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2所初中(初一和初二)和2所高中(高一和高二)共562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教育规划,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未来教育、职业规划之间均起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3)纳入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后,父母自主支持对未来职业规划具有显著的负向残余效应,但对未来教育规划的残余效应不显著,这表明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可能存在坏的一面。因此,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是影响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交叉滞后设计,以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和儿童显在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北京市13所中学1419名初一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追踪测查,探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年间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焦虑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焦虑的关系基本符合互惠效应模型,且相比于父母效应,儿童效应更稳定,表现为:初一的青少年焦虑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二的父母心理控制,同时,初二的青少年焦虑也能显著正向预测初三的父母心理控制;但只有初二的父母心理控制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三的青少年焦虑;(3)父母心理控制和青少年焦虑的互惠效应模型不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对河南省44所中小学21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了自我控制在父母拒绝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检验留守儿童领悟到的同伴支持对该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留守类型之后,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2)父母拒绝不仅可以直接地预测留守儿童的网络成瘾,同时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网络成瘾;(3)同伴支持在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同伴支持水平较高时,留守儿童的父母拒绝对自我控制的负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父母自主支持问卷、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学生创意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低唤醒的学业情绪——放松和厌倦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初中生高唤醒的学业情绪——高兴和焦虑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四种学业情绪(高兴、放松、焦虑和厌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充分的父母自主支持能增加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进而提升其创意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其中心理机制,本研究以全国七个省的八所中学共805名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父母忽视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并检验了该过程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在控制了每周上网时间和网龄后,结果发现:(1)父母忽视对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希望在父母忽视和网络游戏成瘾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段路径,具体表现为相对于女生,父母忽视对男生希望的负向预测作用更显著。结果表明父母忽视会明显降低初二学生的希望水平,进而增加其网络游戏成瘾风险,并且在男生群体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父母网络监管对于减少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效果往往不尽相同,本研究对41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路径是否受亲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直接效应显示父母网络监管能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不良同伴交往在父母网络监管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中起“遮掩效应”;(2)亲子关系显著调节父母网络监管对不良同伴交往的影响;(3)整体模型检验发现,父母网络监管、亲子关系、不良同伴交往和网络游戏成瘾形成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736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父母冲突内容、青少年应对策略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冲突中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普遍较少,但指向孩子的冲突显著地多于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指向孩子的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2)青少年所使用的间接应对策略要显著地多于直接应对策略,直接应对和间接应对策略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学习问题、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4)父母冲突多的青少年和使用应对策略少的青少年出现的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和抑郁要显著地高于父母冲突少、使用应对策略多的青少年,但前者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地少于后者;(5)指向孩子的冲突和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间接应对策略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同时,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选取343名儿童及其家长为被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1)心理控制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化问题行为且这种影响受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2)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情绪控制影响儿童内外化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抑制控制影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结论:心理控制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受自主支持的调节,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父母监控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选取了109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他们分别报告父亲和母亲的主、客观监控水平和监控手段,以及自己的问题行为,以探讨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客观监控水平越高,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越少;而主观监控水平的作用却与此相反;(2)父母客观监控水平高而主观监控水平低的青少年表现的问题行为最少;(3)沟通和控制可以起到积极的监控作用,而搜寻的作用相对较弱,并且父亲使用搜寻手段还会增加青少年的违法行为;母亲搜寻手段的使用也只是对男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