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年老化影响中文阅读中词汇加工过程的特点,包含两项实验。实验一探讨老年与青年读者在词频效应上的差异,实验二探讨老年与青年读者在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相对于青年读者,老年读者注视目标词汇的时间较长、再注视回视较多、跳读较少;(2)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眼跳参数上,年龄组别与词频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但对目标词汇的总注视时间上,年龄组别与词频之间交互作用显著;(3)在所有注视时间指标和回视概率上,均发现年龄组别与语境预测性影响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中文老年读者阅读时的词汇加工效率低于青年人;中文阅读中眼跳策略与词汇加工的年老化模式有语言特殊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借助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熟练阅读中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对语境预测性的利用是否有差异。实验1比较快速组与慢速组在中央凹加工高、低预测词的差异。实验2对比两组读者利用副中央凹预视(相同、相似假字、低预测词和不相似假字)加工高预测词的差异。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读者有相似的预测性效应:对高预测词的注视时间比低预测词更短。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读者的预视效应存在差异:慢速组在相同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高于低预测预视,而快速组在这两种预视下的跳读率差异不明显但高于慢速组;慢速组在低预测和不相似预视下注视目标词的时间分别长于相同预视,而快速组的这两种效应较小。结果表明,两组读者利用预测性的差异表现在副中央凹加工阶段,即慢速读者比快速读者利用相似预视激活预测性信息的效率更低,且在低预测或无效预视下对词汇的识别和语义整合更困难,这说明慢速读者在词汇加工中更依赖语境且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更弱。这些结果支持词汇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3.
在中文阅读中, 预视量是否存在个体差异及其是否受中央凹加工调节, 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和边界范式, 通过操纵前目标词的加工负荷(高、低)与目标词的预视(相同、假字)来考察快速与慢速读者的中央凹加工对副中央凹预视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央凹负荷主效应显著; 快速读者对低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短于高负荷词, 而慢速读者对两种负荷词的首次和单次注视无差异, 表明快速读者能更快利用词汇特性加工中央凹词汇。预视主效应显著, 即与假字预视相比, 相同预视使两组读者都对目标词的注视更短、向前眼跳更长、跳读率更高; 而且该效应与中央凹负荷没有交互作用。这表明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提取了等量预视, 且不受其中央凹加工的调节。E-Z读者模型和SWIFT模型不能完全解释当前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文词切分的认知机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发现中文读者可使用词素位置概率等语言学线索帮助词切分,而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重要程度以往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词汇判断和眼动实验,考察中文读者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的利用情况。实验1a和1b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在不同词频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在错误率和反应时指标上,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实验2a和2b采用句子阅读任务,考察在自然阅读情境中被试对词素位置概率的运用。在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指标上,低频词条件下词首词素位置概率效应显著,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不显著。高频词条件下词首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效应均不显著。词汇判断和眼动证据共同表明,词素位置概率信息是中文读者重要的语言词切分线索,且与词尾词素位置概率相比,词首词素位置概率在词汇切分与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同时,词素位置概率线索的运用会受到词频的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复合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作用。研究采用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呈上升趋势,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平均眼跳幅度显著增加;(2)阅读遍数与目标词词频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明哲  白学军 《心理科学》2022,45(4):794-802
通过使用眼动追踪技术,采用2(呈现条件:同行呈现、跨行呈现)×2(词频:高频、低频)×2(阅读方式:朗读、默读)的被试内实验设计,探讨了词频和阅读方式对词跨行呈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呈现条件、词频和阅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跨行呈现、低频和朗读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更长、总注视次数更多;呈现条件之间在凝视时间上的差异,高频词大于低频词;呈现条件之间在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上的差异,朗读大于默读。结果表明,词跨行呈现干扰了阅读,且这种干扰作用受词频和阅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Eyelink2000眼动仪,记录27名本科生阅读时的眼动轨迹。句子中插入四种空格(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标记词边界信息,并操纵目标词的词频,以考察词边界信息和词频在汉语阅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入非词空格对低频词的干扰作用大于高频词,插入字间空格能促进低频词的加工;(2)被试对低频词的加工难度均大于高频词;(3)汉语阅读的基本加工单位为词而不是汉字。  相似文献   

8.
