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使用ERPs技术, 考察了双语者在联结再认中是否存在第二语言记忆优势效应。实验要求被试完成维吾尔语(L1)和汉语(L2)两类“学习-测试”任务。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混合呈现的复合词和无关词, 测验阶段要求被试区分“旧”、“重组”或“新”词对。行为结果发现:(1)复合词中, L2的正确率高于L1, L2的反应时快于L1; 无关词中, L2的正确率与L1无显著差异, 但L2的反应时快于L1。(2) 在L2和L1中, 复合词的正确率均高于无关词, 反应时均快于无关词。ERPs结果发现:(1)在高整合条件下, L2仅诱发了FN400效应, L1诱发了FN400效应和LPC效应; 在低整合条件下, L2和L1都只诱发了LPC效应。(2)在时间进程上, L2和L1分别在650 ms和900 ms完成联结关系的提取。上述结果表明, 在高整合条件下, 双语者在联结再认中存在L2记忆优势。此外, 实验结果也从双语角度证明了, 整合编码能促进熟悉性在维吾尔语联结再认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在于, 为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习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认知神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显示,关联再认可记录到分别反映双重加工模型的两阶段(即熟悉和回忆)的ERP成分(即FN400和LPC成分),且具有高语义联系配对的关联再认可通过整合在基于熟悉加工的基础上完成。然而,不同语义联系对关联再认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的调节作用尚未揭示。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图形关联再认的波形波幅异同,并分析了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对配对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熟悉加工的FN400成分,主题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回忆加工的LPC成分,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记录到LPC成分。表明关联再认的神经机制受语义联系所调节,单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可影响配对识别时的神经机制,上述结论支持双重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联结记忆由三种成分构成:项目1, 项目2以及项目1-项目2之间的联结, 其中, 对项目1和项目2的再认称之为项目再认, 而对项目1-项目2之间联结的再认称之为联结再认。双加工理论认为项目再认可以由熟悉性和回想加工来完成, 而联结再认只能由回想加工来完成。但近期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要学习的项目对被整合为一个新的整体表征时, 熟悉性也能够支持联结再认。而关于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研究较少, 总结已有研究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只有受益”观点(benefits-only)认为整合在增加联结再认的同时不影响项目再认; 另一种是“收支平衡”观点(costs and benefits)认为整合增加联结再认是以牺牲项目再认为代价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整合对联结记忆中项目再认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了解整合对联结再认和项目再认的具体作用, 有助于针对具体记忆任务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来提高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4.
毛新瑞  徐慧芳  郭春彦 《心理学报》2015,47(9):1111-1123
根据双加工理论, 再认提取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加工:熟悉性与回想。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情绪对再认提取具有增强效应, 但是情绪对再认记忆中两种不同加工方式(熟悉性与回想)的增强效应的神经机制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作为测量手段, 采用修正的“记得/知道”范式对情绪图片进行再认测验, 旨在探究在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条件下, 情绪信息如何对熟悉性与回想产生增强效应。在行为结果中,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显著高于中性图片, 情绪效价间没有差异; 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情绪图片的记忆表现要显著高于正性与中性图片。在ERP数据上, 对于知道判断, 情绪图片的FN400新旧效应有增强作用。对于记得判断, 负性图片的LPC的新旧效应波幅显著高于中性与负性图片; 而正性图片的LPC新旧效应增强作用不显著。