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冷英  陈旭莲 《心理学报》2011,43(12):1370-1379
以汉语中的多音字为研究材料, 采用RSVP任务, 探讨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结果是重复情况、位置和呈现时间有主效应。重复状况和呈现时间有交互效应:完全重复条件下, 呈现时间为100 ms和200 ms时都会产生重复知盲, 但同音重复和不同音重复条件下, 只有在呈现时间为100 ms时才产生重复知盲效应。结果表明:1)刺激的重复性和呈现时间是产生重复知盲的重要条件; 2)重复知盲的产生并未上升到语义加工水平, 而是处于知觉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2.
武悦  王爱平 《心理科学》2015,(2):296-302
本研究采用不同部件特点的汉字材料考察在汉字部件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实验1探究在一组刺激序列中,当两个关键刺激R1和R2的相同部件在不同位置时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重复知盲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两个关键字中相同部件的位置相同时与部件位置不同时之间的重复知盲效应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部件位置对重复知盲现象无显著影响。实验2探究当关键刺激R1和R2为部件包含关系时的重复知盲效应。实验2结果表明,当一个关键刺激为独体字,且是另一个关键刺激的部件时存在重复知盲效应,其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关键字(合体字和独体字)在刺激序列中出现顺序的影响,当第二个关键刺激为独体字时的重复知盲效应要显著强于第二个关键刺激为合体字条件。研究结论是不同的汉字部件特点会影响重复之盲效应,这表明重复知盲现象很可能发生在在线的知觉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3.
冷英  何秀丽 《心理科学》2012,35(2):299-303
以汉语中的叠词为实验材料,对重复知盲产生机制的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和建构理论进行检验。采用RSVP研究范式,在两个实验中让178名被试口头报告列表中出现的所有汉字(全部报告)或列表中最后两个字(部分报告)。结果发现:(1)在呈现速率为128ms和198ms时,完全重复的汉字在全部报告和部分报告任务中均存在RB效应,但在部分报告任务下出现的RB相比全部报告任务的减少了,符合建构理论的假设。(2)在全部报告条件下,不仅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会降低,而且与重复刺激相关的非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也会降低。研究表明建构理论比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更能解释RB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重复知盲:刺激呈现时间及作业对反应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健辉 《心理学报》1997,30(4):345-349
本研究用汉字材料及反应时的数据来探讨重复知盲现象及有关机制。在实验一中,被试必须判断快速连续呈现的两个字究竟是否包含两个或是只有一个动物字。结果显示在70毫秒时,有重复知盲现象(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长);在100毫秒时则无;另外,在200毫秒时则有重复启动现象产生(重复动物字组比非重复动物字组的反应时为短)。实验二采用同样的材料及呈现方法,但被试只需要判断以70毫秒呈现之实验材料中的第二个字是否动物字。结果发现类似重复启动的现象,这些结果显示,呈现时间与作业是决定重复刺激究竟造成知盲或启动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另外还讨论本研究的方法与结果对了解重复刺激心理加工的可能贡献。  相似文献   

5.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在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2,25(6):645-648
本研究采用RSVP任务考察了在汉字信息加工中间隔效应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间隔效应是影响重复知盲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当间隔数较小(或间隔时间较短)时,有较强的重复知盲效应;随着间隔数的增加(或间隔时间的延长),重复知盲效应逐渐减弱;(2)在同一系列位置,第一个重复项R1的正确率远大于第二个重复项R2,这可能反映出注意在重复知盲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 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 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 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 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 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 (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 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 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冷英  邹煜晖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5):593-606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 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 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 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重复知盲。(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 目标在1和3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在2和4位置时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盲。(4)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实验结果表明, 字母和汉字条件下, 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 支持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9.
夏依婷  冷英  陈燕  王纪妹  程晓荣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12,44(12):1583-1595
以汉语中的颠倒词为材料, 探讨汉语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RSVP方式呈现包含颠倒词对(C1和C2)的句子列表或词语列表, 让被试对列表中的词进行全部报告或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 记录报告C2的正确率。三个实验采用3 (词语的重复性: 颠倒重复、完全重复、不重复) × 2 (颠倒词对的意义相似性: 意义不同、意义相似)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结果在全部报告和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的实验中都出现重复性和意义相似性的交互效应, 但不同实验任务, 数据模式不同。该结果表明, 在RSVP任务中, 汉语颠倒词加工存在RB效应, 该效应产生的水平受制于不同的实验任务, 在部分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知觉水平, 在全部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语义水平。  相似文献   

10.
白学军  侯友 《心理科学》2013,36(2):258-264
运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技术,采用快速掩蔽启动范式和Go/Nogo范式,探讨汉语重复启动和语义相关启动中语义激活程度的差异和特点。实验中要求被试执行一个额外的语义判断任务,对关键刺激不做明显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重复启动条件下获得了稳定的N400效应,语义相关启动条件下没有N400效应;重复启动和语义相关启动条件均未产生N250效应。在较短的SOA条件下,词频对语义的激活和加工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刺激类型及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刺激类型以及重叠呈现的图片流和词语流的表征关系对非注意刺激的捕获差异,试图考察刺激类型和表征关系对无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的影响。分别有20名中学生参加了词和图片基线水平测试,52名中学生参与了无意视盲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当词与图片重叠呈现时,不管注意刺激是词还是图片,也不管词与图片的表征是否一致,与基线水平相比,被试都出现了显著的无意视盲现象。(2)当词与图片的表征意义一致时,如果注意刺激是图片,而非注意刺激是词,那么被试更容易觉察到非注意刺激。(3)非注意刺激与注意刺激表征意义一致时更容易捕获观察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6,29(4):848-851
本研究采用完整,不完整和同形异义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汉语句子加工中的RB效应。研究发现:(1)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完整句和不完整句中均存在RB效应,且完整句的RB效应要强于不完整句。造成这种强度上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完整句的RB效应导致句法和语义被破坏,并对R2有较高的侵犯性;(2)在同形异义字的汉语句子加工中,也存在RB效应,其结果与重复句一致。它表明同形异义字不影响RB效应的强弱或有无。以上结果表明,由于RB效应对语境的作用不敏感,因此,RB效应应出现在语义加工之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 简称RSVP)任务, 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 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 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 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 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 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 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 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 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 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 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 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 出现重复优势; 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 出现重复劣势; (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 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 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