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西方资本主义及其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冲击下,在俄国出现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流派和一种社会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反映了俄国占主体地位的农民小生产者及其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利益、愿望和价值诉求,对于俄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对以农民占人口多数的东方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社会思潮。对俄国民粹主义价值观及其思想遗产的批判性考察和清理,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以及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俄国哲学的特色和特点问题已提出一个多世纪了.从上世纪40年代起,当俄国哲学家们开始研究俄国哲学思想的时候,就立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说存在着作为独特现象的俄国哲学,更确切地说存在俄国的哲学.就是说.在俄国有哲学思想,但其根据源不在俄国,而在国外,这些哲学思想仅仅是在俄国传播,而非植根于此.在最早研究俄国哲学史的一部专著中,修士大司祭加夫里尔(B.H.沃斯克列辛斯基)就把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民族特点解释为民族性、民族的心理和经济特点,同时认为这些特点不仅是上帝赐予某一民族的,而且是地理条件造成的.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俄国哲学史家都这样或那样地论及俄国哲学的特色问题,或者完全否定这种特色,或者提出各自的论据.例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1856年写道:“从我们思想运动的代表人的独立地批判黑格尔体系之日起,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民粹派人民观的研究,分析了民粹主义把农民当作历史主体的原因在于俄国历史上农民具有革命精神和当时低下的工人阶级发展的状况,评述了民粹主义关于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整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在迈向21世纪的前夕,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总结建国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辩证关系,反思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看来,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政治理论方面的著述,的确很早就成熟起来,并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第二国际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和孟什维克的现实斗争中,愈来愈站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可是,在哲学理论方面却不尽然。列宁的理论出发点不是哲学观念,而恰恰是俄国革命的现实;他对哲学的关注也是源于对现实斗争与科学世界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前苏东学术界的传统研究中,对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理解缺乏真实的历史时间性;为了建构和维护一种同质性的“列宁主义哲学”,不惜抹煞列宁思想过程的具体理论质性,而以平滑的同质连续逻辑总…  相似文献   

6.
世界在20世纪末跟它在世纪初一样地带着忧虑的心情在思考着俄国的未来。拥有广袤国土、巨大自然和人力资源、庞大军队的这个国家不可能不对整个世界的未来产生影响。正因为如此,有关俄国历史命运即有关如何做对它意味着灭亡和怎样做对它意味着得救的问题,就一再地在社会和政治振荡时期成为热烈争论的对象。就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俄国的道路的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在今天的俄国仍在进行。这些争论的参与者和旁观者不由地将现在与本世纪上半叶加以比较,在争论中援引俄国侨民在多年里写下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抽象艺术潮流,以其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艺术特征,引发了整个20世纪的艺术变革,崭新的观念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景观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一种载体,无不受其影响。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能反映现代人的观念,适合现代人生活口味的、新兴的现代景观艺术。 一、抽象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抽象”一词通常指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抽象艺术即是把事物的共性抽出来上升到理念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虽在早期表现在物质的绘画作品上,但对后来的影响,却表现在精神观念上。抽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意大利的民粹主义力量如此强大,成为西方传统政治大国中第一个出现民粹主义政府的国家?意大利作为天主教传统在社会思想中至今影响巨大的地区,天主教会在政治社会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与民粹主义的兴起是否有关系?本文通过对意大利近现代社会政治中的宗教影响进行梳理回顾,分析了天主教民主党瓦解后意大利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政治机会空间,同时以意大利联盟党为例讨论右翼民粹主义试图将宗教问题纳入自身的政治话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处在双重关系之中,即它既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反映,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又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明确哲学的二重性具有重要意义:(1)可进一步理解“哲学”这个概念。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既有其知识性,又有其意识形态性;(2)可帮助我们研究哲学史。从知识性来看,哲学史即是认识史,它  相似文献   