以上证据表明:学习?测验间隔较长的情况下, 熟悉性再认提取中,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唤醒对记忆强度的提高, 而不仅仅体现在情绪效价对熟悉判断反应倾向的影响。在回想的再认提取中, 情绪效价的调节占据主导地位, 负性情绪图片有显著的情绪记忆增强效应; 正性情绪图片则不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探讨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对联结再认影响的神经机制。学习阶段,让被试学习两类材料,一类是可整合程度高的成语图片对,即成语条件;另一类是可整合程度低的非成语图片对,即非成语条件。测验阶段,让被试进行联结再认判断,判断屏幕上呈现的图片对为"旧"、"重组"还是"新"。行为结果发现: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好的联结记忆成绩。ERPs结果发现:测验阶段,在刺激呈现后约200 ms,无论是成语条件还是非成语条件,均出现"新/旧效应",持续到800 ms,并且成语条件比非成语条件有更广泛的分布;对于成语条件,刺激呈现后400~800 ms出现"旧/重组效应",而非成语任何时段均没有出现这种"旧/重组效应";对于"旧"和"重组"两种反应,刺激呈现后约200 ms开始,成语条件引起的ERPs比非成语条件更正;对于"新"反应,两者无显著差异。由此可以推知,提高项目间的语义可整合程度可以促进联结记忆效率,提高了熟悉性和回忆在联结再认中的作用,此外,在联结再认过程中200~400 ms时间段为项目提取阶段,而400~800 ms时间段为项目间关系的提取阶段,改变项目间语义可整合性只会影响对项目间关系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王湘  程灶火  姚树桥 《心理科学》2007,30(4):834-838
目的:比较汉词与图画材料再认过程中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表现并探讨其脑机制。方法:使用经典“学习一再认”实验模式对21名大学生进行测验,同时记录EEG,离线处理后对汉词及图画再认诱发的ERP波形主要成分及新旧效应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材料的再认均诱发出了明显的新旧效应。顶区新旧效应头皮分布基本一致,但图画再认该效应波幅大于汉词再认;两种材料诱发的额区新旧效应有所不同,图画再认该效应为正走向,而汉词再认此效应表现为负走向趋势。结论:汉词与图画再认既存在某种共同的神经加工机制,叉分别涉及一些特异性的神经活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故事情境为实验材料,采用学习再认实验范式,通过操纵再认靶词与故事情境的关联性考察了情境故事对关联虚假记忆和真实再认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记忆再认的熟悉性加工和回想性加工阶段,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所诱发FN400和LPC成分走向一致;在额叶后提取阶段,虚假再认所诱发的晚慢成分波幅大于真实再认。结果说明:情境性关联虚假记忆与真实记忆表现出相似的熟悉性和回想性加工,但在后期需耗费额外的加工资源进行成功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同龄效应指个体对自己年龄段面孔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面孔.实验采用3×3混合设计,考察不同年龄被试对面孔再认及学习程度判断中的同龄效应,探讨同龄效应的发展规律.结果显示,青年和老年人对同龄面孔的再认显著好于异龄面孔,儿童对同龄与异龄面孔的再认成绩差异不显著;各组被试对不同年龄的面孔学习程度判断准确性之间的差异没有区别.这表明:青年和老年人在面孔再认中出现了同龄效应,儿童没有表现出同龄效应;个体学习程度判断中不存在同龄效应,且这种特点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9.
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关系的ERP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讨了在“学习–再认”模式条件下的记忆编码与特异性效应之间的关系。选择首要特异性特征为深、浅加工,次要特异性特征为高、低词频。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数据支持了低频词的再认比高频词更精确;深加工的再认比浅加工更精确,并且深加工存在着显著的字频效应,浅加工没有显著的字频效应。(2)低频词比高频词有更大的ERP晚正成分(LPC);在低频词条件下,存在着显著的相继记忆效应,随后再认正确的ERPs比随后再认不正确的ERPs更正。因此,加工方式和词频间接地影响着记忆编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提取任务敏感性,表现为来源提取较项目再认任务的相应效应更强。然而,来源提取任务中仅采用了排除范式,其他测验范式的相应效应尚未报告。因此本实验在此基础上更改了测验范式,采用三键范式。结果显示,来源提取任务中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仍然比再认任务中的相应效应强,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的提取任务敏感性不为测验范式所调节,提取任务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2.
