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家庭环境(家庭氛围)、认知过程(生活满意度)和个人因素(亲子性别和子女年龄)对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影响,对591户家庭亲子被试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母心理健康均正向预测子女心理健康,家庭氛围和子女生活满意度在其中起了重要中介作用;(2)较之于父亲,母亲心理健康对家庭氛围的预测效应更显著,母亲能以家庭氛围和生活满意度为链式多重中介预测子女心理健康,父亲心理健康仅以生活满意度为中介预测子女心理健康;(3)母亲心理健康仅能直接预测女儿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父子间代际传递效应高于父女,以及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效应随子女年龄增长而提高,父亲的影响效应却在下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心理健康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且可丰富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亲子配对调查了439户家庭,考察了父母性别和教养方式对双元孝道代际传递的心理机制。结果:(1)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存在直接显著的代际传递效应;(2)父母权威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控制,父母心理控制在亲子权威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3)父母互惠性孝道正向预测父母心理自主,父母心理自主主要在亲子互惠性孝道代际传递过程中起了中介作用;(4)父母性别在父母双元孝道、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双元孝道之间起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问卷法对广州市2所初中(初一和初二)和2所高中(高一和高二)共562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教育规划,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未来教育、职业规划之间均起着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3)纳入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后,父母自主支持对未来职业规划具有显著的负向残余效应,但对未来教育规划的残余效应不显著,这表明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可能存在坏的一面。因此,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是影响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采用工作投入问卷、关系网络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业投入问卷对326个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及其初中生子女进行调查,探讨父母工作投入对初中生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父母工作投入、父母社会支持、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子女学业投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父母工作投入影响子女学业投入中起中介作用;(3)父母社会支持和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角色差异。从资源保存理论来看,父母工作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源在家庭系统内的投资和增益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的主观幸福感与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和子女情感自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预测初中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2)亲子沟通在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初中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子女的情感自主性可以调节亲子沟通对初中生的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情感自主性低的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更容易受到亲子沟通的影响,而情感自主性高的个体则会减弱亲子沟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讨了校园排斥和初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合资源保存理论,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条件性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人格特质资源)对该效应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受排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行为倾向量表,对辽宁省2所中学5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于初中生的内化及外化问题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排斥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排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内外化问题: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校园排斥和初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合资源保存理论,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条件性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人格特质资源)对该效应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受排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行为倾向量表,对辽宁省2所中学5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于初中生的内化及外化问题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排斥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排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内外化问题: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父母自主支持、心理控制与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的关系,以及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父母自主支持问卷、父母心理控制问卷、学生创意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5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低唤醒的学业情绪——放松和厌倦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初中生高唤醒的学业情绪——高兴和焦虑在父母自主支持和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四种学业情绪(高兴、放松、焦虑和厌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初中生创意自我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充分的父母自主支持能增加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进而提升其创意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父母情绪智力对青少年情绪智力的代际传递效应,同时探讨情感温暖的中介作用以及同伴关系的调节作用,对644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由父母报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青少年报告父母情感温暖、同伴关系以及自身情绪智力水平。结果发现:(1)父母情绪智力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情绪智力。(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情绪智力与子女情绪智力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同伴关系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子女情绪智力的路径中起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使用修订的学习氛围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学业调节问卷和学业倦怠问卷对613名初中生进行施测,探讨了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我决定动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学生感知的教师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自主动机与学业倦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可以单独作为中介变量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动机也可以形成中介链在学生感知教师自主支持与学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冗思、核心自我评价与初中生抑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冗思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67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冗思和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与冗思、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冗思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2)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不仅对初中生抑郁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三种间接效应对抑郁产生影响,即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冗思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发展系统论和社会提供论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322名留守、323名非留守母子进行为期半年共两次的追踪测查,考察家庭(母亲心理控制)、学校(教师支持)和同伴(朋友支持)系统对焦虑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控制对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中介效应受教师支持的调节,随教师支持水平的提高,中介效应变得不再显著;(3)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直接效应受朋友支持的调节,随朋友支持水平的提高,直接效应变得不再显著。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母亲、教师、同伴的视角打破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初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的差异性,对北京市四所初中697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进行了班级地图量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1)总体班级环境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女生在学业自我决定上具有小效应量的显著优势,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核心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行为自控可以显著预测学业压力,两者共同解释学业压力12%的变异;(3)男生和女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间均起完全中介作用;(4)女生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显著高于男生群体,说明性别对此中介效应存在调节作用。最后对核心自我评价在班级环境和学业压力之间的中介机制及其对女生群体的重要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1137名一年级职高生实施问卷调查,探讨感知教师和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果表明:(1)一年级职高生在抑郁问题上女生更严重,在外化问题上男生更严重;(2)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呈显著正相关,教师、父母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一年级职高生内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3)一年级职高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内化问题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父母自主支持与外化问题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教师自主支持对一年级职高生外化问题的影响受父母自主支持的调节作用,对于感知父母自主支持较高的学生,教师自主支持对外化问题的影响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代际传递的角度,考察父母坚毅力和子女坚毅力的关系,同时检验教养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三所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302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工具采用坚毅力问卷(Grit-Scales)、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结果:(1)父亲和母亲的坚毅力总分及两个维度兴趣一致性、坚持努力均可正向预测青少年坚毅力总分及各维度;(2)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父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母亲坚毅力与孩子坚毅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坚毅力存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并且教养方式的关爱维度在代际传递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英语学业成绩影响因素的因果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答会明 《心理科学》2005,28(4):984-988
采用英语自我效能、英语学习焦虑、英语学习策略问卷,测量研究213名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英语学习焦虑、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业成绩之因果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初中女生英语学习焦虑显著低于男生;(2)初中生性别、自我效能、活用策略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回归效应,自我效能是性别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3)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构成因果-反馈关系且对英语学业成绩有显著回归效应;(4)初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是英语学习焦虑对英语学业成绩产生消极效应的中介变量.并与英语学习焦虑构成因果-反馈关系;(5)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自我效能共同对英语学习焦虑构成多级链式因果-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考察了成年子女与其父母的代际关系中团结和关系质量对代际双方身体和心理结果的影响。研究1中,对中国成年子女(N=1283)的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是六种代际团结类别,多项逻辑回归表明两代人的特征会影响团结潜在类别和关系质量。研究2中,对367对中国成年子女-父母(N=734)的报告进行等级线性建模,行动者-搭档互依模型结果指出好的团结潜在类别(自我和搭档报告的)和好的关系质量(自我报告的)与两代人的高幸福感相关,好的团结潜在类别(自我和搭档报告的)和好的关系质量(自我和搭档报告的)预测了两代人的低心理苦恼;其中代际和性别调节了团结类别和关系质量对自我报告健康及幸福感的作用,同时,两代人团结类别的交互作用和评价的相似性也影响了幸福感和心理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