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道教》2012,(4):6
讲经传道是道教的优良传统,是道教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和道教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玄门讲经"是道教界近年来大力提倡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发扬道教界学经、讲经的优良传统,促进信仰及道风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教的崇尚和谐的思想等六个方面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精神,是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是可以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我们应当大力地弘扬道家道教的这些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坚持道教中国化发展方向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道教协会,简称中国道协,英文译名:TAOIST ASSOCI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TAC。第二条本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第三条本会宗旨:团结、带领全国道教徒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兴办道教事业,弘扬道教教义,维护道教界合法权益;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传扬道教文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宗教和睦、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祖国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道教协会、宫观秉承道教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带领道众和信众积极幵展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助残养老等公益慈善活动,慰问贫困家庭、孤寡老人、革命老战士、留守儿童等,发善心,行善举,送温暖,传爱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道教界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李信军道长,道教全真华山派第二十代弟子,现任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北京白云观监院、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始终坚持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秉承"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处世之风,着力推动道教有利于人世和谐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白云观的各项工作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于2010年被评选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道教界的朋友们:值此老子诞辰2587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2015年,中国道教协会成功举行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国道教界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弘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我局将继续紧紧围绕党  相似文献   

7.
正60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国道教徒和广大信众,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在加强自身建设、培养道教人才、弘扬道教文化、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60年来,中国道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国道教徒和广大信众,高举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旗帜,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扬道教优良传统,在加强自身建设、培养道教人才、弘扬道教文化、从事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挖掘道教的和谐理念,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拟定于2007年4月下旬,在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主题为“和谐世界,以道相通”的《道德经》论坛。为了听取香港有关方面的意见,共同办好论坛,应香港道教联合会的邀请,国家宗教局副局  相似文献   

10.
国际道教论坛:值此国际道教论坛开幕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论坛的海内外高道大德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道教崇尚道法自然、齐同慈爱、贵生乐生、抱朴守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和谐的理念,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平 《中国道教》2007,(4):25-25
服务社会、积善行德、扶贫济困是道教的优良传统,云南道协在起步晚、经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道协、宫观和道教界人士,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和平、社会的和谐,需要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道教经典中吸取智慧,从道教文化中寻求共识,以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自东汉时正式创教,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尊太上老君为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本土宗教,道教中国化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发扬道教因应社会发展进行"自我调适"的优良传统,对道教作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调适,同时借鉴、吸纳相关优秀文化和经验,使道教得以革新和扩展,让产生于传统社会的道教不仅融入现代中国,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表达道教界对新中国60华诞的热烈庆贺和虔诚祝福,进一步发扬道教“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展现道教“护国佑民、济世利人”的真诚情怀,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国家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15.
宗旨     
正深化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和2011年国际道教论坛所取得的成果,继续深入挖掘道教在伦理、养生、环保等方面的思想智慧,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彰显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增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道教界的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外道教界、学术界和其他有识之士的交流合作,弘扬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惟一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道教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价值。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道教“尊道贵德”、“知足常乐”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三、道教“积功累德”、“济世利人”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就是道教如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过程。今天我们虽然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是还要面对将来的机遇与挑战。希望全国同道能携起手来,变被动为主动,固本培元,继承发扬,让古老的道教文化在当下大放异彩!道教,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它产生于古人对宇宙规律的洞察和对天地自然的体悟。学道不仅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还可以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宗教或社会团体,只有着眼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事业,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得到大众的认可。"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是道教慈爱思想的旗帜和宣言,积德行善是道教徒实现长生成仙终极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济世利人一直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开展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活动,既是道教徒践行教义思想的具体表现,也是道教体现自身社会价值、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对于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10月19日至22日,来自北京白云观、香港蓬瀛仙馆和台北指南宫的道教界代表齐聚贵州省贵阳市参加2011两岸三地道教宫观联谊交流活动。由三方道教宫观共同发起的联谊会自2008年开始举办,今年白云观为轮值主办方,会议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岸三地道教界之间沟通合作,分享经验,增进友谊,从而凝聚彼此力量,共同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服务社会,济世利人。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植根中华文化沃土,崇尚自然、尊重生命、倡导和谐,特别是尊道贵德、道法自然、返朴归真、崇俭抑奢、上善若水、正己化人等思想理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个人道德修养,都具有积极作用。近代以来,道教文化从亚洲走向欧洲、美洲,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本次论坛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彰显了道教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表达了道教的慈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