刘志方  仝文  张智君  赵亚军 《心理学报》2020,52(9):1031-1047
研究包含3项实验, 通过观察语境预测性与目标词汇的整词词频、词内汉字字频间交互作用, 以探讨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如何影响中文词汇加工问题。研究以双字词为例, 实验1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 结果发现, 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 结果发现, 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1和实验2的贝叶斯分析都倾向于支持交互作用不存在假设。实验3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 结果发现, 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交互影响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由此可知, 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首字字频变量相对独立地影响词汇加工; 语境预测性直接影响词内汉字(尾字)的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比老年与青年人在阅读中词长、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上的差异,探讨中文阅读中眼动控制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1)词长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位置指标上年龄与词长的交互作用显著;(2)在注视时间指标上发现了显著的词频和语境预测性效应,年龄与语境预测性之间交互作用显著。综合而言,中文阅读中老年读者的词长效应和语境预测性效应不同于青年读者,由此可见,视觉功能和词汇加工功能衰退都是中文阅读眼动控制年老化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0.
操纵目标词的预测性、词频和阅读技能水平,考察句子阅读中词汇预测性对高、低阅读技能儿童眼动行为的影响,揭示其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儿童对高预测词的跳读率更高、注视时间更短,且预测性与词频交互影响跳读率和注视时间;预测性对高阅读技能儿童早期的跳读率影响更大,而对低阅读技能儿童晚期的再阅读时间具有更大影响。结果表明:词汇预测性影响儿童阅读的眼动行为和词汇加工,且作用大小和发生时程受阅读技能调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呈现随注视变化的边界范式(boundary paradigm),操作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和预视类型,考察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在词汇预视加工中语境预测效应的差异。结果发现,高、低阅读技能儿童对语境预测性的使用在发生时程上存在差异,高阅读技能儿童从词汇副中央凹预视加工阶段开始利用语境预测性信息,而低阅读技能儿童则在加工晚期更加依赖语境预测性信息,符合预测编码框架理论对儿童语境预测性效应差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生理年龄匹配儿童比较新词重复学习中眼跳定位模式变化的异同, 探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新词学习中的眼跳定位是否存在缺陷。以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儿童为被试, 采用重复学习新词范式, 结果发现:(1)与生理年龄匹配组相比,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跳入新词的眼跳距离较短、首次注视落点位置更靠近词首; (2)生理年龄匹配组儿童利用学习次数调节新词眼跳定位模式的能力高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 即随着新词学习次数的增加, 生理年龄匹配组儿童跳入和跳出新词的眼跳距离随之增长, 首次注视落点位置更靠近词中心; 相比之下,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仅在跳出新词的眼跳距离上有所增长, 但增加幅度也显著小于生理年龄匹配组。结果表明,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新词学习中的眼跳定位, 及利用学习次数对眼跳定位的调节上均表现出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主题扫描和阅读理解两种加工深度不同的任务,考察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差异的来源及加工深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被试在两种任务情境下阅读分别包含高低预测性目标词的96个句子框架,记录其眼动轨迹。结果显示:预测性效应仅在阅读理解任务中出现,快速读者在早期眼动指标上就表现出了预测性效应,慢速读者在晚期眼动指标上才表现出预测性效应。结果表明:加工深度调节快慢读者预测性效应的大小;在自然阅读情境下快慢读者的预测性效应表现符合预测编码框架假设。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探讨在无阅读经验时,词切分线索是否促进读者的阅读与词汇识别,本研究操纵了阅读方向、词切分线索与目标词的词频。采用眼动仪记录读者的阅读过程。结果发现:阅读方向与词切分线索的交互作用显著,词切分显著地促进了从右向左呈现文本的阅读,但并不影响阅读从左向右呈现的文本;词切分条件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地短于无词切分条件。表明词切分线索促进了无阅读经验时的阅读,支持词切分线索的促进与文本不熟悉干扰之间权衡作用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外儿童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已逐渐成为阅读研究热点领域。本文就国外儿童阅读的眼动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从儿童阅读眼动研究的基本问题、字词、句子、篇章和相关理论等方面对儿童的阅读过程进行考察,总结其阅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最后,文章从阅读材料、统计方法以及研究设计几个方面对儿童阅读研究的方法性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中文阅读发展的眼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Italian dyslexic children are characterized by a pervasive reading speed deficit, with relatively preserved accuracy. This patter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predominant use of the nonlexical reading procedure. However, there is no evidence of a deficit in the lexical route of Italian dyslexics. We investigated both lexical and nonlexical reading procedures in dyslexic children through two marker effects, namely, the word frequency effect and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grapheme-to-phoneme conversion rules. Although dyslexics were slower and less accurate than controls, they were affected by word frequency, grapheme contextuality,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a similar manner as average readers. These results show the use of lexical reading in Italian dyslexics, and refute the claim of a deficit in whole-word processing with consequent over-reliance on the nonlexical ro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