朱对邵雍的评价大致从数与理、知与行、恭与玩、纯与杂等四个方面展开。在数理关系方面,二程对邵雍易数持轻蔑的态度,甚至拒绝与之进行易数上的交流;朱熹没有一味排斥邵雍易数,他所否定的主要是邵雍重数轻理的总体倾向,否定的理由也更具思辨色彩。在知行关系方面,二程认为邵雍其学没有可行性,朱熹则认为其识见太高以至于不肯把实践的功夫做到尽处。程朱批评邵雍玩世不恭的一面,二程指的是性格方面,认为这种"不恭"往往显得"无端",朱熹认为这是由知行脱节导致的,并发现其不恭中有恭,不规矩中有规矩。程朱批评邵雍不符合儒学正宗,二程觉得他"淳一不杂",对他的批评主要在于偏而非杂;朱熹批评其人其学杂有释道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正>朱熹对《大学》所提出的命题"明明德"极为重视,他常教导学生为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进而指出:"为学只在‘明明德’一句"。(朱熹,2002年,第十四册,第433页)他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内涵丰富而思想深刻,是他运用先秦儒家学说与宋代理学思想分析和探讨人及其生活世界本质的全面总结。经过朱熹对"明明德"的诠释,这一原本只是普通政治道德的概念,获得了丰富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朱熹经学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经学思想是他整个学术思想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围绕着对诸经本义的探求和以义理解释儒家经典,留下了大量的经学论著。朱熹作为经学中宋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汉学的扬弃和对宋学流弊的修正,把中国经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朱熹的经学思想由其“四书”学、易学、诗经学、尚书学、孔学、春秋学、孝经学等各个部分组成,概括来讲,大致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经传相分,直求经文之本义朱熹治经,素称严谨,既以宋学为主,又往往能超越汉宋之樊篱,在批评只重传往,不重经义的汉学流弊的同时,又针砭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0年至1949年。在这50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最早研究二程的论文有两不的《程伊川之宇宙观》(1921年),最早研究朱熹的论文有程南园的《与友人论朱陆书第四》(1915年)。此时也有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问世,其中都有关于北宋“五子”、朱熹及其后学思想的论述,但人物个案研究的专著很少。最早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朱熹早年曾热衷于佛学。但是,无论在朱熹的文集、语录还是各家记载中,都很难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材料。最近,我们从《续藏经》中发现了朱熹关于佛学的两篇佚文,为研究朱喜早期思想和事迹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9.
郭齐 《中国道教》2000,(1):28-3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远绍孔、孟以来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邵雍的学说,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在中国思想史上罕有其他。它规模庞大,论证细密,条理清晰,代表了当时民族思维的最高水平。从宋末开始,朱熹思想影响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直至辛亥革命。十三世纪,朱熹学说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一度成为两国的统治思想。稍后,朱熹思想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朱熹学说传入欧美。这样,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朱熹的学说…  相似文献   

20.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7,30(5):1257-1260
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和诠释,从三个方面对其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其人格心理思想的基础—理念论;其次,对柏拉图的人格结构论、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格类型论思想进行了阐释;再次,对柏拉图的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跨时间的比较、评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创建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