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256名三~六年级儿童, 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在低年级阶段, 语音记忆和刷新对解码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转换和刷新对语言理解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在高年级阶段, 只有刷新对解码保持着稳定的预测作用。这表明, 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对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存在不同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惯用语理解的发展 ,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无语境条件下 ,中小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年级差异显著 ,小学生和中学生差异较大 ,而小学和中学各年级内部差异不显著。学生对惯用语是先理解字面意义 ,再理解比喻意义。在有语境条件下 ,不同年级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差异显著 ,惯用语语义倾向性的影响不显著 ,但语境对学生惯用语理解有重要影响 ,高年级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语境。  相似文献   

3.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儿童道德义愤的发展及其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实验1考察106名幼儿园大班、小学2年级和4年级儿童的道德义愤在年级以及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上的差异;实验2考察57名小学儿童在有无代价条件下,其道德义愤对第三方公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道德义愤呈现随年级增长而不断增强的趋势;儿童由数目不公平分配引发的道德义愤得分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幼儿园大班和2年级儿童在数目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均显著高于价值不公平分配,而4年级儿童在数目和价值不公平分配中的道德义愤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诱发道德义愤的儿童更多地做出第三方公正行为,并且更愿意选择补偿受害者;在不同诱发道德义愤条件下,是否需要付出代价都不会影响儿童的第三方公正行为。研究说明儿童的道德义愤随年级增长而发展,并影响第三方公正行为。  相似文献   

5.
依据交流语境特征创设了语言交流、共享对象的语言交流、共享对象和表情的语言交流,通过交流范式探查:交流语境对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语言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果显示:(1)语言交流条件下语言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最高;不同语境下选择性注意整体水平随交流时间进程而增高。(2)语言交流条件下语言选择性注意指向性水平最高;共享对象和表情条件最低,但集中性水平最高;总体上,指向性和集中性水平随学习进程相对稳定增高,但语言交流条件与共享对象条件下学习阶段1的集中性水平显著高于中间学习阶段。结果发现:交流语境不同时,不同非语言因素对于语言认知加工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同;交流双方认知的协调过程同时受到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共同作用。概言之,非语言因素降低了语言选择性注意的整体水平和指向性水平;但表情因素提高了集中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俞国良  王永丽 《心理科学》2004,27(4):786-790
考察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的特点。被试为小学3~5年级83名儿童。结果发现:对消极事件的归因上,学习不良儿童显著高于一般儿童,年级差异显著,四年级得分显著高于三年级;在消极事件各维度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稳定性维度上差异显著,内部性和普遍性维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对积极事件的归因上,一般儿童显著高于学习不良儿童;在积极事件各维度上,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稳定性上差异显著,一般儿童高于学习不良儿童,年级差异显著,三年级显著高于五年级。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检验相似语言标签的效应,采用经典的三角属性归纳范式,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相似/相同"的真实语言标签对4岁幼儿归纳推理的影响.在实验一中,三角范式中的三个刺激物属于同一类别,在实验二中,三个刺激物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别.每个实验均有三种条件:在控制条件中,实验者用"这个"指代每个客体;在相似语言标签条件中,靶刺激与知觉不相似的比较刺激具有相同的、且暗示了类别成员关系的词素(例如,翠鸟—飞机—鸵鸟);在相同语言标签条件中,靶刺激和知觉不相似的比较刺激共享相同的语言标签(例如,鸟—飞机—鸟).结果一致显示,与控制条件相比,幼儿在相似语言标签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多的基于概念的归纳,表明在真实语言标签条件下也存在相似语言标签效应.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幼儿在相似和相同语言标签条件下的归纳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语言标签在幼儿归纳中更可能传递了概念信息,从而挑战了Sloutsky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中学生的抑制加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完成句子一探测词语义适合度判断时抑制句子尾词与探测词之间语义联系干扰的抑制加工能力。结果表明:(t)在BOA为100ms条件下所有个体都不能有效压抑无关信息干扰;而在SOA为850ms条件下.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个体表现出抑制加工能力的差异。(2)高一年级学生的抑制加工能力优于初二年级。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探讨了7~10岁普通话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语义一致和不一致情况的加工表现。被试分为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实龄匹配儿童和语言能力匹配儿童三组,结果表明7~10岁的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与年幼的语言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条件下的加工快于不一致条件,两组儿童的表现均符合词汇体假设;与此不同,实龄匹配儿童的加工速度整体均快于以上两组儿童,且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的加工速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普通话7~10岁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合法性的习得仍不成熟,语法体的加工仍受词汇体影响,处于语法体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自编的外部情绪理解问卷,考察了听障儿童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等外部情绪理解三个成分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儿童在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不同年级听力障碍儿童的外部情绪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听力障碍儿童外部情绪理解差异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父母听力状况不同的听障儿童,其外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显著。DD儿童的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和情绪情景识别得分显著高于DH儿童。  相似文献   