10.
萧净宇 《世界哲学》2017,(4):117-122
20世纪初,世界语言哲学发生着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哲学,诠释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形成的。施佩特作为这一语言哲学现象在俄国的代表,不仅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而且把该现象学与诠释学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诠释学-现象学。该学说根植于胡塞尔现象学,深受狄尔泰诠释学影响,亦有着洪堡语言哲学、斯拉夫派和莫斯科形而上学学派的思想印迹。施佩特对俄国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和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们的研究,开创了俄国语言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俄国有摆脱精神危机的出路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俄国极权制覆灭时起,所谓人的内心世界、道德和思想体系的意义,表现得十分充分。显然,今天也和任何时候一样,精神一意识形态取向,是社会生活最重要趋势的向导;它具有强大的指导和调节作用。而且,新的历史现实作为道德律令和精神更新,是最先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的;只是到了后来,它才变成文化运动、意识形态和信念,从而激发起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意志。因此,我们首先把社会一体化(或曰社会自同一),理解为信念的统一;信念既能决定世界观,又能决定符合该世界观的行为规范;而这种一体化危机则体现为精神领域和人们的现实活动之间正在产生的矛盾。我们认为,一体化危机破坏了俄国的形象,使俄国的精英们无法确切地阐明民族的和国家的利益与重点(从而导致内外政策的一系列失败)。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今天制定政府方针的人,还是往日的那些“领导者”;而他们的技术至上主义观点,早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12.
知情同意作为一项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国家,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涉及到一系列的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规定.这一原则的兴起和发展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且与20世纪西方社会的权利运动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3.
恰达也夫的《哲学书信》引起了一场争论。该信断言,俄国与其他国家不同,它没有任何深厚而又牢固的历史传统,它的历史也缺乏任何共同的思想和发展规律。俄国社会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对祖国的历史持这种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流露出深深的痛苦和无法掩饰的悲观情绪。社会对上述观点不能不作出反应。在1830—1850年间,历史传统问题在俄国的思想争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年代的佛化新青年运动是佛教自身近代调适的重要努力之一。它反应了佛教近代调适的宗教人间性、伦理普世化、观念世界化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思想领域的角色转变和其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调适方式。研究佛化新青年运动不仅对传统宗教的当代转型具有现实意义,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俄国哲学与其他国家的哲学一样,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后来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伴随着历史过程。俄国哲学同其他国家哲学一样,经过了宗教世界观的各种形式,在摆脱了神学婢女的作用、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枷锁以后,便成了世俗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进行认识的主要工具之一。它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流派,经过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时期,走向辩证法概念,起初还穿着唯心主义的外衣,后来到19世纪末,便走向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融合,终于合乎逻辑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可见俄国哲学史在几个主要方面是与全人类的哲学思想史相一致的。但是也象任何一个民族的哲学那样,它带有本民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于千百年来俄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的社会问题时,对当时俄国农业公社的发展命运,作过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推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联系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实践,实事求是地研究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值是,近些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在研究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时,认为马克思曾提出过一种设想,即东方社会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世界”这一术语具有某种日常语言的词性,因此显得很容易理解(正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本身也称之为“尘世的”).这种特性由此还涉及到例如“世界观“这个词,它的普遍运用曾通入于整个19世纪,一直进入到20世纪.我们几乎无法想象,这两个词并不是自始以来就存在于德语中的.但是,正如“世界观”(我们的知识!)这一术语打着康德的专门术语的烙印,它后来曾名噪一时——却与康德的本意背道而驰;同样,“生活世界”这一时髦用语也应归功于一位哲学家玄妙沉思的思路,这就是E.胡塞尔的思路,更准确地说,要归功于他20年代的后期哲学及这个词在30年代中期的特殊境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胡塞尔并没有发明这一词汇.从20世纪头十年起,“生活世界”就一再地被人  相似文献   

18.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苏联文献中一再详细地阐述过。但是,莱布尼茨作为一位社会思想家却很少为我们读者所了解。其实,社会政治问题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至有些历史学家首先把他看作是一位政治家,而后才是哲学家和数学家。然而问题决不在于在莱布尼茨的遗著中政治和哲学各占何“比重”,问题在于政治和哲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莱布尼茨的社会观点是他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甚至像这样抽象的哲学著作“单子论”和纯粹神学的论文“神正论”,都有其“实用”的社会目的,都是与莱布尼茨的政治纲领相协调的。本文就是打算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和社会的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9.
陈树林 《世界哲学》2009,(6):136-145
20世纪初发生在俄国的文化危机是西方文化危机的重要体现,对这种文化危机的宗教哲学回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白银时期著名哲学家弗兰克站在宗教神学的立场上,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通过建构社会哲学的方式,对这场文化危机做出诊断,并给出医治的药方,他因此成为这种宗教哲学回应的典型代表。透过对弗兰克思想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发掘,有助于把握20世纪俄国社会的历史嬗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人们一般认为,苏联解体后,在俄国,宗教取代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俄国著名哲学家谢苗诺夫通过纪念俄国科学院院士米特罗欣,对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详细地分析了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作用的增长,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如何面向现实作一系列变革(它既退却,也进攻;既与科学冲突,也与科学合作)的过程。作者指出,自1985年开始的“改革”至今,俄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而当局企图通过“宗教复兴”的途径加以摆脱,致使危机更加深刻。当今俄国社会宗教派系林立,斗争激烈,东正教内部出现了“真正的东正教教会”运动,整个社会精神价值十分混乱。作者坚定地认为,宗教的世界观绝不能替代科学的世界观,并坚信,人类的未来,科学的、理性的人生观一定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