以223名小五、初二、高二学生为被试,探讨对学习项目的加工水平与再认中场合效应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1)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深加工时,场合因素对三个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没有表现出年龄趋势;当对学习项目进行浅加工时,场合因素对小学五年级再认效果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初二、高二年级的影响,而初二、高二年级的差异不显著;(2)小学五年级学生再认中的场合效应与掩蔽模型的假设一致,初二、高二年级学生的场合效应与加和整体匹配模型的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RWCR范式,从无线索回忆再认的视角考察了主题关系对熟悉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主题关系能够引发无线索回忆再认效应。具体表现为,在回忆错误项目中,被试对与学过项目有主题关系线索的熟悉性评分显著高于与学过项目无主题关系线索的熟悉性评分。这一结果表明,个体在信息提取失败时,概念形式的语义信息也能引发基于熟悉性的再认判断。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变化计算机屏幕呈现的物理特性(前景和背景颜色)控制场合因素,操纵词对的呈现次数(实验一)及双字词的加工水平(实验二)控制项目强度,考察了线索相对强度与再认场合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项目呈现次数对再认场合效应无显著影响;(2)项目加工水平对再认场合效应有显著影响,深加工项目的激活对场合效应发生了掩蔽。最后,在回顾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对上述结果的成因及潜在变量的影响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语素意义会自动激活并影响整词语义加工。但是,汉语复合词识别中语素意义何时被激活以及如何参与并影响复合词语义整合的时间进程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构建了三类双字词材料: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的透明复合词(如炽热)、语素意义与词义不相关的不透明复合词(如风流)、以及作为控制条件的单语素词汇(如伶俐),对比考察双字词的首词素和尾词素语义参与复合词语义加工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首字加工的早期(300~400ms)和晚期(460~700ms)都表现出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要比单语素词诱发更负的波幅。在尾字加工的早期阶段(260~420 ms)不仅发现了语素效应,还发现了语义透明度效应,即不透明复合词比透明复合词诱发了更负的波幅。而在尾字加工的晚期(480~700 ms),出现了反转的语素效应,即两类复合词比单语素词诱发更正的波幅。结果表明了语素作为独立表征单元,在早期加工阶段就得到了自动激活;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早期加工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能够顺利获取整词语义,而不透明复合词语素整合加工则会阻碍整词语义获取。  相似文献   

16.
在项目间语义关系的熟悉性研究中, 一个关键问题是熟悉性效应依赖于哪种信息的加工, 关系概念还是抽象结构?研究通过两个实验, 借助无线索回忆再认范式(the 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paradigm, 简称RWCR范式)和四词类比材料, 采用混合设计, 直接分离与比较关系概念和抽象结构的加工对RWCR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关系概念作为测验线索能够引发显著RWCR效应, 但仅仅学习关系概念却不能;只有学习关系概念的结构化材料时, 才能引发显著RWCR效应。该结果表明, 项目间语义关系的熟悉性过程与结构信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汉字项目再认和位置来源提取神经机制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比较了大学生汉语名词项目再认和位置来源提取的头皮时空分布。学习屏幕左侧(或右侧)呈现名词后在屏幕中央呈现新、旧名词,对受试者进行两类测验:其一是判断名词是否已学过;其二是将从某侧学得的名词判断为目标,而将其他名词判断为非目标的来源测验。结果发现:(1)汉字位置来源提取与项目再认新/旧效应的持续时程相同,但前者较后者在600~1000ms的头皮分布更广,该结果支持描述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关系的双重加工模型,且两种记忆的新/旧效应并非总以序列方式发生;(2)汉字与前人西文单词、图形的位置来源提取效应的头皮分布相似,都集中于前额区,表明来源特性对来源信息提取具有调节作用;(3)非目标-旧名词与目标名词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特征不同,表明来源信息提取受任务定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振宏  姚昭 《心理学报》2012,44(2):154-165
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是影响词汇加工的不同因素, 高具体性和情绪性都能够促进词汇的加工。本研究同时操纵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 使用词汇判定任务和愉悦度判断任务, 探讨了情绪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及其具体性效应是否受词汇情绪信息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受内隐或外显情绪条件的影响, 具体的情绪词比抽象的情绪词反应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 诱发了更大的N400和减小的LPC, 但LPC的具体性效应只表现在内隐情绪任务中。词汇的具体性和情绪性的相互影响发生在内隐情绪任务中的语义加工阶段, 正性、负性的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在N400成分上差异不显著, 而中性具体词和抽象词在N400成分上差异显著, 说明词汇的情绪信息为抽象词的加工提供了充分的语境, 因此消除了具体词的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9.
李兵兵  郭春彦 《心理科学》2020,(6):1282-1288
本研究通过比较记忆编码阶段语义启动引起的N400效应和提取阶段熟悉性引起的FN400效应的地形图考察图形材料诱发的N400和FN400是否是相同的ERP成分。实验结果发现,语义启动引起的N400效应和熟悉性引起的FN400效应的地形图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图形材料诱发的FN400和N400是相同的ERP成分,两者都反映了语义加工。本研究为FN400效应反映了语义启动而不是熟悉性的观点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陈满琪  方平  姜媛 《心理科学》2012,35(3):557-562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