11.
语言能力的衰退是由于一般认知能力衰退引起的, 还是由于语言加工系统的衰退引起的, 抑或是两者的共同作用?研究中测量了青年组和老年组的一般认知能力(加工速度、工作记忆和抑制能力), 以及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水平上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产生能力。结果发现, 一般认知能力、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能力都存在年老化现象。分层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对语言能力的贡献, 以及语言理解能力和产生能力之间的相互贡献在青年组和老年组中是不同的, 且存在词汇、句子和语篇水平上的差异。在词汇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能够被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所显著预测, 而老年人的成绩却不受一般认知因素影响; 在句子水平上, 青年人的成绩仍能被一般认知能力或另一种语言能力所解释, 但这两类变量都无法预测老年人的任务成绩; 在语篇水平上, 青年人理解任务的成绩显著地受到产生能力影响, 而老年人的理解和产生任务成绩则分别可以被一般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所解释。对组间差异的回归分析表明, 一般认知能力和另一种语言能力对组间差异都有显著贡献, 且前者的贡献大于后者。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能力的老化是语言特异性因素和非特异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时间顺序和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实验采用关系再认范式(relation-recognition paradigm)和句子-探测再认范式(sentence-probe-recognition paradigm).实验一探讨探讨在简单句条件下,时间顺序对不同频率事件理解的作用;实验二探讨在复句条件下时间顺序与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2个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存在对将来取向(顺时序)的事件进行优先加工处理.时间距离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取决于不同时距的事件能否整合成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13.
对177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三次追踪,通过多层线性模型探索了儿童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和限时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轨迹及复合语素意识、正字法意识和快速命名能力对三者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三种语言能力均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汉字识别的个体差异逐渐缩小,口语词汇的个体差异相对稳定,而限时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逐渐扩大;(2)三种认知能力对汉字识别和限时阅读理解的初始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合语素意识不仅能预测口语词汇的初始成绩,还能正向预测限时阅读理解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跨语言即时启动和延时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完成生物属性的语义判断任务,研究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影响目标语言语义理解的时间进程。实验1非目标语言为英文,目标语言为中文,结果表明,无论是即时启动(t = -0.423, p = 0.676),还是延时启动(t = -0.82, p = 0.419),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都无显著差异。实验2非目标语言为中文,目标语言为英文,结果表明,在即时启动条件下,语义相关组显著快于语义无关组(t = -3.05, p = 0.006),但延时条件下语义相关组与语义无关组无显著差异(t = -0.63, p = 0.536)。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晚期熟练双语者在双语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语义的即时启动影响存在不对称性,语义相关的非目标语言中文对目标语言英文语义理解起促进作用;但是语义启动效应没有得到延时体现。  相似文献   

15.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 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另外, 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 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 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 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 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 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语音与词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来自儿童发展的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晓林  武宁宁 《心理科学》1998,21(6):498-501
本研究从儿童语言发展的角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语音与词义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运用启动命名技术,比较了三年级和六年级儿童在语音和语义启动中的表现。结果发现,三年级和六年级儿童都有语音和语义启动效应,且六年级儿童更为显著。但语义启动和同音启动的促进效应之间没有差异,而同音不同声调启动则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文章探讨了这些发现对汉语视觉字词加工中词义信息提取不同观点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170名二、四、六年级小学儿童为对象,运用情境故事法,从情绪状态理解、情绪原因理解和情绪调控理解三个维度探讨其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小学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是一个平缓而渐进的过程;小学儿章能够对情绪原因做出情境性解释和心因性解释;小学儿童情绪状态理解和情绪凋控理解性别差异不显著,六年级女生情绪原因理解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小学儿童情绪理解成分的发展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共96名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被试主动发问、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四种任务对其英语口语产出的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发现:(1)流利性在自我介绍、主动发问和看图说话任务上,年级发展趋势不显著,但是在角色扮演任务上,随着年级的增长,流利性随之增加;精确性的年级发展趋势不显著;复杂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2)小学儿童的口语流利性在四个任务上从高到低为角色扮演、主动发问、自我介绍和看图说话;在对话任务上的精确性显著高于独白任务的精确性,并且看图说话任务的精确性最低;英语口语的复杂性在自我介绍任务上最高,其次是主动发问,角色扮演与看图说话任务的口语复杂性最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DRM范式以112名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进行了跨语言的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实验。实验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根据学习通道和测验通道的不同,把被试分为4组,用由汉语与英语单词组成的DRM词表进行学习和测验。结果发现,⑴在非熟练中-英双语被试中存在错误记忆的跨语言现象;⑵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的错误记忆存在很强的语言特异性,表现为相同语言条件高于不同语言条件、汉语高于英语;⑶在学习与测验相同语言条件下运用校正的再认分数——敏感性指标Pr,进一步探讨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发现了跟西方不一致的结论:即无论汉语词表还是英语词表,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视觉通道上的错误记忆明显高于听觉通道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年级在汉语儿童阅读模式影响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内部机制,对933名小学2~6年级儿童在不同阅读模式(朗读、喃喃自语、默读)下的阅读理解进行测查,并采用三分钟阅读测验考察儿童的阅读流畅性,探讨其在上述调节模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小学汉语儿童的阅读理解;(2)年级在阅读模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二年级儿童朗读和喃喃自语时的阅读理解成绩高于默读;喃喃自语比默读更有利于四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五年级时,喃喃自语成为绝对优势,好于朗读和默读;(3)年级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阅读流畅性这一中介变量而实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和补充了维果茨基内化说在阅读发展中的应用,启示不应盲目纠正儿童自然的阅读模式(如阅读中的喃喃自语)。此外,重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训练可能有助于促进儿童阅读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