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往研究表明消极的养育行为损害青少年学业成绩,但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缺乏探究。本研究通过检验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父母消极归因情境下努力控制在粗暴养育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880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填写粗暴养育问卷、努力控制分量表、儿童责任归因分量表,并以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均值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结果显示:(1)控制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努力控制是粗暴养育与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3)粗暴养育通过努力控制对学业成绩的间接效应受父母消极归因的调节。因此,矫正父母消极的养育行为和归因模式,改善孩子的自控能力,有利于改善其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的情绪-认知整合模型,以949名学前儿童父母为被试,采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量表、粗暴养育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主管支持感量表探讨父母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粗暴养育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焦虑抑郁、粗暴养育呈显著正相关,焦虑抑郁与粗暴养育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抑郁在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与粗暴养育的关系之中起中介作用;(3)主管支持感调节该中介模型的前后两半段路径。具体来说,相对于高主管支持者,低主管支持者的工作性通信工具使用对焦虑抑郁的作用更大,而低主管支持者的焦虑抑郁对粗暴养育的作用更小。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的形成机制,对粗暴养育的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省两所中学3219名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父母粗暴养育、核心自我评价、友谊质量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1)核心自我评价在父母粗暴养育和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父母粗暴养育既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产生间接影响;(2)父母粗暴养育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即在高友谊质量和低友谊质量条件下,随着粗暴养育程度的增加,青少年核心自我评价均显著下降,但在高友谊质量的条件下,下降的程度更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父母粗暴养育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角色理论,选取武汉市4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问卷方式测量了大学生中庸思维、同伴冲突以及网络成瘾。结果显示:(1)中庸思维与同伴冲突、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冲突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同伴冲突在中庸思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之中起中介作用;(3)性别对中介路径“中庸思维→同伴冲突→网络成瘾”的前半段路径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对于男性,中庸思维可以负向预测同伴冲突;对于女性,中庸思维不能预测同伴冲突。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同伴冲突中介中庸思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但是,中庸思维与同伴冲突的负向联系只存在于男性之中。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及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情绪在其中的作用,采用粗暴养育量表、睡眠质量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消极情绪量表对792名四、五年级儿童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母亲粗暴养育显著消极预测儿童睡眠质量,而父亲粗暴养育对儿童睡眠质量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情绪在母亲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而仅有消极情绪在父亲粗暴养育与儿童睡眠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该中介模型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该结果强调了父母粗暴养育作用于儿童睡眠质量的差异性,并揭示其不同的作用机制,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6所初中、高中和大学1597名青少年为被试,一方面考察了社交焦虑、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学习投入在青少年发展中的特点;另一方面考察了青少年社交焦虑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性自我调节在两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不同青少年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1)随着青少年年龄增长其社交焦虑水平降低,相对于青少年中晚期,青少年中期学习投入水平较低;(2)社交焦虑可以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学习投入;(3)意向性自我调节在社交焦虑与青少年学习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4)青少年中晚期群体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显著,但是青少年早期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首先,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减缓社交焦虑水平;其次,青少年中期面临复杂的发展任务,这样不利于其学习投入;最后,社交焦虑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学习投入,并且在青少年中晚期意向性自我调节是两者关系的中介桥梁。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0~7岁学前儿童为样本,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积极和消极)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26项研究,含136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数达13565名。由于部分研究中存在多个效应量,当前研究针对两种教养方式分别构建了三级元分析模型。主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父亲受教育水平和幼儿生活质量的调节,但不受幼儿性别、母亲受教育水平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影响。此外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相关受到焦虑测量工具类型的调节,但这一相关不受幼儿性别、生活质量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之间的关系密切,也指出了将来的研究过程中要关注父亲受教育水平、幼儿生活质量和焦虑测量工具类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a) the potential mediating roles of effortful control and classroom engagement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arsh parenting and adolesc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b) the potential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Sixth through eighth graders in rural China (n = 815, mean age = 12.55 years) reported on harsh parenting, effortful control, and classroom engagement. Parents also reported on each other's harsh paren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assessed by students' test scores and teacher-rated academic performance. Resul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reveal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among the model variables. Harsh parenting was negatively and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for both boys and girls. It was also negatively and in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via effortful control and classroom engagement sequentially, forming a common indirect “path” for boys and girls. The indirect negative effect of harsh parenting on boys'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the mediator of effortful control, whereas this same indirect effect for girls was mainly realized through the mediator of classroom engagement. Jointly, effortful control and classroom engagement precipitates more indirect effects for boys than for girl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arsh parent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discussion analyzes the potential “paths” from harsh parenting to adolesc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s well a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se “paths.” The current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eager to improve students' classroom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焦虑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23名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育儿压力在儿童行为问题和父母焦虑间起中介作用;(3)儿童行为问题与育儿压力的关系受到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调节,调节作用只在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群体中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对父母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改善自闭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父母育儿压力与焦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欺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家庭功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欺负量表对42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家庭功能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均能显著预测欺负行为;(2)父母拒绝在家庭功能与欺负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家庭功能→父母拒绝→欺负行为”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性别的调节,即该中介效应仅在男生群体中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婚姻调适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儿童行为量表对全国四大地理区域9个城市的2396名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测查。婚姻质量由青少年的父母自评,父母的教养方式由青少年报告,青少年的外化问题由父母分别报告,考察了父母婚姻质量与青少年外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包含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积极教养呈显著正相关,与严厉教养呈显著负相关。父母的婚姻质量、积极教养及严厉教养与青少年的外化问题之间呈现跨轮的显著相关。(2)父母婚姻质量能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教养方式在父母婚姻质量和青少年外化问题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检索,共有54篇文献、793个独立样本符合纳入标准(n=24630)。主效应检验发现,积极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教养方式(惩罚和严厉、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和否认)与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调节效应检验发现,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父母角色的调节。除了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其他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均受到年龄阶段的调节。偏爱被试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学科的调节。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年代的调节。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密切。同时,还要考虑父母角色、年龄阶段、学科以及年代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